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

趙襄子-前443年),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領袖,原名毋卹無恤春秋戰國之際晉國大夫。生年不詳,任內與韓康子魏桓子結盟,三家滅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卒於前443年。 卒諡襄,史稱趙襄子。 《史記》中所引趙襄子的紀年,在位為33年(前457至前425年)清華簡系年為前475年至443年。

趙襄子
嬴姓
趙氏
毋卹
谥号
时代春秋時期
国家晉國
官位晉國正卿
逝世日期公元前444年
在位年代據史記記載,在位33年
(公元前457至公元前425年)根據清華簡系年(前475年至前443年)根據今人楊寬錢穆推論在位51年(前475年至前425年)
趙簡子趙鞅
翟人之女
子女趙桓子

在位年份

《史記》記載趙襄子的紀年,為前457至前425年,在位共33年。而近人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及楊寬《戰國史》考証認為為前475至前425年,在位共51年。王政冬據清華簡《繫年》記載「晉敬公立十又一年(前441),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于鞏。」,認為為前475至前443年,在位共33年。清華簡系年為考古發掘簡牘,應以系年為准。畢竟錢穆楊寬現代人,史記年份正確時間記錯而已。[1]

立为儲君

趙襄子為趙簡子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又是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處於庶子的地位。在他小時候,甚至連父親簡子也看不起他。

但毋卹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術,取信趙簡子。有一天,簡子召諸子前來,請子卿看相,子卿趁機舉薦了毋卹。

趙簡子注重教育,曾將訓誡之辭,書於竹板上,分授諸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要旨。並規定於三年之後,要向諸子逐一考查。然而考查時,他的兒子們都記不得,甚至連世子伯魯,也背誦不出,甚至有的人連竹板也不知遺落於何處。只有毋卹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於身,牢記於心。於是趙簡子始信子卿所薦,認為毋卹為賢者。

諸子長成,趙簡子又對他們進行二次考驗。有一天,趙簡子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古北岳恆山,今河北定州以西)之上,你們去尋找,先得者有賞。”於是,諸子乘騎尋寶符於常山。卻都是遍尋不著,空手而歸。毋卹回家,卻說:“我得到了寶符。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可歸趙所有。這就是寶符。”趙簡子聽罷高興異常,頓覺只有毋卹明白自己的苦心,是難得的繼承人。遂廢世子伯魯,立毋卹為儲。

据《竹書紀年》載,簡子卒於定公三十七年(前476年),毋卹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應以考古挖掘資料為准,史記漢代著作時間太遠。而竹書紀年為晉代盜墓賊所盜之書,已被史學家公認為戰國魏國史學家所著。

謀取代國

周貞定王(前458年),襄子的姐姐是王的妻子(史料記作代趙夫人),因有這樣的姻親關係,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佔領代國,將其領土併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髮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 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門閥

晉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何立你為繼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甚麼壞處罷!”

四年之後,智伯與趙襄子再次一同討伐鄭國,智伯帶著幾分醉意向襄子灌酒,遭襄子拒絕,智伯竟將酒杯扔到襄子臉上。襄子幕下都要求殺掉智伯以洗刷恥辱,襄子回答:「主君之所以讓我做儲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

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之心。前455年,智伯假借晉侯之命,巧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三卿各家索取領地一百里。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

而趙襄子卻不願俯首任智伯擺佈,加之往日與智伯有隙,便非常堅決地回絕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產業,哪能隨意送與他人?”智伯見韓、魏兩拱手獻地,而趙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舊恨的催化,遂自己親任元帥,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

晉陽之戰

智伯率韓康子魏桓子,合兵攻,圍困晉陽,襄子苦守一年餘。這年夏季,智伯借洪水來臨,掘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 襄子估計晉陽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 因為趙氏的滅亡雖迫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只是預言了自己也即刻被智伯滅掉的命運。

襄子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時,潛入敵營,說韓、魏兩君,曉之以“ 唇亡齒寒 ”的利害關係,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共分其地。韓康子魏桓子於是背叛了智伯,打破堤防,放水倒灌智伯軍營,智伯被殺,首級被趙襄子作成飲首爵

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為三家稱霸,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豫讓之刺

智伯瑤敗死於晉陽後,智氏的食客豫讓欲為主公智伯報仇,意图在厕所中謀刺趙襄子,但被赵襄子察觉,刺杀未遂而豫让被擒,趙襄子认为豫让为主尽忠实在是义士,于是此次放過了他。

過了一段日子,豫讓又以漆塗身、咽炭為啞,趁趙襄子過橋時,欲加以刺殺。趙襄子馬驚,又發覺了這位刺客。趙襄子問:“你以前也曾效力於范氏中行氏,智瑤攻滅他們,你為甚麼不為他們效死,偏偏為智瑤效力,為他刺殺我?”豫讓說:“范氏與中行氏,待我如同普通人,我就以普通人的身份報答;智伯待我有如國士,我自然以國士的身份報答。”

襄子不能再放過豫讓,命士兵包圍豫讓,豫讓要求要取趙襄子衣服刺幾下以作為對智伯的報答,趙襄子有所感動並允其所請,豫讓刺了趙襄子衣服三劍,隨後自殺。人聽說此事,無不為豫讓落淚。

傳位風波

起初趙簡子為了趙氏的未來,將位子傳給聰慧的庶子趙襄子,而不傳給嫡子趙伯魯。爾後趙襄子深深愧疚,決定尊重宗法,要把位子傳給兄長伯魯的兒子趙周,立為代成君。由於代成君早死,改立趙周之子趙浣儲君

趙襄子死後,趙襄子的兒子趙桓子,將趙浣流放,自立為,繼位一年或十四年(與清華簡系年記載有衝突之處,史學家對趙獻子繼位時間無誤。)病死。趙家宗室認為,“桓子為君,本來就不是襄子的主意。”於是合謀,聯手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立為君,是為趙獻子

趙獻子子名趙籍,就是趙烈侯

史傳軼事

  • 新序》載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其臣子優莫說他不如殷商紂王,因為紂王曾飲酒七日七夜。
  • 韓非子》載趙襄子曾向王子期學習駕馭馬車之道理,卻因為得失心太重,屢屢分心而失敗。

參考書籍

  • 沈長雲,《趙國史稿》,中國,中華書局
  1. .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前任:
荀瑤
春秋晉國正卿
前453年—前443年
繼任:
魏斯
前任:
趙簡子
趙國君主
前475年—前443年
繼任:
趙桓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