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體重指數

“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統計學家數學家凱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最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w = 體重,單位:公斤;
h = 身高,單位:公尺;
BMI = 身高體重指數,單位:公斤/平方公尺
BMI快速查詢表

身高體重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英文,簡稱)是一個計算值,主要用於統計用途。

BMI的統計差異

由於BMI主要反應整體體重,無法區別體重中體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包括肌肉、器官),同樣身高體重的人可算出相同的BMI,但其實脂肪量不同[1],因此BMI是整體營養狀態的指標。以往拿來做為肥胖的指標,是因發現BMI與體脂肪在統計上有高度相關;但在同樣BMI之下,仍會有體脂肪率的差異。

成人的BMI

數值的意義如下:

状态 BMI (kg/m2) BMI 素数
最低最高 最低最高
非常严重的体重不足 15 0.60
严重体重不足 1516 0.600.64
体重过轻 1618.5 0.640.74
体重正常 (健康体重) 18.525 0.741.0
体重过重 2530 1.01.2
肥胖I级(中等肥胖) 3035 1.21.4
肥胖II级(严重肥胖) 3540 1.41.6
肥胖III级(非常严重肥胖) 40 1.6

由於BMI沒有將體脂肪率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例如健身者,由於體重有高比例的肌肉,他的BMI可能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的統計數字,59%的男性及49%的女性的BMI都超過25。對於極度超重(其BMI超過40的人),男性佔2%,而女性則佔4%。其他國家的健康機構亦有各自的統計數值。

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标准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專家評估後認為,東南亞成人的超重指標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各國情况的不同,超重的分界值在22到25間浮動,肥胖的分界值則在26到31間變動[2]。因此,亚洲各国分别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值。例如在新加坡,超重标准是23以上,肥胖标准是27.5以上[3]。但为统计和相互比较的方便,世界卫生组织任建议各国按世界平均标准的各级划分来上报统计数据[2]

在臺灣,行政院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乃根據其相關研究,於2002年4月公佈臺灣成人肥胖標準:BMI<18.5 為過輕,18.5≦BMI<24 為正常體重,24≦BMI<27 為過重,BMI≧27 即為肥胖[4][5]


在中国大陸官方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所认定的体重腰围的适宜值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为[6]

分类BMI腰围(公分
男:<85
女:<80
男:85-95
女:80-90
男:≥95
女:≥90
体重过低<18.5————危险
体重正常18.5-23.9——危险高危险
超重24-27.9危险高危險极高危险
肥胖≥28高危险极高危险最極高危险

兒童與青少年的BMI

BMI並不單單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我們亦可利用他們的BMI來推算他們是否超重。BMI計算式亦適用於15-20歲的人,但他們的過重及過輕定義方法,就不是用固定的BMI決定。這是因為兒童青少年正處發育期,BMI隨著發育在變動,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須先調查族群中健康兒童的BMI分布,從而再根據這個分布,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說,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及其標準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最高5%及最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位於常態分布的85%-95%區段的兒童,會被視為有超重的風險。[7]

肥胖悖論

早期臨床研究觀察顯示,在慢性病患中,BMI較低者的死亡率比BMI較高者來得高。最早是在1999年發現過重與肥胖的透析洗腎患者中較長的存活率[8] 後來也在心血管疾病病患[9][10] [11][12]護理之家的老邁住民[13]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患[14] 中觀察到此現象,這稱為肥胖悖論

近年來發現,老年族群亦有此一現象。但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老年族群中所觀察到的BMI低死亡風險較高現象,是因為BMI低其實反映肌肉量比較少的狀況,因此BMI低亦反映肌肉少(或肌肉减少症)的健康風險。[15][16]

参考文献

  1. Yajnik CS, Yudkin JS. . Lancet. 2004, 363: 163. PMID 14726172.
  2. . WHO.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8) (英语).
  3. . 2005-03-16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0) (英语).
  4. . [2013-03-01].
  5. .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6.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8-09 [2016-08-06] (中文(简体)‎).
  7. Wang, Youfa. . New York: Springer. 2012: 29. ISBN 978-1-4419-1787-4.
  8. Schmidt, Darren S.; Salahudeen, Abdulla K. . Seminars in Dialysis. 2007, 20 (6): 486–92. PMID 17991192. doi:10.1111/j.1525-139X.2007.00349.x.
  9. Kalantar-Zadeh, Kamyar; Block, Gladys; Horwich, Tamara; Fonarow, Gregg C.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4, 43 (8): 1439–44. PMID 15093881. doi:10.1016/j.jacc.2003.11.039.
  10. Sharma, A; Lavie, CJ; Borer, JS; Vallakati, A; Goel, S; Lopez-Jimenez, F; Arbab-Zadeh, A; Mukherjee, D; Lazar, JM.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5 May 2015, 115 (10): 1428–34. PMID 25772740. doi:10.1016/j.amjcard.2015.02.024.
  11. Wang, L; Liu, W; He, X; Chen, Y; Lu, J; Liu, K; Cao, K; Yin, P.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 4 September 2015. PMID 26338077. doi:10.1038/ijo.2015.176.
  12. Niedziela, J; Hudzik, B; Niedziela, N; Gąsior, M; Gierlotka, M; Wasilewski, J; Myrda, K; Lekston, A; Poloński, L; Rozentryt, P. .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November 2014, 29 (11): 801–12. PMID 25354991. doi:10.1007/s10654-014-9961-9.
  13. Veronese, N; Cereda, E; Solmi, M; Fowler, SA; Manzato, E; Maggi, S; Manu, P; Abe, E; Hayashi, K; Allard, JP; Arendt, BM; Beck, A; Chan, M; Audrey, YJ; Lin, WY; Hsu, HS; Lin, CC; Diekmann, R; Kimyagarov, S; Miller, M; Cameron, ID; Pitkälä, KH; Lee, J; Woo, J; Nakamura, K; Smiley, D; Umpierrez, G; Rondanelli, M; Sund-Levander, M; Valentini, L; Schindler, K; Törmä, J; Volpato, S; Zuliani, G; Wong, M; Lok, K; Kane, JM; Sergi, G; Correll, CU. . Obesity reviews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November 2015, 16 (11): 1001–15. PMID 26252230. doi:10.1111/obr.12309.
  14. Cao, Chao; Wang, Ran; Wang, Jianmiao; Bunjhoo, Hansvin; Xu, Yongjian; Xiong, Weining; Simpson, Colin. . PLoS ONE. 24 August 2012, 7 (8): e43892. doi:10.1371/journal.pone.0043892.
  15. Chuang SY, Hsu YY, Chen RC, Liu WL, Pan WH. .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5. PMID 26590913.
  16. 龔善美、郭敏政. . 常春月刊|聯合新聞網. 2016-01-06 [2016-03-1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