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臺灣閩南語書寫系統漢字建議用字表,實施單位為中華民國教育部

簡介

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於2009年9月中發布完700個字,並發布於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會)[1]的網站,免費供一般社會人士與學生等下載運用。

台灣官方以4年時間整理的用字,第一批閩南語推薦用字於2007年5月30日頒布,共有300字[2], 2008年5月1日公佈第2批100字[3], 2009年10月2日公佈最後一批300字[4][5]。這700個字基本上已經標準化了台灣閩南語用字。未來如果有需要再增加推薦用字的話,國語會將再補。

國語會選字標準

選用字之時,國語會的標準如下[6][7]

  • 使用本字:本字為意義相近,且發音與古代韻書反切相近者,臺灣傳統閩南語文所用漢字多為傳統用字,例如「山」、「水」」、「天」。部分台灣閩南語用字與古漢語一致,例如「箸」(筷子)、「沃」(澆)、「行」(走)、「走」(跑)、「倩」(僱用)、「晏」(晚)、「食」(吃)、「青盲」(失明)、「才調」(本事)等。
  • 訓用字訓讀字):若是不清楚本字為何,則採用現代標準漢語中,用字接近台灣閩南語字音與字意的字來做訓讀,例如「戇」(gōng)、「挖」(óo/ué)。
  • 借音字:若是台灣閩南語本字不清楚,再加上現代標準漢語無接近閩南語字意的用字,而民間習慣使用音接近之字,則採用借音字,例如「嘛」(mā,也)、「佳哉」(ka-tsài,幸虧)、「磅空」(pōng-khang,隧道)等。
  • 傳統習用字[8]:一些有本字,但已有大量通行的訓用、借音或台閩字(教育部稱這三種為俗字),或是本字過於艱深晦澀,則使用通行的俗字,不用本字,例如「會曉」的「會」(訓讀 ē,本字為「解」)[9]、「臺灣人」的「人」(訓讀 lâng,本字為「儂」)[10]、「你」(訓讀 lí,本字為「汝」)、「蚵仔麵線」的「蚵」(借音 ô,本字為「蠔」)[8]、「代誌」(借音 tāi-tsì,或認為本字為「事志」)[11]、田(訓讀 tshân,本字為「塍」)[7]。但是本字會被列為異用字,不視為錯字。
  • 合音字:由於合音字的界線和用字都還有太多爭議,因此合音字仍以原本的多音節詞撰寫[12],例如落去(合音lueh)、佗位(合音tueh)、昨昏(合音tsa̋ng)、啥人(合音siáng)。但少數極常用的合音字,已受廣泛接受的,則有合音字,例如阮(「我人」合音)[13]、莫(「毋愛」合音)、袂(「無會」合音)[14]
  • 臺語有許多日語詞,教育部的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皆為直接列出日文,並標註臺羅拼音,尚未有推薦用字。

現況上也配合台灣每縣市1到3位鄉土語言指導員,來幫助臺灣閩南語的語言政策並藉以研發鄉土語言等課程發展。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08年10月17日公佈《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試用版),收錄一萬六千個常用閩南語詞彙及單音字[15][16]。2009年10月國語會有計畫出版《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用字舉例

台語漢字台羅音標國語意義台語漢字台羅音標國語意義
i他 / 她 / 牠 / 它kâng相同的
hōo給、被tsē / tsuē眾多的
ioh猜測sak
sńg玩樂khioh撿拾
tàn丟擲khǹg放置
hioh / heh / hennh休息
khùn睡覺tsiok非常地
suí美麗的、英俊的bái醜陋的
se̍h轉動、繞行siû游泳
phâng端(手)pa̍k綑綁
kiánn兒子gia̍h拿、舉、抬
bih躲藏ak澆(水)
au杯子tuà居住
thâi宰殺tsông奔跑
tsiu眼睛tshun剩餘
tshiâu調整tshiànn聘用
lòng撞擊giú拉、扯
huah喊、吼lim飲用
khiā站立hia那裡

問題與建議

2011年在教育部召開公聽會檢討首部官方版閩南語辭典時,桃園社區大學劉志鴻表示,發布的七百個推薦字當中的四百多字有待商榷,有爭議的用字不宜貿然推行到學校教學及編成辭典。例如:

  • 意為貧窮人的“散凶(散鄉)人”、“散赤(散食)人”、“瘦呷(瘦吃)人”。

而台中市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理事長林紹良則認為,至少有一成要檢討修訂,舉例:

  • 螞蟻非哺乳類動物,「狗蟻」建議應作「蚼蟻」;
  • 公公婆婆”依傳統古漢字應寫成“唐官、唐家”。[17]

現況

  • 教育單位曾表示推薦用字並非強制標準,而是希望從日常生活例如卡拉OK伴唱帶開始推廣。因此也推出「臺灣閩南語卡拉OK正字字表」。
  • 臺灣歌手伍佰,2017年所發行的專輯《釘仔花》,在寫詞時全面參考教育部推薦用字。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中文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1批)
中文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2批)
中文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3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