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丸事故

護國丸事件,是指1944年11月10日,特設巡洋艦護國丸古志岐島33°23′06″N 129°03′08″E)附近,被美國潛艦魮魚號(Barb,編號SS-220)[1]擊沉的事件,共造成約324人死亡,當中包括了212名的台灣籍台灣海軍特別志願兵

護國丸是日本海軍運輸船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時,受到盟軍攻擊而沉沒的其中一艘;[2]但因其中陣亡者大多數為台籍日本兵,顯示了當時日軍受到全面封鎖,已無法將兵力迅速且有效調度至各地的事實。事故發生後,日本海軍就沒有再將台灣海軍特別志願兵載離台灣的記載,一直到日本投降

事故經過

1944年9月20日,由艦長水野孝吉大佐指揮,預定返回門司港的護國丸,在航經台灣西方(約當馬公附近)時,受到來自中國內陸B-25轟炸機的攻擊而損害,勉強撐到基隆港作應急維修。[3]11月5日,驅逐艦到基隆靠港,後成為護國丸的護衛艦。[4]

11月6日,300名台灣海軍志願兵登船。7日早上七時,護國丸在響的護衛下,由基隆啟航,前往目的地。11月8日,響突然以旗語通知護國丸,船上爆發痢疾疫情,必須先至佐世保,會通知其他船艦前來護航,於是護國丸便獨自航行。同日,福島基地和大島燈塔監視哨都有發現敵軍潛水艇的報告,並由護衛艦擊沉其中一艘。9日,一架偵察機發出通知,在濟州島與朝鮮間有敵艦出沒,水野艦長當即下令改變航向,往佐世保前進。[5]

9日下午,兩艘接替響的護衛艦與護國丸會合,但因兩艘船的航速太慢,至晚上10時後,護國丸又成為獨自航行。10日凌晨2時33分左右,護國丸到達古志岐島燈塔附近10海浬附近,燈塔開啟指引燈為護國丸指引,於是被魮魚號發現護國丸沒有護衛艦,伺機準備攻擊。3點39分,魮魚號發射4枚魚雷,護國丸滿舵轉向閃過2枚,另2枚命中,船身立刻左傾並開始下沉。[6]

隨後,水野下令降下救生艇,所有人準備逃生;同時魮魚號再發射2枚魚雷,但未命中。隨後魮魚號上浮,護國丸船員曾試圖以機槍與高角砲射擊,但並未成功,魮魚號再度下潛,並發射第三波魚雷,這次受創成為護國丸的致命傷,下沉速度加快。4點6分,水野宣布棄船,自己則沒有逃生,隨船沉沒。當時船上只有數十人坐上逃生艇,其餘皆跳海落水。[7]

早上7時,生還者漂流到宇久島附近,才被趕到的護衛艦救起;下午1時,宣布救援任務結束,行蹤不明者為324人,當中包含212名台灣海軍志願兵。[8]

參見

  • 1944年11月的沈船列表

註解

  1. 另一艘同名但年代不同的潛艦,參見USS Barb (SSN-596)
  2. 抗戰開始至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以前,日方累計損失9艘;對美宣戰後至日本投降,為2385艘,其中1944年就佔了1009艘,詳見. 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殉職船員顕彰会. [2014-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2) (日语).
  3. #陳柏棕:132
  4. #陳柏棕:133
  5. #陳柏棕:136
  6. #陳柏棕:137
  7. #陳柏棕:141
  8. #陳柏棕:144

參考書目

陳柏棕

  • 陳柏棕. (PDF). 2011-05-09 [2014-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1-29).

書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