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祭

豐年祭年祭月見祭)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古老傳統的一項祭祀活動,中文普遍稱呼為豐年祭,又可分為Ilisin(伊利幸)、Malalikid(馬拉里基)、Kilumaaan(齊魯馬安)[1],其日期為阿美族曆法的年尾。

太巴塱豐年祭期間的馬力古達
豐年祭時的溪州部落青年
花蓮縣豐濱鄉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滿祭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花蓮縣吉普巒文化發展協會
登錄等級重要民俗
登錄類別民俗
登錄公告日期2011年8月25日
位置花蓮縣
詳細登錄資料
花蓮縣豐濱鄉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年祭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花蓮縣吉浦巒文化發展協會
登錄等級民俗
登錄類別民俗
登錄公告日期2011年5月30日
詳細登錄資料

辭源

Ilisin是阿美語豐年祭的主流稱呼,除原鄉外更常見於都市豐年祭。lisin在阿美語當中表示禁忌,豐年祭意為進入禁忌期。在傳統上豐年祭舉行時間長達一個月,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稱之為「月見祭」,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稱「豐年祭」延續至今,在當代已是多數人對阿美族祭典認知的統稱。

起源

阿美族各部落之間的豐年祭起源不完全相同。以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起源傳說為例,傳說原有兩兄弟馬耀(Mayaw)與烏納(Onak),兩兄弟常與父親上山學習採集與狩獵。按照當地風俗,男子需要能夠獵首才會受人尊敬,但是父親遲遲找不到機會讓兩兄弟練習。為了讓兩名兒子能夠受人尊敬,父親決定製造機會讓馬耀與烏納能砍下自己首級來贏得族人的信任。兩兄弟父親在一次上山的機會跑到了提供部落飲水的河川上游,故意將河水變得十分混濁不能飲用,然後下山命令兩兄弟去取水。馬耀與烏納走到河邊,發現河水變得十分骯髒不能飲用便回家告知父親;父親說一定是上游有人在搗亂,要兒子上山去取那個搗亂者的首級。馬耀與烏納聽從父親的指示,帶著番刀上山。在兒子出門之後,父親便跑到山上裝成搗亂者。當馬耀與烏納抵達河川上游時,果然看見一名男子背對著他們正在擾亂河水。馬耀與烏納按照父親的指示砍下了搗亂者的腦袋,但當他們拿起搗亂者的腦袋時赫然發現這個搗亂者正是他們的父親。砍下父親腦袋的馬耀與烏納十分慌張,卻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將父親的腦袋帶回家放置在家屋前的屋架上,並每年以公鹿祭祀。至今便演變成豐年祭。

過程

馬太鞍

馬太鞍為例,豐年祭分為一天的準備日與三天的活動期。照例會有祈福的典禮,及族人帶著糯米檳榔與戰袍向天神祭拜並祈求活動順利成功,緊接著會依年齡階級敬老尊賢,以強化倫理觀念。豐年祭重要的意義是倫理意識與傳統的傳承,而非慶祝豐收。以往阿美族人以嚴密的年齡階層處之抵抗外族、分配部落工作、建立長幼有序的概念,所以在部落裡所有成年男子都會被編入年齡階層的體制中,年長者決策、發號施令,中壯年負責執行及督導,而體力勞動則由青年組擔綱。豐年祭時,青年組都要到會所接受團體訓練,有些部落也將男子成年禮併入豐年祭活動中舉辦。之後會舉行一連串競賽,包括傳統歌謠、汲水、捆柴、搗米等傳統技藝。各個年齡族之都會用極短的相聚時間,日以繼夜練習以追求榮譽。傳統技藝競賽,目的在於考驗體能,同時也提醒年輕人不要忘本。最後一天的情人之夜,女孩子若有喜歡的對象,可以主動上前拉男生身上背著的情人袋;如果男生也有意的話,就將情人袋遞給女生背。[2][3]

太巴塱

祖固(長者)與密夫夫(短者)

前訓

太巴塱為例,在正式的豐年祭開始前會舉行撒嘎拉達旦 ,意為成為人的訓練。前四天,男子階層會先在發祥地(saksakay)進行夜訓。夜訓時年齡階層分區圍著篝火坐下,聆聽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勉勵與糾正,長者在訓勉同時會手持竹片祖固讓天神(Malataw)能一同到場,訓勉之後上層階層會改持較短的竹片密夫夫鞭打其家族成員或摯友的臀部,以表示驅除壞運,最上層階層會訓斥第二年齡階層,之後便先行離開;然後換成第二年齡階層訓斥第三年齡階層,依此持續到倒數第二階層訓斥最低年齡階層。豐年祭開始之前兩天,最年輕的兩個階層會山中進行密蘇娃(misowac),為太巴塱青年必須參與的重要階層的訓練,其目的在於訓練年輕階層野外求生技巧,社交技巧,還需到山中採集藤心山棕心以帶回部落敬老。豐年祭前一天,部落會派遣青年至奇美部落進行巴達固,意為報訊息,為請求友好部落來拜訪以及協助祭典期間的軍事防衛,當晚年齡階層會舉行最後一次的夜訓,而最小的年齡階層需要留在篝火旁看守直到天亮。

豐年祭

太巴塱頭目由部落青年扛轎進場

豐年祭正式開始會由頭目以及祭司到發祥地進行迎靈儀式,過程中忌諱女性進入。迎靈結束後及舉行敬老宴巴嘎拉難,此時老者會視部落青年表現進行分食,被呼喚到的青年可以得到長者給予的豬肉,表示對部落貢獻的獎賞,青年們以視為榮譽。然後由青年將祖靈迎至活動會場開始為期四天的豐年祭。第一天為豐年祭正式開始,奇美部落的青年會在這天來到太巴塱報訊息,這天晚上為太巴塱的迎新之夜,目的為迎接遠到的貴客。第二天進行巴魯罵,意為在家裡開會,各階層會各自選擇階層中某位成員的家進行巴魯罵,期間由階層中的領導嘎嘎侯樓(kaka holol)帶領進行馬力古達(malikuta)的訓練[4],若階級中有去世者,則會到喪家進行除喪慰問儀式。第三天白天部落會進行青年競技,以檢視部落青年的體能。晚上舉行情人之夜,部落適婚女性會由母親帶領挑選將來的配偶,女孩子若有喜歡的對象,可以主動上前拉男生身上背著的情人袋並塞入檳榔,如果男生也有意的話就將情人袋遞給女生背並邀請女生進入馬力古達所圍的圓圈。第四天部落階層會再次舉行巴魯罵,結束之後會進入部落的重頭戲百林慕,此時部落的女性會攜帶家中珍藏的酒,在活動當中敬酒給自己的丈夫或是對家裡有貢獻的人,以慰勞一整年的辛勤。活動的最後一天部落各階層會舉行馬力阿拉以做總結,這一天部落各階層會尋找一靠近水源的地方,進行開齋以及相互潑水,祈求去除一整年的壞運。

禁忌

  • 活動期間忌諱打噴嚏,打噴嚏被視為凶兆。
  • 豐年祭被視為是男子的活動,許多活動忌諱女子參與。
  • 部落豐年祭第三天情人之夜不可開燈。

參考資料

  1. Ho Haiyan!跟著原住民瘋慶典, 馬繼康, 2012, pp.74.
  2. Ho Haiyan!跟著原住民瘋慶典, 馬繼康, 2012, p.75.
  3. 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民國90年,台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 李孟融,阿美族皈依天主教及其適應之研究—以太巴塱部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p.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