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日语:,英语:,)是一款由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开发并由任天堂发行在任天堂GameCube平台上的动作冒险游戏。本作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于2002年12月13日在日本率先发售,2003年3月24日在北美发售,2003年5月2日在欧洲发售。任天堂DS平台上的《薩爾達傳說 夢幻沙漏》被视为其正统续作。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日版封面
    类型动作冒险
    平台任天堂GameCube
    开发商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
    发行商任天堂
    总监青沼英二
    制作人
    音乐
    系列塞尔达传说》系列
    模式单人多人(2人,接入GBA后合作)
    发行日
    • 日本:2002年12月13日
    • 北美:2003年3月24日
    • 欧洲:2003年5月2日
    • 澳洲:2003年5月7日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的游戏设定第一次将游戏舞台设定在茫茫大海上的一片群岛上。玩家依旧操控的是系列男主角——林克(日语:英語:),他将为了获得神之遗物众神的三角力量再次面对自己的宿敌——加农(日语:英語:)。在大部分的游戏时间里,林克将扬帆穿行在各个岛屿之间,探索各个地牢迷宫和神庙以获得足够的力量来击败加农。林克还将为寻找他失踪的妹妹雅丽儿(Aryll)而努力。

    本作延续《时之笛》及其续作《穆修拉的假面》的游戏风格,也保留了这两个任天堂64游戏的基本玩法和操控系统。本作中的重要道具是可以使用并操控风来帮助帆船漂在空中飞行前进的风之杖。[1][2][3][4]

    纵然本作公布之初宣布采用卡通渲染的画面风格及卡通林克的角色造型遭到了一些质疑,不过这并不影响《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成为任天堂GameCube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在本作发售近10年后,任天堂2013年1月24日的任天堂直面会Wii U特别版中,由系列制作人青沼英二宣布本作在Wii U平台上的高清复刻版《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HD[5]於2013年10月在Wii U平台上发售。

    游戏概要

    为呈现《風之律動》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而使用的全局实时灯光照明以及像景深模糊效果,让游戏的设定风格在从感觉上更像一部卡通动画片的同时,也让本作从其他游戏中脱颖而出。

    《風之律動》的游戏操作方式主要延续自《时之笛》及其续作《穆修拉的假面》。像林克的走、跑、攻击、防守以及在台子上的自动跳下等基本动作也得以保留。林克还可以利用引自《时之笛》中的控制系统来“锁定”一个敌人或其他目标物体。在这个操控方式以外还有一个新的能力就是格挡,当林克锁定住一个敌人并且没有积极地防守时,敌人的某些特定的攻击会引起一个可视提醒,一个手柄振动和一个警告音;在这个时候攻击可以使林克躲避攻击或者是触发格挡,而后林克可以从敌人背后发起反击也可以从敌人头上跳过去。这种战术成为击败有装甲的敌人和BOSS战的关键。

    在《風之律動》所使用的新的艺术风格使林克的眼睛比系列以往作品中的更大、更有表现力。这允许林克将他的目光关注在悄然接近的敌人或这是重要物品上。例如,如果林克需要通过点燃火炬将遥远的东西点燃来解决一个迷题,他的眼睛可能会转而寻找在附近的棍子,给人一种暗示,细心的玩家就知道该如何着手解决问题了。

    正如所有的塞尔达系列游戏,《風之律動》同样包含了几个迷宫——庞大且封闭的区域。林克要在这里面消灭敌人、寻找宝物、解开谜题机关以通过迷宫,最后在迷宫的终点再与BOSS一决高下。为了能通过迷宫,林克主要装备的武器是剑与盾;他使用的其他常见武器还包括:弓箭、回旋镖、炸弹和抓钩。而本作加入了可以拾起某些敌人的武器来使用的设定,为系列首创。

    像大多数的《塞尔达》系列游戏一样,本次的《風之律動》同样包含了众多的支线任务以及收集要素,比如“任天堂画廊”(,)模式。当林克到达森林之岛(,)后,可以利用飞行道具:德古叶()滑翔到一座圆柱形的小岛上,岛上住着一位雕塑家卡尔罗夫(),他的作品陈列室也在岛上。之后等林克获得了新道具:彩色照相机()后便可以对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和敌人进行拍照,把拍好的照片交给卡尔罗夫就可以让他根据照片雕刻出角色模型。本作一共有134个角色模型可供玩家收集,不过相机一次只能拍三张照片。

    另一个支线任务是现在系列(《塞尔达传说》、《林克的冒险》、《幻影沙漏》和《灵魂轨迹》除外)都有的要素——收集心之碎片并在集齐后还原成心之容器。此外,《風之律動》还包括了散落在整个海洋中的藏宝图;玩家们可以找到并修复它们以获取宝物的线索。宝物包括了卢比(游戏中的货币)、心之碎片和其他各种地图;比如“大章鱼地图”和“岛屿之心地图”。

    在游戏一周目通关之后,玩家还可以进入二周目进行游戏;而游戏内容将发生一些更改:

    1. 相机在游戏伊始时就已装备在林克身上了,这使得完成“任天堂画廊”这个支线任务更加简单;
    2. 林克将能读懂海利亞语(海拉尔王国的语言);
    3. 雅丽儿穿的是印有白色骷髅的红褐色连衣裙,而非原先的蓝色;
    4. 林克将穿着蓝色龙虾装而非传统的绿色勇者服登场并直至游戏再次过关。

    登场人物

    主要角色

    • 林克(,,CV:松本幸):本作的男主角。是一位与自己的妹妹和祖母生活在普鲁鲁岛(日语:英語:)上的12岁少年。因为妹妹被怪兽抓走从而踏上了冒险的旅程。
    • 泰特拉(,,CV:橘光):本作的女主角。是海盗团的首领。她的真实身份是塞尔达公主,但是在加农和海拉尔国王告诉她之前,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 塞尔达公主(,,CV:橘光):是被毁灭的传说中海拉尔王国的王室后裔,是泰特拉的真身。她从死去的母后那里继承了“智慧的三角力量”。
    • 加农(,,CV:長嶝高士):本作的反派。破坏掉远古的封印而重新复生的邪神。拥有“能力的三角力量”
    • 红狮王号(,,CV:丸山詠二):林克遇到的一艘会说话的帆船。他的真实身份是海拉尔国王。
    • 海拉尔国王(,,CV: 丸山詠二):传说中的海拉尔王国的最后一位国王。拥有“勇气的三角力量”
    • 雅丽儿(,,CV:松本幸):林克的妹妹。赠送给林克望远镜,后被怪兽抓走。
    • 金克爾(,,CV:宮田浩徳):相信自己是勇者的猥琐中年男子(看上去似乎有35岁)。
    • 時之勇者(,):传说中将把『魔王』封印的绿衣英雄。其身份是《时之笛》中的林克。

    海盗泰特拉一家

    • 贡扎(,):泰特拉一家的领导者。
    • 塞内卡(,):拥有独特胡子的大汉。是这艘海盗船的机械师,相当健谈。
    • 纳智(,):娘娘腔。一直替大家管理着财物,特别喜好缝纫。是一个真实战斗力比贡扎还强大的人。
    • 祖克(,):家族里的瞭望员。沉默寡言。
    • 玛克(,,有鲨鱼之意):家族里的智者。平时戴着眼镜并沉默寡言。
    • 尼克(,):家族里的部下。性格开朗。

    迷宫

    等級迷宮名階數地域道具頭目
    1恶魔要塞(,Forsaken Fortress)2
    (1F - 2F)
    魔兽岛エモノ袋(Spoils Bag)
    海賊のお守り(Pirate's Charm)
    2龙岩熔洞(,Dragon Roost Cavern)4
    (1F - 4F)
    龙之岛罗盘(Compass)
    カギつめロープ(Grapping Hook)
    ディンの神珠(Din's Pearl)
    巨型铁甲蜈蚣
    (ゴーマ,Gohma)
    3禁断之森(,Forbidden Woods)5
    (B1 - 4F)
    森之岛ブーメラン(Boomerang)
    フロルの神珠(Farore's Pearl)
    蓝色食人花
    (カーレ•デモス,Kalle Demos)
    4神之塔(,Tower Of The Gods)4
    (1F - 4F)
    东三角岛勇者の弓(Hero's Bow)神之手
    (裁定者 ゴードン,The Great Arbiter - Gohdan )
    5恶魔要塞(,Forsaken Fortress)2
    (1F - 2F)
    魔兽岛ハーマー(Skull Hammer)盔甲巨鸟
    (大怪鳥 ジークロック,The Monstrous Helmaroc King)
    6地之神殿(,Earth Temple)3
    (B2 - 1F)
    石之岛ミラーシールド(Mirror Shield)幽灵面具
    (封印の守護者 ジャイ・ハーラ,Protector of the Seal - Jalhalla )
    7风之神殿(,Wind Temple)3
    (B1 - 2F)
    风之岛フックショット(Hookshot)巨型沙虫
    (封印の守護者 モルド・ゲイラ,Protector of the Seal - Molgera )
    8加农城(,Ganon's Tower)1海拉尔城光の矢(Light Arrow)加农
    (ガノンドロフ,Ganondorf)

    游戏剧情

    游戏的故事发生在《时之笛》的剧情完结许多年以后,[6][7][8][9]在一片浩瀚的大海与小岛屿点缀的海洋上。传说在其中一座岛上坐落着一个古老的王国,它被一个被称为加儂多夫的邪惡之王所攻击。加儂多夫最终被一个挥舞着鞭挞邪恶之刃的男孩击败并被封印起来。之后男孩离开了王国,加儂多夫再次出现并又一次攻击了王国,但是男孩和那把圣剑都没有再出现。没有人知道王国发生了什么事。

    游戏开始于林克的10岁生日当天的普鲁鲁岛上。正当他庆祝时,一只巨鸟飞过岛屿的上空并在岛上的丛林区域丢下了一个女孩。林克从树林中的生物手里救出了女孩,但他的妹妹雅丽儿却被那只巨鸟抓走了。被林克救下来的女孩叫泰特拉,她竟然是一艘海盗船的船长,并同意帮助林克救回他妹妹。在泰特拉的帮助下,林克发现他的妹妹与其他被绑架的女孩一起被关在一座的岛屿的要塞内,但他​​被那只巨鸟抓住并被扔进了大海里。

    林克被一艘会说话的龙舟所救,龙舟自称是红狮王。他告诉林克那只巨鸟是传说中的邪神加儂多夫的部下之一。龙舟还告诉林克:林克需要找到三颗被称为“女神的宝珠”的神之遗物以获得去救妹妹所需的力量。集齐后,宝珠打开了前往神之塔的道路,林克必须要证明自己价值以获得他所需要的力量。之后他通過了神的考验,被送到沉入海底的古代海拉尔王國,在那里找到了圣者之剑——传说中那把鞭挞邪恶之刃。

    林克回到了岛上的恶魔要塞,他的妹妹就被关在那里。这时泰特拉和她的海盗也与林克为伍,他们解救林克的妹妹和其他女孩到安全的地方,而林克则去挑战加儂多夫。林克轻松打败了那只巨鸟,但加儂多夫更轻松地打败了林克。泰特拉回来帮助林克,但她也被打败了。加儂多夫告诉林克,圣者之剑已经失去了它击退邪恶的力量,然后加儂多夫试图夺取泰特拉的项链,他感觉到项链散发的巨大力量。但在加儂多夫正要下手的时候,林克和泰特拉被鸟人族所救走;林克在寻找收集“女神的宝珠”时曾帮助过鸟人族,现在轮到他们来帮助林克了。而一道赶来的龙神则将恶魔要塞烧为灰烬。

    龙舟载着林克和泰特拉回到了水下的城堡。在那里,红狮王告诉他俩自己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海拉尔的国王,而他们所在的地方正是海拉尔城堡,传说中的古代王国的权力象征。在加农冲破了对他的封印后,神命令人们逃离到山顶上,然后让海水淹没了海拉尔王国,将王国及加儂多夫密封在大海之下。国王还揭示了泰特拉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塞尔达公主!她是智慧的三角力量的守护者,三角力量是一个能授予其持有人神圣力量保护的古老遗物。

    塞尔达公主被留在了城堡里的藏身处,而林克和国王返回到海面去找出圣者之剑失去神力的原因。他们发现,两个将能量注入进圣者之剑的古圣先贤被加儂多夫的军队杀害了。要恢复圣者之剑的力量,必须要去唤醒新的圣人。林克唤醒了两位新的圣人——地之圣者与风之圣者,然后去寻找八块古老传说中的勇者遗留下来的勇气三角力量的碎片。最后,林克再次前往神之塔以获得神的认可,成为了风之勇者。

    等林克回到海拉尔时发现,加儂多夫已经发现了塞尔达公主并绑架了她。他跟着加儂多夫到加儂塔,但再次被击败了。加儂多夫还把林克的勇气三角力量夺走,将自己的力量三角力量与林克和塞尔达公主的三角力量相结合,终于形成完整的三角力量,将被授予支配一切的权力。然而,在加儂多夫向三角力量许愿之前,海拉尔国王抢先一步并向三角力量许愿:“请将光明的未来交给那边的孩子,让海拉尔复苏,让希望与光明重新降临!”这使得加儂多夫恼羞成怒。最后的决战终于开始了。开始时,怒不可遏的加儂多夫像涌进海拉尔的海水般攻击着林克,但是在塞尔达公主的帮助下,林克最终杀死了加儂多夫。 林克和泰特拉返回陆地表面,而国王决定继续留在海拉尔。后来,林克和泰特拉向远方航行去寻找一片新的土地。

    开发历史

    《塞尔达传说 128》的截图

    1999年3月3日,任天堂宣布正在开发新一代的家用主机。这个主机就是任天堂GameCube,它于2000年8月24日也就是任天堂Space World 2000展会举办的前一天被公布于世。[10]在展会中,任天堂连同主机的规格及外观造型的公布,还向人们提供了几个游戏演示(Demo)来展现GameCube强大的机能;其中一个是现实风格的林克与加农之间即时演算的对决。这个演示被称为《塞尔达传说 128》,类似于《超级马里奥 128》。尽管看似是匆匆制作的纯技术演示,但粉丝们和媒体都推测,战斗可能是正在开发中的塞尔达游戏或至少是未来的塞尔达系列游戏将采取的发展方向。[11]IGN的工作人员提到这个演示是一个“非正式续作”,并称“这一切元素绝对是我们想在任天堂GameCube上的塞尔达系列作品所希望看到的”还说“任天堂粉丝的未来看起来非常有前途”。[11]

    任天堂表示没什么会比塞尔达传说登陆到GameCube上的可能性更大了。但直到一年后的任天堂Space World 2001展会上,任天堂才公布了一款全新的塞尔达传说新作。这款新作不同于前一年展会上的那个阴暗、粗糙的游戏演示,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卡通渲染技术的 画面,就像一部可以互动的卡通片。宫本茂表示:新的画面表现设计是为了“让《塞尔达传说》系列的范围扩展到全年龄段上”。[12]使用卡通渲染技术的做法是一个激进的转变,而IGN猜想如果是两个单独的游戏,有可能是在同时开发。[13]

    新的游戏画面风格使本作在刚公布时毁誉参半,有些西方的游戏评论直接把本作称为“Celda”(将卡通渲染的英文Cel-shading首音节与塞尔达的英文Zelda相结合的混成詞)。宫本茂为大家对画面的反应以及媒体认为任天堂将关注移至年轻的玩家群体的说法感到吃惊,[14]并且他在下一个可供游戏的演示发布之前将不会再透露任何有关本作的信息。任天堂希望人们通过试玩能把评论的重点放回到游戏可玩性上而不是单纯地讨论新的画面风格。宫本茂保证在E3 2002上将会有本作的试玩版供大家体验,并且预告本作将于2002年晚些时候发售。[15]当任天堂在02年E3展会上展出《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的试玩后,优秀的游戏体验使它获得了当届E3游戏评论家大奖的“最佳游戏主机游戏”。IGN的一位编辑形容本作的卡通效果看起来“非常不错”还说“本作相当有塞尔达的范儿”。[16]在那届E3上,任天堂还公布了本作新的要素,比如把Game Boy Advance连接到任天堂GameCube上后,玩家将会收到汀格尔的帮助。

    本作的游戏故事脚本由高野光弘和高橋肇[17]基于青沼英二的故事大纲所编写。[18]

    2002年10月15日,任天堂公布了《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的日版副标题——风之杖(),以强调风在游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9]任天堂正式宣布本作将于2002年12月2日在日本首发;[20]两天后,美国任天堂(NOA)宣布美版的发售日期为2003年3月24日。[21]

    发售

    2002年11月22日,任天堂对《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的日本官方网站进行了更新,为预购本作的顾客将赠送一张特典光盘。[22]这张提供给预购本作的玩家的特典光盘采用任天堂GameCube的8cm DVD格式,收录了N64平台上的《时之笛》和《时之笛 里》两作的复刻版。12月4日,美国任天堂也公布了美版的特典内容,不同的是:《时之笛 里》被换成了《薩爾達傳說:穆修拉的假面》。[23]而在欧洲,任天堂汲取了之前有零售商接受预订后允许玩家再取消预订而不返还特典光盘的经验教训,因此欧版的特典光盘与《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的游戏光盘共置于一个双碟包装盒内。[24]

    2003年11月17日,任天堂发布了一个新的GameCube同捆装。这个新的同捆装内包括了集合了《塞尔达传说》、《林克的冒险》、《时之笛》以及《穆修拉的假面》系列四作的一张《塞尔达传说 典藏版》,可供游戏20分钟的《風之律動》演示(Demo)以及两部预告片。这个同捆装还提供给在任天堂网站上注册一台GameCube和两款游戏或者订阅/续订了《Nintendo Power》杂志的用户。[25]

    沃尔玛还为其会员们限时提供一套特别版任天堂GameCube同捆装,包括了《風之律動》、特典版《时之笛》以及一根GameCube GBA 连接线()。在澳大利亚,《典藏版》的获得方式是购买一台GameCube或者两款GameCube游戏;澳洲玩家还可以在限时内购买一个包含一台GameCube、一部《風之律動》和《典藏版》的同捆装。

    最终,本作在世界范围内共销售了大约460萬份。

    音乐

    本次《風之律動》的音乐由永田権太若井淑峰岸透近藤浩治担当制作。游戏的原聲大碟《塞尔达传说~风之律动~Original Sound Tracks》(,》)于2003年3月19日以双碟的形式发售,包含了游戏中133首音乐。本作的音乐受到爱尔兰风格的影响,一些乐曲中采用了爱尔兰风笛(Uilleann Pipes)来演奏。[26]龙之岛(日语:英語:)的主题音乐是由本作的主编曲永田権太所编排,本曲受到印加及安第斯音乐影响,主要由排簫和吉他演奏。

    本作中的三首原声《龙之岛》、《海洋》(,)以及《Molgera》()被之后Wii平台上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所采用,成为其一个特色。[27]

    本作中在介绍故事场景时所演奏使用的曼陀林是向宫本茂借来的。[28]

    曲目列表

    媒体评价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95%[30]
    Metacritic96% (80 reviews)[31]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Fami通40 of 40[32]
    Game Informer10 of 10[33]
    GameSpot9.3 of 10[34]
    IGN9.6 of 10[35]
    任天堂力量[36]
    游戏机实用技术30 of 30
    奖项
    媒体奖项
    GameSpotGame of the Year, 2003[37]
    CESA GAME AWARDS第7届 CESA GAME AWARDS
    2002-2003優秀賞[38]
    数字内容大奖
    ()
    第18届
    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 2004[39]
    游戏开发者大会()
    Excellence in Visual Arts, 2004[40]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是第四款被日本权威游戏杂志《Fami通》评为满分的游戏(满分为40分)尽管认为它缺少系列第一款3D化的作品《时之笛》带给人们的新鲜感。[32]评语里说本作的游戏性与《时之笛》相比毫不逊色,并称赞了当初备受冷遇的卡通渲染的艺术风格。GamePro称本作是“一部生动的艺术性与历久弥新的玩法相结合”的游戏。[41]IGN奉劝玩家们“忘掉《風之律動》看起来跟《时之笛》完全不一样这件事吧”,因为“这两款游戏实质上非常非常地相像”[35]

    2004年,在游戏开发者大会(GDC)的游戏开发者选择奖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第七届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奖中,《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分别被授予了《视觉艺术卓越奖》()[42]和《艺术领域杰出成就奖》()[43]这两个奖项。 2007年,在IGN评选的所有任天堂GameCube平台游戏中,《風之律動》被评为最佳游戏中的第四位。[44]

    对本作的最集中的批评在于游戏太过于注重于航海了。GameSpot指出这款游戏“开始阶段的节奏非常好”,但是到游戏流程的后三分之一时,“过于注重航海方面.....很单调乏味”。[45]IGN则抱怨观看本作的过场动画“几百次”成了“一个乏味无聊的困扰”,并且缺少一个能跳过动画的选项“更令人觉得烦恼”。[35]GameSpot认为有些(核心)玩家将会因为“简单的谜题和BOSS战”而“稍微推迟购入”;IGN称本作的BOSS战“稍微有些简单”,还指出本作里的敌人“对林克的攻击伤害过少”。另一方面,GamePro认为本作中的迷宫有“伴随着新的谜题并且规模更大,更富有挑战性”的趋势,这也使得“即使是最优秀的塞尔达系列玩家”要在本作中获得宝物也要费一番功夫。[41]

    尽管取得了一些负面评论,评论家们还是维持了对《風之律動》较高的评价,美国著名的电玩杂志《Nintendo Power》将本作放在了“有史以来任天堂游戏主机上发售的所有游戏”中的第四位,[46]而《任天堂官方杂志》将本作排在第12位。[47]由于本作的最后决战将故事推向高潮,《Nintendo Power》将本作的结局列入近任天堂历史上最棒的结局之一。[48]也许对本作最高的评价来自美国电玩杂志《Game Informer》,他们为本作打出了10分的满分评价。并赞扬本作 "blows every Zelda game out of the water and stands as the video game event of a lifetime." [49]不仅如此,本作的优秀口碑也是的本作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它推动促进了任天堂GameCube的销量[50]并成为任天堂历史上最成功的预购活动。[51]娱乐网站UGO将《風之律動》列进他们所编辑的“50个应在3DS上发售的游戏”榜单里,并认为“以3D的方式扬帆穿行在淹没了海拉尔王国的大海上的官感足以将‘伟大’(原文用的是)二字碾得粉碎。”[52]

    续作

    2007年于任天堂DS平台上发售的《薩爾達傳說:夢幻沙漏》是本作的正统续作,拥有相同的艺术风格。在《梦幻沙漏》中,林克与泰特拉和海盗们在大洋上扬帆驰骋,直到遇到一艘幽灵船把他们分开……本作的导演青沼英二希望《风之律动》的艺术效果能得以延续,因此激发了他创造续作的灵感。[53]

    在经过修改后,《風之律動》的游戏引擎被用到了在2006年发售的《薩爾達傳說 黃昏公主》上。[54]《黃昏公主》的画面风格以写实风格为主,不过仍保留的部分卡通渲染风格。

    Wii平台上发售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中,林克的2P形象被称为“卡通林克()”,是基于《风之律动》中林克的风格,他可使用的武器都是通常林克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55]在《大乱斗X》里,其他含有《风之韵律》元素的内容还有奖杯、[56]贴纸、[57]音乐 [27]以及卡通渲染风格的海盗船擂台。[58]在其续作《任天堂明星大亂鬥3DS/Wii U》中,卡通林克成为了独立角色,不过在游戏中使用的相关素材是来自本作的高清重制版本。

    重制

    2013年1月23日,任天堂在其网络发布会任天堂Direct上宣布《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将进行高清化重制并将登陆Wii U主机平台;本作被命名为《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HD》。2013年9月26日起,《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HD》陆续在全球各地上市,成为Wii U在2013年秋季的救命草。

    参考资料

    1. . Next Level Gaming.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27).
    2. .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6-04).
    3. .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2).
    4. .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30).
    5. . 网易游戏. [2013-05-21].
    6. . Zelda Universe. Nintendo of America, Inc. [200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7. Fox, Fennec. . GamePro. GamePro Media. 2002-12-06 [201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8. 任天堂. . 北美任天堂. 2003-03-24. Once, long ago, this land of Hyrule was turned into a world of shadows by Ganon, who sought to obtain the power of the gods for his own evil ends. ... Hundreds of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n...
    9. 任天堂. . 任天堂. 2002-12-13 (日语). かつて、このハイラルは 神の力を欲する ガノンによって闇の世界に、変えられようとした ... それから、数百年・・・
    10. . IGN. 2001-07-10 [2006-01-21].
    11. . IGN. 2000-08-23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2).
    12. Dingo, Star. . GamePro. 200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4).
    13. . IGN. 2001-08-22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5).
    14. . IGN. 2002-12-04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6).
    15. . IGN. 2002-02-28 [2006-01-21].
    16. Mirabella III, Fran. . IGN. 2002-05-22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9).
    17. Nintendo Co., Ltd. . GameCube. Nintendo of America, Inc. 2003-03-24.
    18. Ben Bufton. . NTSC-uk. 2003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3).
    19. . IGN. 2002-10-25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20. . IGN. 2002-12-02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21. . IGN. 2002-12-04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2).
    22. . IGN. 2002-11-22 [200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23. . IGN. 2002-12-04 [200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24. . IGN. 2003-04-15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25. . IGN. 2003-11-04 [200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7).
    26. . Nintendo Power. September 2005, 195: 56–58.
    27. . Smashbros.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28. Anthony JC; Pete Deol. . N-Sider. IGN. 2011-01-12 [200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9. (March 19, 2003). Zelda no Densetsu ~Kaze no Takuto~ Original Sound Tracks. Scitron Digital Contents Inc. SCDC-250.
    30. . GameRankings. [2006-01-20].
    31. . Metacritic. [200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32. . IGN. 2002-12-11 [2006-01-24].
    33. Reiner, Andrew. . Game Informer. [200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7).
    34. . GameSpot. [2003-03-21].
    35. Casamassina, Matt. . IGN. 2003-03-21 [200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4).
    36. . Nintendo Power. April 2003, 167: 132.
    37. . GameSpot. [200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38. . CESA. [2003年10月30日].
    39. . 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 [2005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5日).
    40. . 游戏开发者大会. [2004-03-24].
    41. Dingo, Star. . GamePro. 2003-03-21 [200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42. . gamechoiceawards.com.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43. . interactive.org. [201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5).
    44. . IGN. 2007-03-16 [200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7).
    45. Gerstmann, Jeff. . GameSpot. 2003-03-21 [200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5).
    46. . Nintendo Power. February 2006, 200: 58–66.
    47. .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48. . South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Future US. 2010: 46.
    49.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9).
    50. . IGN. 2002-12-18 [2006-01-24].
    51. . IGN. 2003-03-12 [200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9).
    52. Sal Basile. . UGO. 2010-07-06 [201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6).
    53. Wysowski, Steve. . Gamernode. 2007-07-13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54. . IGN. 2004-05-12 [2006-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55. . Smashbros. 2008-03-28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8).
    56. . Smashbros.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2).
    57. . Smashbros.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58. . Smashbros. 2008-04-01 [200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