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
許慎(约30年-约124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现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是漢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學家、语言学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被稱為「字聖」。
許慎 | |
---|---|
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 | |
國家 | 漢 |
時代 | 东汉 |
姓名 | 許慎 |
字 | 叔重 |
籍貫 | 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 |
後世稱號 | 五经无双、字圣 |
出生 | 约30年 |
逝世 | 约124年(约95岁) 汝南召陵 |
著作 | |
《說文解字》 |
許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時人稱「五經無雙許叔重」。他於公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起,历经21年成的《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
许慎另有《五经异义》[1]、《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生平
永元十二年(100年),始作《說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為萌生。黃帝之使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公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夫”,“夫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天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諸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改易諸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建光元年(121年),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
病中之時,遣子沖獻書於帝。卒,葬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十有五尺,徑四十有八尺。鄉人傳曰:“日動一釐,夜長三尺。”
後世紀念
《後漢書》讚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
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
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