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巴士

铁路巴士英语:Railbus或Railcar)是一种短编组动车组,编组多为1至2节(也有部分为3至4节)多用于客流量较小的短途铁路客运。因其外观、运营模式、车辆配置更接近巴士有轨电车,因而拥有“铁路巴士”这一称呼(运行在铁路上的巴士)。[註 1] 动力来源有蒸汽动力、内燃动力、电力3种。[1][2][3][4][5]“铁路巴士”这一称呼在中国极少被使用,这一类型的铁路车辆在中国常常被称为“动车组”或“电联车”、“柴联车”。在21世纪,兴隆林业局桦南森林铁路運營的東北特色公交车卽屬於這類運輸工具,但由於遠離主要城市且國鐵不會運營這類運輸工具,其在華人圈鮮有正式定名。2018年末,該特色公交車也爲蒸汽旅遊小火車所取代。

在柬埔寨,這種交通方式還發展出了僅乘坐數人的極致形式,稱爲竹鐵


动力来源

蒸汽动力铁路巴士

最早的蒸汽动力铁路巴士由詹姆斯·塞缪尔威廉·布里奇斯·亚当斯于1847年的英国伦敦制造。不过蒸汽动力铁路巴士在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后被推拉式列车取代。英国的哨兵车辆工厂亦曾参与制造蒸汽动力铁路巴士。

比利时梅赫伦的M. A. Cabany曾于1877年制造铁路巴士,并在法国巴黎展出(可能是1878年巴黎世博会)。其蒸汽锅炉由位于比利时布叙的工厂制造。提供一等、二等、三等3种等级的服务。这批铁路巴士还设有狗笼。共计制造15台,主要运行在埃诺省安特卫普省

奥匈帝国冈茨公司也曾在一战之前制造蒸汽动力铁路巴士。

美国的圣塔菲铁路公司也曾于1911年制造铁路巴士这批铁路巴士采用美国车辆与铸造公司制造的车体、Jacobs-Schupert锅炉、冈茨公司的一些零件。其中的M-104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6]


汽油动力铁路巴士

早在1903年,英国东北铁路公司便在其客流量较小的支线铁路上使用汽油动力铁路巴士。这些铁路巴士通过汽油发电机发电,然后通过电力驱动发动机。[7]

詹姆斯·西德尼·德鲁里1906年在英国创办的德鲁里车辆公司也是早期汽油动力铁路巴士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1908年时将一些工作外包给伯明翰轻兵器公司进行。

20世纪30年代在台湾上线运营的铁路巴士(当时称“汽油客车”)在使用初期亦采用汽油动力,后逐渐改为柴油动力。曾在滇越铁路运行的“米西林机车”也为汽油动力铁路巴士。

20世纪30年代的铁路巴士的设计常常参考在公路上运行的大型汽车。比如基于当时别克和Pierce-Arrow Motor Car Company的大型汽车设计的“快鹅系列铁路巴士”(曾在美国格兰德河南部铁路运行),以及基于麦克货车的产品设计的“超级臭鼬”(Super Skunk)型铁路巴士(曾在美国加州西部铁路运行)。


柴油动力铁路巴士

虽然早期铁路巴士多采用蒸汽动力或汽油动力,现时运行在非电气化铁路上的铁路巴士多为柴油动力。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包括机械、液力传动、柴电动力等。


采用架空电缆或轨道供电的铁路巴士

在电气化干线铁路使用单节编组的铁路巴士通常并不经济,不过瑞典瑞士却是例外。在许多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际电车线路上常常能够看到采用架空电缆或轨道供电的铁路巴士的身影。



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

早在1890年前后,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均曾进行过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采用电池供电的铁路巴士)的实验。美国曾于1911年上线运营采用镍铁电池供电的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新西兰铁路短编组动车组系列中的“爱迪生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曾在1926年至1934年间的新西兰坎特伯雷区上线运营。爱尔兰哈科特街铁路曾在1932年至1946年间使用由镍锌电池供电的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英国铁路于1958年投入使用的“英铁储能式电力动车组”也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其使用铅酸蓄电池供电。

1955年至1995年间运行的“德铁ETA 150型铁路巴士”也使用铅酸蓄电池供电。该型铁路巴士(动车组)最初由西德德国联邦铁路运营,两德合并后由德国铁路运营。

也有部分储能式电力铁路巴士同时安装有受电弓或集电靴,其在电气化路段使用架空电缆或带电轨道供电并同时为电池充电,在非电气化路段使用内置电池供电。


各地运用

中國大陸

21世纪兴隆林业局桦南森林铁路運營的東北特色公交车是最符合該定義的運輸工具,但由於遠離主要城市且國鐵不會運營這類運輸工具,其在華人圈鮮有正式定名。2018年起,該特色公交車也爲蒸汽旅遊小火車所取代。此外,中國大陸還有部份交通工具符合國際上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但被視爲短編組普通火車,如:抚顺电铁曾使用的部分短编组通勤型电力动车组[8]等。

曾在滇越铁路运行的“米西林机车”也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该型铁路巴士(也可称为“短编组内燃动车组”)由法国米其林制造。车轮部分安装有橡胶轮胎,采用汽油动力,定位为豪华列车。编组为两节编组,包括1节带驾驶室的客车和1节行李车。1914年由法国殖民当局引入滇越铁路,20世纪80年代因零部件难以取得而停用。该型列车在华运营的仅有一列,现陈列于云南铁路博物馆。[9][10][11]


香港

九廣鐵路香港段不晚于20世纪20年代上线的“哈尔·斯科特柴油动车组(Hall Scott Motor Car )”[註 2]也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這批柴油动车组包括2部動力車和一部拖卡 , 全屬鋼體客車 , 動力車設有頭等及三等座位共60個 , 拖卡則設有80個二等及三等座位。車廂內使用電燈照明 , 並設有電風扇 , 而列車的最高速度達45英里/小时。20世纪30年代分别改造为名为「大埔淑女」和「廣州淑女」的两列豪华列车。[12]

曾於1982年至1987年閒在當時九廣鐵路香港段(今港鐵東鐵綫)運行的“都城嘉慕列车”中的3節編組版本也符合“鐵路巴士”的定義。[註 3] 九廣鐵路公司在1988年及以後購入該型列車為6節編組版本。不過即使是“都城嘉慕列车”中的3節編組版本亦經常會出現兩列或更多列重聯運行。九廣鐵路公司持有的“都城嘉慕列车”除其中兩列外全數于1996年至2000年閒翻新為12節編組的長編組動車組列車(兩列未翻新的本型列車中的一列因事故報廢,另一列因無法拼合為一列12節編組的列車而原狀保留)。此次翻新工程后,改型列車的外觀及内部設施均有較大的變化。[13]


台灣

台湾的“台铁柴油客车”亦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註 4]

阿根廷

阿根廷本土企业“TecnoTren”生产的铁路巴士在阿根廷国内许多乡村铁路和拉普拉塔市郊铁路均有使用。[14]


爱尔兰

爱尔兰大北方铁路公司在其位于邓多克的工厂中制造铁路巴士,用于其所属的支线铁路。[15]

澳大利亚

193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铁路的国营铁路曾一次上线6辆四轮流线型铁路巴士,编号为FP1至FP6。这批铁路巴士采用福特引擎驱动。最初运行在在考拉(Cowra)和哈登(Harden)的客流量较小的支线铁路上,后因客流量不足改为铁路内部运钞火车。[16]

1941年,其中的FP5号铁路巴士(此时已改为铁路内部运钞火车)在Yanderra一带遭遇运钞车劫匪。3人在爆炸中身亡,2000澳大利亚磅被劫,保险柜未被劫匪打开。事后无一人因此被起诉。[17]

FP1号铁路巴士现收藏于新南威尔士州铁路博物馆

昆士兰州市郊铁路的部分列车也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


丹麦

丹麦大大小小多间铁路公司所使用的多型短编组客运动车组均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


德国

西德德国联邦铁路”曾使用的由乌丁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厂生产的双引擎铁路巴士
德铁VT 2.09型铁路巴士

德国在不晚于1881年时便拥有铁路巴士,德国早期铁路巴士采用蒸汽动力。

20世纪30年代是德国铁路巴士的一个高速发展期。这时的德意志国铁路(现在德国铁路的前身)将其所属的铁路巴士主要用于客流量较小的铁路线路,以降低运营成本,“维斯马铁路巴士”是这一时期的德国铁路巴士经典型号。两德分裂时期的西德德国联邦铁路”曾大量使用乌丁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厂生产的单引擎和双引擎铁路巴士。后来的西德德国联邦铁路”铁路巴士的引擎在维持自身动力的同时还能再拖动其它车厢。德国后来的内燃动车组在设计时也参考了这些铁路巴士。20世纪50年代后期,东德的“德国国营铁路”也开始使用由包岑车辆厂开发的“德铁VT 2.09型铁路巴士”。

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数起严重铁路巴士事故后,德国铁路巴士开始走大型化路线。比如1986年开始投入运营的“德铁628型柴油动车组”的尺寸较比德国之前的铁路巴士大了许多。[18]


加拿大

铁路巴士在加拿大连接利卢埃特和达西(D'Arcy)的铁路上也有使用。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均在客流量较小的乡村铁路线路上先后使用多型铁路巴士。

美国

美国格兰德河南部铁路曾使用的“快鹅系列铁路巴士

麦克货车早在1903年便有制造4轮式铁路巴士的记录。美国也有一些铁路公司的铁路巴士基于大货车或大客车平台研制,这些铁路巴士的前端多为两轴、后端多为一轴。

二战以后,美国曾先后使用多种现代化铁路巴士(短编组动车组)。但这一时期的私家车与公路客运的激烈竞争使得美国的支线铁路乘客大幅减少,因而成功的案例很少。

紐約、紐黑文和哈特福德鐵路”曾于1951年至1952年间购入10辆由麦克货车制造的铁路巴士。不过在这批铁路巴士到货后,新上任的总裁对铁路巴士并不看好,因而这批铁路巴士“紐約、紐黑文和哈特福德鐵路”仅保留1辆用作日常服务,其余9辆全部被转卖给多家美国国内及国外的铁路公司。[19]

1985年,宾夕法尼亚州东南地区交通局曾在福克斯蔡斯铁路上使用英国进口铁路巴士。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一些短途通勤铁路亦有使用铁路巴士。斯里兰卡东部省便拥有连接城乡的铁路巴士网络。斯里兰卡的铁路巴士多由在公路上运行的大型客车改装而成。


新西兰

新西兰的短途列车也有采用铁路巴士。新西兰铁路公司(包括其前身)所使用的“新西兰铁路短编组动车组系列”符合铁路巴士的定义。

日本

日本至少在19世纪后期便开始铁路巴士,且一直沿用至今。最初的铁路巴士为蒸汽动力铁路巴士,后升级为内燃铁路巴士和电力铁路巴士。在国铁及私铁均有使用,用于客流量较小的铁路线路。[20][21]




印度

印度铁路在支线铁路上大量使用铁路巴士,多数采用电力驱动。目前因铁路巴士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许多铁路巴士被编组较长的电力动车组取代。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现时有多条铁路巴士线路,提供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及短途城际列车服务。[22][23][24]


英国

英国自19世纪至今曾先后使用多种型号的铁路巴士,分属多种动力来源,用于客流量较小的铁路线路。

注释

  1. 丹麦大型国有综合性交通企业Movia旗下的一些铁路巴士线路甚至拥有与普通巴士一样的线路编码,与普通巴士混编。
  2. “哈尔·斯科特柴油动车组”这个中文译名为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所译。“动车组”一词在那时的香港汉语中称为“軌道車”。若按照那时的汉语,则将译为“哈尔·斯科特柴油动力轨道车”。
  3. 香港九廣鐵路公司持有的“都城嘉慕列车”中的3節編組版本雖符合“鐵路巴士”的定義,但未見有其它資料將其稱爲“鐵路巴士”。
  4. 台铁柴油客车”为台湾铁路管理局下属的柴油客运动车组列车,最短编组为1节,台湾日据时期首次上线。但在台湾日据时期采用汽油动力,20世纪40年代起才逐步改为柴油动力


參考資料

  1. www.parrypeoplemovers.com 存檔,存档日期2009-01-06. Light Railcars and Railbuses - Retrieved on 2008-06-09
  2. Brinckman, Jonathan. . The Oregonian. 2009-03-06 [200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3. . The Journal of Commerce. [200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5).
  4. Hilding Carlsson and his Railcar Company 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9. - Retrieved on 2010-04-20
  5. . Billings Gazette. [200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6. Worley, E.D. . US: Southwest Railroad Historical Society. 1965. ASIN B0007EIUWE.
  7. "Motor Coaches for Railways", The Automotor Journal, January 23, 1904
  8. . 百度百科 (中文(简体)‎).
  9. . 百度百科 (中文(简体)‎).
  10. . 搜狐网.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中文(简体)‎).
  11. . 知乎专栏.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中文).
  12. . hkrailway.org.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13. . 香港鐵路網 HKRail.Net.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中文(台灣)‎).
  14. . alternativa-verde.com. 2012-05-04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15.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16. . web.archive.org. 2010-05-13 [2020-05-10].
  17. . web.archive.org. 2009-09-14 [2020-05-10].
  18. (PDF). onlinepubs.trb.org. [2010-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7-06).
  19. "This bus rides rail or highway with equal ease". Railway Age, 6 November 1967 page 26
  20. . Wikipedia. 2020-05-08 (日语).
  21. [What is the Nanbu Jūkan Railway].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日语).
  22. .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23. . 2014-11-23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24.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