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英語:)是位於大埔區的一所中文中學,主要教學語言為中文。於1999年創校,由於香港靈糧堂劉梅軒長老資助而得校名。其位置坐落於大埔滘的一個山崗上。同時,校舍亦是大埔靈糧堂所在地。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地址
大埔區大埔公路(元洲仔段)雍宜路3號
类型資助中學(男女校)
创办日期1999年
校長潘慶輝先生
副校长陳揚先生、莫偉基先生、陳敬忠先生、林治彬先生
学生人数約700人
25班(中一級為5班,中二至中六為每級4班)
校训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十節》)
(+852)2653 1234
信仰基督教香港靈糧堂
学校网址http://www.llcmhlau.edu.hk/
校舍望向吐露港

由於這間學校較遠離市區,所以位置上較不方便,由廣福邨步行至校園約需15分鐘。而途徑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為巴士小巴。乘搭巴士/小巴需要在雍怡雅苑站落車並步行5分鐘才到達校園。

途徑上址的公共交通工具:

港鐵東鐵綫(需在大埔墟站轉乘新界的士新界區專線小巴28K線)


九龍巴士: (需在雍怡雅苑站下車並步行5分鐘才到達該校)

九龍巴士72線九龍巴士72A線九龍巴士73A線九龍巴士74A線九龍巴士872線

小巴新界區專線小巴28K線

學校設施

在2015/16年度搭入15週年,該校為了慶祝15週年,設立了「英語學習中心」以供同學更有效的環境學習。

隨著2019/20年度搭入20週年,該年主題為:「創新,正向。靈糧翱翔」於地下的有蓋操場改裝成為多元學習中心令同學更有效率地享受學習生活,亦是20週年校慶重要項目之一。

該校共有7層,按樓層分佈有以下設施:

  • 地下:籃球場、多元學習中心、食物部、飯堂、體育健身室、學生活動中心、學生會、領袖生及家教會辦公室、課室1間
  • 一樓:101室(內含一個會議室、兩個多用途室,可作會客、放置書簿、輔導學生等,供師生日常使用)、禮堂、職員休息室、校務處、Stam Lab、設計與科技室、英語學習中心
  • 二樓:蒸飯室、視覺藝術室、教員室 、音樂室、禮堂閣樓(供禮堂音控用途)、會議室、自修室、2間訓輔室
  • 三樓:家政室、電腦室(主要為新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教學用途)、中一課室5間、中六課室1間、社工室、預留課室半間
  • 四樓:生物實驗室1間、地理室1間、中二課室4間、中五課室2間、中六課室1間
  • 五樓:2間科學實驗室、中三課室4間、中五課室1間、普通課室2間
  • 六樓:化學、物理實驗室各一間、中四課室4間、中五課室1間、中六課室2間
  • 七樓:資源中心(圖書館)、植物課室1間
  • 後山:籃球場、足球場、有機農莊。
  • 每樓層設有洗手間,一樓洗手間只供職員使用,地下設有更衣室
  • 學校禮堂為香港中學敎育文憑試場,期間自修室和特別室亦用作特別試場/室
  • 高中班房內設立個人儲物櫃

班級架構

初中(中一至中三級):(初中設立數學英文組,以便照顧同學的差異,因材施教)

中一級開設五班,中二至中三級各級開設四班。(初中各級分班安排是按照成績及操行而定)

中一級:

A為精英班,B為次精英班,按成績而定,當中A班主要是因應學生的英國語文水平而決定。 故這班主要是以英國語文作為教學語言,兩班中某些科目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C、D、E為普通班,三班中某些科目可能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中二級:

B為精英班,C為次精英班,兩班中某些科目可能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A、D為普通班,兩班中某些科目可能可能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中三級:

C為精英班,D為次精英班,兩班中某些科目可能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A、B為普通班,兩班中某些科目可能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

高中(中四至中六級):(高中各級分班安排不是按選修科而定,按照成績及操行而定)

中四至中六級各級開設(A、B、C、D )4班;其中A、B為精英班。 C、D則為普通班。按成績而定,精英班中某些科目會細分2-3組(如中文、英文、數學)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從而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 課程包括新高中學制的必修課程(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和選修課程(X1:中史、經濟、生物、物理、設計)(X2: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地理、企業(管理、會計)、化學、視覺藝術、歷史),本校設有13科選科,每學生選讀2科。

新高中設有延伸數學課程,即俗稱的M1和M2,M1為微積分和統計(本校只開設M1課程)

學校歷史

  一九九九年九月,面對千禧新世紀的變革和挑戰,香港靈糧堂教育部獲得政府撥地,並承蒙劉梅軒長老的慷慨撥款捐助,在大埔滘一個寧靜幽美的小山崗上開辦了靈糧堂劉梅軒中學,準備為未來社會培育一班與時並進、終身學習、各有所長、敢於承擔的青年。

建築中的校舍自九九年初開始,校監及校董已為學校的創建而努力。但經過校長、教師們不眠不休六個月的辛勤工作,縱使資源缺乏,人手不足,時間倉卒,最後一座簇新巍峨的校舍終喜見立於吐露港邊山嶺上,並順利在九月一日開課。叫人不禁讚歎一句:「神的恩典夠用!」隨後整年透過每星期的活動課與及大型活動(如愉快學習在靈糧體驗日、區內音樂演出)的參與,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大大加強,才幹得以發揮。再加上參加各項比賽活動(如辯論、公民教育、軍訓、朗誦、球類、競步等)中港文化交流活動(英語營、普通話營、山東、上海交流團),同學的眼界亦得以擴展,自信心不斷提昇,在各種活動中,獲得了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 在第一學年裡,於千禧心願樹的許願行動中,師生立定目標,同心共創新天地,場面非常感人。另外,在「愛心關懷、支持成長」主題下,訓輔組合作推行了有效的自省自強計劃,幫助同學踏出自我改善的第一步。 學校現觀第二年,校內的課外活動更增加至二十九項,制服隊伍有三支,除了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齊齊來學管絃樂的音樂活動、攀石訓練外,本校更舉辦了協助學生性格發展的歷奇訓練與及幫助建立紀律精神的領袖生訓練營。這兩年間,在神的引導下,三十八位極具愛心,充滿朝氣而又經驗豐富的教學同工加入了「愛心教學」陣營,願意「以生命影響生命」。他們用無比的關懷和忍耐,多元化的活動教學形式,見証著「靈糧人」的改變和成長。 為配合資訊時代的發展,學校一直積極發展多媒體教學,第一年已進行網絡鋪設工程,亦成功申請到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興建多媒體語言學習室,有關工程已全面展開,同學很快在電腦科技的支援下,能更有效地學習「兩文三語」。 至於與家長溝通合作方面,本校尤為重視。自開校至今已舉行了十多次親子講座,每次家長都踴躍參加,表示獲益良多。對於學校的其他活動,家長都樂於支持,例如協助體驗日的小食攤位、協辦親子燒烤同樂日、協助籌辦及積極贊助澳洲教育交流團、參予本校資源中心義工服務等。 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會學習,潛能盡顯,既然是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面的共同心願,那麼,希望未來彼此都不斷努力,為靈糧堂劉梅軒中學的歷史寫上光輝的一頁。

課外活動學會名單

學術類:藝文青(中文學會)、數學學會、科學學會、SMILES(中一級)、SMART(中二級)、SMART plus(中三級)、STEM學會

非學術類:家政學會、手鐘隊、手鈴隊、歌詠團、C-power、bang隊、棋藝學會、有機耕種、舞蹈學會、戲劇學會、單車隊、長跑隊、籃球隊、足球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龍舟隊、武術隊、義工隊、童軍(新界東第1074旅)、基督女少年軍第38分隊、校園電視台。

靈糧精神

  • 仁愛
  • 篤信
  • 喜樂
  • 博學
  • 明辨
  • 慎行

本校歷年發生事件

2019年

1)因應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事件,學生於校門外派發傳單被校方阻止,有同學見狀便拍照上傳至社交網站(Facebook)表達校方打壓言論自由。被校方發現後,校方疑向上傳社交網站的與同學「算賬」要求同學刪除對校方有不利消息的帖子組織溝通後,更有同學反映因應號召罷課被記名及停課。但是經過校方與同學組織溝通後,在不影響同學和鄰近(雍怡雅苑)居民前提下,於9月允許反修例組於校園舉辦靜態行動。校方記名和記大過及停課。但是,校方在不影響同學和鄰近(雍怡雅苑)居民前提下,於9月允許反修例組於校園舉辦靜態行動。

2020年

1)校方於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接獲一名中六學生通知確診新冠肺炎即是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最後上課日期為11月20日(星期五),並參加最近數星期的補課。事件發生後,校方即時召開危急應變小組,商討後續安排。但校方卻一直末有結論,而社會上各界人士對於本校等輕視疫情及末為校內發生疫情及時作出後備方案感到嘩然。不少人士致電該校查詢卻一直沒有答案,有人士認為校方自行決定中六級推行全日制上課令同學午膳時增加染疫風險,校方等人需要問責。後續,早在事發前,大埔區議員(毛家俊)接獲有關通知,懷疑校方末經教育局同意自行安排補課(即中六全日制上課並需於校內午膳)和無視半日制上課安排及末有為同學於午膳做好防疫安排而導致疫情有機會於校園內擴散。而毛議員曾多次聯絡及要求面見校方商討但不獲校方回應,因此,需持續跟進本校的政策和防疫措施等安排,亦不排除上報至教育局。事發後近2日(11月22日傍晚6時),校方才透過官方網頁公佈停課、繼續考試等安排,卻引來一眾網民、同學、家長、市民不滿,因為整件事校方欠缺積極跟進、違規補課、防疫漏洞、回避區議員查詢和復課及繼續安排延期考試等影響,令人認為校方非常不負責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2020年11月22日大埔劉梅軒中六生確診新冠肺炎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552190/新冠肺炎-大埔劉梅軒中六生初確診-學界日內商討應對行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