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禁忌忌諱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如果被禁止的是某些詞彙物品的話,則稱為禁忌語禁忌物禁忌品。有關的行為或詞彙之所以會被禁止,可能是因為:

傳統的文化觀念都相信,違反禁忌的行為可能會為社會帶來破壞和騷亂,也可能會造成人命的傷亡;在法律上,這些打破禁忌的人需要受到制裁。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有禁忌,禁忌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不過儘管所有的文化都把殺人強姦和母子亂倫等給視為禁忌,所有的文化也都有自己的禁忌語(例如髒話)和飲食禁忌,禁忌的實際內容通常是因文化而異的。

世界各地禁忌

華人地區

「忌」原指先王的死日。《周禮‧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 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今中文仍稱先人死日為「忌日」、「死忌」[1]

禮儀方面

  • 在喜慶場合說不吉利的話,如:「」、「」。(用代詞則可,可稱「過世」、「往生者」,或閩、臺稱「好兄弟」。)
  • 在喪禮場合穿著紅色衣服。
  • 用红笔写人的名字。
  • 直呼長輩名諱。
  • 賭博時用手指指對方。(會讓賭博者心煩意燥,容易造成爭執,並在對方輸掉時造成因為被指故帶來霉運而輸掉,故用手指指對方一般被認為會帶來霉運)
  • 打麻將時旁觀者質疑對方「打錯牌」。
  • 喫飯時筷子直立插於飯碗中。(形如喪事拜祭死者)(參見:腳尾飯、台灣喪葬)
  • 一般情況下,不把鐘、手帕、毛巾、梨、鞋、傘、草蓆等等作為禮物
    • 送鐘」和「送終」同音,可以在送鐘的同時亦送上一花瓶,以代表「始終平安」。
    • 手帕毛巾意謂「拭淚」,唯獨喪家可送。一說閩南語中,毛巾又稱「長巾」,與「斷根」諧音,表示一切厄運到此為止[2]
    • 代表「分離」。唯獨探病者可送,解曰「祈求病痛遠離」。
    • 意謂「遠別」、「唉聲嘆氣」,而且與「」諧音。
    • 意謂「分散」。
    • 草蓆意謂「裹屍」。
      • 送上列這些物品,可收一塊錢,代表一筆生意,而非餽贈。

日本

在送禮時忌用綠色,因為綠色是日本弔喪的顏色,但隨時代改變,已被認為可以接受。

台灣

送禮的禁忌,在戰前、戰後或族群不同,有極大差異。[3]

  • 台語的「鐘」和「終」不同音,且在日治時代,「時計(日文的時鐘)」和日文的「登慶」語音相近,有喜慶吉祥之意。戰後,「送鐘」和「送終」在華語同音,才不作為禮物。
  • 閩南族群不送傘,但是,送傘在客家族群象徵送「福氣」,且傘有開枝散葉等正面意涵。

西方世界

  • 梯子下經過
  • 看黑色的
  • 接觸有關納粹的事物
  • 數字十三,特別是十三號星期五。關於此迷信的另一個起源是來自《聖經》中的最後的晚餐,相傳耶穌遭其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出賣而遭逮捕當天即是星期五,而且加略人猶大是當天最後的晚餐中的第13位客人。

宗教因素产生的禁忌

除了宗教经典规定的禁忌之外,近代新出现的事物亦会因宗教因素所禁忌。例如,电视犹太教哈雷迪派、中国部分穆斯林[4]、部分佛教徒所禁忌。

伊斯兰教

日常生活中,除了食品、服饰等方面的禁忌。随着瓦哈比派的兴起,世俗化的生活方式成为伊斯兰国家新的禁忌。瓦哈比派的观点,音乐(除手鼓)、舞蹈等文化娱乐活动皆为禁忌[5]。在中国穆斯林社群中,受泛清真化的影响,居住政府资助建设的住宅、收看电视等亦成为禁忌[4]

猶太教

除了一直以来的犹太教严格的食品规定外。各犹太教派对现代文化、事物有不同的禁忌。犹太教哈雷迪派家中通常无电视电脑,严格禁止孩子接触網際網路,但并不拒绝现代科技产品与家电,如電話烤箱冰箱微波炉等。

佛教

部分佛教人士认为看电视、电影等会影响修行,因此,修行之人不能看电视。[6][7]

参看

注釋

  1. 順民情不失警面
  2. 喪禮為何送毛巾 貼心含義報你知
  3. 每日一冷,《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尖端,2018
  4. 作者:未知,编辑:孙亭文. . 中国新闻网,来源:新疆日报. 2017-04-27 [2017-07-21] (简体中文).
  5. 作者:宁二. . 搜狐网,来源:东方历史评论. 2015-11-20 [2016-01-06] (简体中文).
  6. . 凤凰网佛教. [2018-07-17] (简体中文).
  7. . 学佛网. [2018-07-17] (简体中文).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