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系

蜂系是一类飞行昆虫,与黄蜂蚂蚁是近亲,它们最出名的行为是传递花粉以及生产蜂蜜蜂蜡。蜂系是蜜蜂总科中的一个单源分类。已发现的蜂系成员有将近20000种[1],归入九个已确认的科。它们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陆地上都有分布,在所有有开花植物的地方都能生存。

蜂系
化石时期:100–0 Ma
PreЄ
白堊紀早期 - 现今
蓝莓蜂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未分级– 單距類 Unicalcarida
亚目: 细腰亚目 Apocrita
总科: 蜜蜂總科 Apoidea
系: 蜂系 Anthophila

地花蜂科
蜜蜂科 Apidae
分舌花蜂科 Colletidae
犰狳蜂科
集蜂科
切葉蜂科 Megachilidae
Meganomiidae
准蜂科
Stenotritidae

異名

Apiformes

蜂系的食物是花蜜花粉,花蜜為主要能量來源,而以花粉來提供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花粉也是蜂系幼蟲的食物。

蜂系有長的口器,可以吸取花朵中的花蜜。蜂系的觸角幾乎都是公的13節,母的12節,是這個总科中典型的情形。蜂系都有二對翅膀,較小的那一對是隱翅,極少數的蜂系其某一性別或是某一階級的翅膀很小,因此無法飛行,但所有的蜂系都還是有翅膀。

小型無刺蜂的工蜂體型小於2 mm(0.079英寸)[2],世界上最大的蜂系是華勒斯巨蜂,是屬於切叶蜂科,體長可以到39 mm (1.5")。北半球最常見的蜂系是集蜂科,不過體型不大,常會和黃蜂或蒼蠅混淆。

最廣為人知的蜂系昆蟲是西方蜜蜂,會生產蜂蜜,不過也有一些其他的蜂系昆蟲會生產蜂蜜,人類也會飼養這種蜜蜂,稱為蜜蜂養殖

蜂系是蜂虎科鳥類的食物,像必胜鸟反舌鸟、學名為beewolf的一種黃蜂、及蜻蜓都會捕食蜂系。

傳粉

蜂系會向開花植物傳粉,是生態系統中主要的傳粉者之一。蜂系會依其需求決定要採集花蜜或是花粉,尤其是一些有社會性的蜂系物種更是如此。蜂系在採集花蜜時也可以進行授粉,但在採集花粉時可以更有效率的進行授粉。據估計,人類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是依賴昆蟲授粉,而其中大部分是由蜂系,尤其是西方蜜蜂來完成。在許多國家養蜂人的工作已由製作蜂蜜轉向為授粉管理單一作物及許多野生及人工飼養蜂系的大量減少,使得養蜂人會依季節而遷徙,而蜂系可以依季節在有高度需求的區域進行傳粉[3]

大部份的蜂系身體有毛,而且會攜帶電荷,有助於花粉的附著。雌蜂會周期性的暫停食物採集,刷洗身體使花粉收集到花粉刷中,大部份蜂系的花粉刷是在腳上,有些是在腹部,蜜蜂的花粉刷已變成腳上的花粉籃。許多蜂系會在不同的植物中收集花粉,有些則只會收集一種或是少數幾種植物的花粉。有少數的植物沒有花粉,而是產生有營養的花油,就是由這種蜂系收集並使用。有一種稱為秃鹫蜜蜂無刺蜂是以腐肉為食,是唯一一種不以植物為其食物的蜂系。花粉和花蜜常常會結合成另一種形式,可能是糊状的,也可能是坚硬的。會形成不同的形狀(多半是類球面),存儲在蜂巢的小空間中,該空間往往也有蜂卵。

紐西蘭的科學家發現有三種本土種的蜂系會打開本土槲寄生Peraxilla tetrapetala的花蕾,這種花蕾不會自己打開,但蜜雀紐西蘭鐘吸蜜鳥會扭轉花蕾的尖端,此動作會使花蕾突然打開,使外界可以接觸到花粉及花蜜。不過科學家觀查南島坎特伯雷區的本土蜂系,意外的發現蜂系會將花蕾的尖端咬掉,並將腳伸進花蕾中,偶爾可以讓花蕾打開。可以碰觸到花粉及花蜜,因此有助於在紐西蘭已漸漸減少之槲寄生的授粉,其他地方的蜂系都無法打開為這類專為鳥類授粉而設計的花蕾[4]

蜂系到花朵上授粉本身也有其危險性,像獵蝽或是蟹蛛都會藏在花朵中獵食粗心的蜂系,有些蜂系則是在飛行中被鳥捕食。開花植物上使用的殺蟲劑也殺死了許多蜂系,有些是直接中毒而死,有些則是因為食物中殺蟲劑的累積而死。蜂后在春天每天會孵2000個蜂卵,但在觅食季節每天仍需要孵1500個蜂卵,大部份是替補每天的傷亡,其中大部份是因年老而死亡的工蜂。独栖蜂及原社會蜂(primitively social bees)一生中的生殖期是所有昆蟲中最短的,通常雌性只生產少於25個後代。

飛行

M. Magnan在1934年出版的法文書籍《Le vol des insectes》提及:他和M. Saint-Lague 將空氣阻力的方程式應用在黃蜂的飛行,發現其飛行無法以固定翼的計算方式來解釋,但「不應該對計算的結果與現實不符而感到驚訝。」[5]這導致一種常見的誤解「蜂系的飛行違反空气动力学原理」,但實際上它只是證實,蜂系的飛行不是使用固定翼[6]的飛行方式,需要用其他飛行理論來解釋,例如可以解釋直升機飛行的飛行理論。

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理·艾靈頓在1996年發現,昆蟲翅膀形成的和其非線性效應是升力的關鍵來源[7]。在流體力學中,渦和非線性現象是眾所周知的困難,因此對於昆蟲飛行理論的理解進展也相當緩慢。

加州理工學院Michael Dickinson和其同事在2005年在高速电影摄影[8]及模擬蜜蜂翅膀的巨型機器人[9]的輔助下,研究西方蜜蜂的飛行。其分析表示升力的來源是由於「短暫斷續的翅膀擺動,在翅膀拍擊及改變方向時的快速旋轉,以及非常高速的翅膀擺動頻率所組合成的結果」。翅膀擺動頻率一般會隨著翅膀的尺寸變小而提高,但蜜蜂翅膀擺動的幅度很小,擺動頻率約為每秒230次,比翅膀大小只有80分之一的果蠅(每秒200次)要快[10]

真社會性和半社會性蜜蜂

各種蜂的生活習性不同,有的是獨居生活的,有的是有各種群居形式,發展最高形式是像蜜蜂熊蜂無刺蜂真社會性分工聚居[11]

有些蜂系群中,群居的雌蜂均為姊妹,且其中有勞動的分工,則稱為半社會性(semisocial)分工聚居。

蜂系和人類

蜜蜂幼虫是爪哇的一種食物

蜂系也在許多民間故事中出現,被政治理論家視為人類社會的典範。專欄作家Bee Wilson認為蜜蜂群居的印象「從古代到現代都有,包括在亞里斯多德柏拉圖時,在维吉尔塞內卡時,在伊拉斯謨莎士比亞,在托爾斯泰,以及像伯纳德·曼德维尔卡尔·马克思等社會理論家也是一樣[12]。」在一些象徵勤勞的場合也會出現蜂系。

雖然蜂系叮人很痛,而且昆蟲一般會有害蟲的刻板印象,但人類對蜂系的評價很高,大部份是因為是授粉者又可以生產蜂蜜、其群居性,以及其勤勞的特質。蜂系是少有常用在廣告中,且帶有正面特質的昆蟲,多半是用在含有蜂蜜的產品中。

古埃及,蜂系是代表下埃及的土地,法老會稱為「莎草及蜂的王」(莎草代表上埃及[13] ,例如樹蜂銜即為一例。

北美虎頭蜂屬雖和蜂系有許多差異,但還是容易誤認為蜂系。

雖然蜂刺可能會造成過敏者死亡,但若未被驚擾時,蜂系本質上是沒有攻擊性的,而且有些蜂系完全不會刺人[14]。人類對蜂系的危害可能更大,因為蜂系會被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影響,甚至因此受到傷害。像在2006年時北美發生的蜂群崩壞症候群就有可能是因為殺蟲劑氣候變化電磁輻射等因素造成[14]

印尼人會將蜜蜂幼虫會和飯一起吃,一般會和切絲的椰子肉一起混合,包在香蕉葉中再蒸熟。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1. Danforth BN, Sipes S, Fang J, Brady SG.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October 2006, 103 (41): 15118–23. PMC 1586180. PMID 17015826. doi:10.1073/pnas.0604033103.
  2. Sakagami, Shôichi F.; Zucchi, Ronaldo. (PDF).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Hokkaido University Series Vi. Zoology. 1974, 19 (2): 361–421.
  3.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01-29.
  4. Kelly, Dave. . New Zealand Science Monthly. April 19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7).
  5. Ingram, Jay The Barmaid's Brain, Aurum Press, 2001, pp. 91-92.
  6. Cecil Adams. . The Straight Dope. 1990-05-04 [2009-03-07].
  7. Secrets of bee flight revealed, Phillips, Helen. 28 November 2005. Retrieved 2007-12-28.
  8. http://www.newscientist.com/data/images/ns/av/dn8382.avi
  9. Deciphering the Mystery of Bee Fligh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altech Media Relations. Nov. 29, 2005. Retrieved 2007, 4-7.
  10. Douglas L. Altshuler, William B. Dickson, Jason T. Vance, Stephen P. Roberts, and Michael H. Dickinson.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 102 (50): 18213–18218. PMC 1312389. PMID 16330767. doi:10.1073/pnas.0506590102.
  11. Engel, Michael S. . PNA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02-13, 98 (4): 1661–1664. JSTOR 3054932. PMC 29313. PMID 11172007. doi:10.1073/pnas.041600198.
  12. Wilson, Bee. . London: John Murray. 2004. ISBN 0-7195-6598-7.
  13. Clayton, Peter A. Chronicle of the Pharaohs: The Reign-by-Reign Record of the Rulers and Dynasties of Ancient Egypt. p. 23. Thames & Hudson. 2006. ISBN 0-500-28628-0
  14. . 光明日報. 2014-12-14 [2015-02-21].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Bees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蜂系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蜂系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Beekeeping/Solitary_Be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