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

鞍山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较大的市,是中国境内重要的钢铁基地,有钢都之称。

鞍山市
地级市较大的市

鞍山博物館
简称
别称钢都
旧称安市城
名称起源
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210300
下级行政区4市辖区、1县级市、1、1自治县
设市时间1937年
撤销时间{{{dissolved_date}}}
政府驻地铁东区胜利南路36号
主要领导人
- 市委书记 韩玉起
- 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世超
- 市长 余功斌
- 政协主席 李德平
城市政治
位置41°06′30″N 122°59′36″E
中心坐标
面积
总面积 9,255 km²(全省第10位,占全辽宁省6.24%)
- 市区 626 km²
- 陆地 8,563 km²
- 水域 689 km²
海拔
- 最高 帽盔山,1,141.5 m
地理跨度
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温 9.6 
年降水 710 mm
人口(2015) 360.9万人(全省第3位,佔全辽宁省8.24%)
- 市区(2015) 160.1万人
城镇(2015) 260.5万人
密度 389.9/km²
官方语言 {{{language}}}
方言 胶辽官话
GDP(2017) ¥1,602亿(全省第3位,佔全辽宁省8.15%)
230.88亿 美元汇率
人均 ¥64,710(全省第5位
10,389 美元(汇率)
HDI {{{HDI}}}
主要民族{{{Nationalities}}}
邮政编码114000
电话区号412
时区{{{time_zone}}}
市树南果梨树
市花金银花
市歌{{{song}}}
特有动物{{{animal_name}}}
车辆号牌辽C
ISO 3166-2{{{ISO3166}}}
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anshan.gov.cn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辽宁统计年鉴-2016》

历史

  • 古朝鲜
  • 高句麗
  • 唐代(618-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在今辽东地区实行道、府、州制。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 金代(1115-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与其管辖的曷苏馆路。
  • 元代(1271-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 明代(1368-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 清代(1644-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 中华民国(1912-1949年):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今海城市境域为海城县。今台安县境域为镇安县,后改为黑山县,后又设置台安县;今岫岩满族自治县为岫岩县。1937年,鞍山正式建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49年,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为沈阳行政委员会)。1953年,为中央直辖市海城县岫岩县隶属辽东省政府。台安县隶属辽西省政府。1954年鞍山市(城区境域)为省辖市隶属辽宁省。1959年,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消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1965年12月16日,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1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丹东市管辖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为鞍山市管辖。

地理

千山国家公园

鞍山市地处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是东经122度55分至123度13分,北纬40度27分至41度34分。东北与辽阳县毗邻,西与大洼县相连,南与大石桥市庄河市凤城市接壤。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89公里,东距煤铁之都本溪96公里,南距滨城大连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素称“钢都”。人口约364.6万。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而得名。

鞍山全境南北最长175 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现辖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和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代管县级海城市。其中市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45.6万人。鞍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千山纵贯东部。西部为辽河平原。境内有太子河、沙河、浑河、饶阳河四大河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708mm,最多为1042mm(1986年),最少为384mm(1989年)。年平均气温为9.6℃,最高为11.3℃(1998年),最低为8.4℃(1976年)。鞍山的气温波动幅度很大,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30.4℃,极端最高气温为36.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最高为67%、最低为52%。湿度的月记变化也比较大,一年中3、4月份最低,平均为47~49%,7、8月份最高,可达75%左右。鞍山市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3小时,最多2716小时(1975年),最少2303小时(1990年)。生长季(4~9月份)的日照时数也有1200~1400小时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鞍山资源丰富,市区周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有大孤山、齐大山、东鞍山、西鞍山、弓长岭等铁矿山,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东南部是菱镁矿富集地带,约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矿是中国三大产地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此外,农产品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鞍山市(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1-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9.1
(48.4)
17.5
(63.5)
21.0
(69.8)
30.2
(86.4)
35.0
(95)
36.5
(97.7)
36.7
(98.1)
36.9
(98.4)
32.6
(90.7)
29.2
(84.6)
22.7
(72.9)
15.9
(60.6)
36.9
(98.4)
平均高温℃(℉) −3.8
(25.2)
−0.2
(31.6)
7.0
(44.6)
16.7
(62.1)
23.1
(73.6)
27.3
(81.1)
29.2
(84.6)
28.4
(83.1)
23.8
(74.8)
16.4
(61.5)
6.7
(44.1)
−0.7
(30.7)
14.49
(58.08)
每日平均气温℃(℉) −8.6
(16.5)
−5.1
(22.8)
2.2
(36)
11.2
(52.2)
17.7
(63.9)
22.4
(72.3)
25.0
(77)
24.0
(75.2)
18.6
(65.5)
11.1
(52)
2.0
(35.6)
−5.3
(22.5)
9.6
(49.29)
平均低温℃(℉) −12.9
(8.8)
−9.5
(14.9)
−2.4
(27.7)
6.1
(43)
12.6
(54.7)
17.9
(64.2)
21.2
(70.2)
20.0
(68)
13.8
(56.8)
6.4
(43.5)
−2.1
(28.2)
−9.5
(14.9)
5.13
(41.24)
历史最低温℃(℉) −29.9
(−21.8)
−30.4
(−22.7)
−24.0
(−11.2)
−14.3
(6.3)
−0.8
(30.6)
5.3
(41.5)
13.6
(56.5)
9.5
(49.1)
1.7
(35.1)
−8.7
(16.3)
−25.5
(−13.9)
−29.1
(−20.4)
−30.4
(−22.7)
平均降水㎜(英寸) 7.4
(0.291)
7.2
(0.283)
14.9
(0.587)
34.3
(1.35)
62.3
(2.453)
78.4
(3.087)
180.8
(7.118)
166.7
(6.563)
83.2
(3.276)
42.9
(1.689)
22.0
(0.866)
9.9
(0.39)
710
(27.953)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3.6 3.5 4.6 7.0 8.5 11.1 13.2 11.0 7.5 6.6 5.2 3.7 85.5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政治

现任领导

鞍山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鞍山市委员会
书记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鞍山市人民政府

市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鞍山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韩玉起[1] 张世超[2] 余功斌[3] 高崇生[4]
民族 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 辽宁省宽甸县湖北省随州市
出生日期 1962年5月(58歲)1961年10月(59歲)1967年4月(53歲)1968年5月(52歲)
就任日期 2018年10月2018年1月2019年3月2019年1月

行政区划

鞍山市现辖4个市辖区、1个、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鞍山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达道湾经济开发区汤岗子新城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千山风景名胜区玉佛山风景区

鞍山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5]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註 1][6]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註 2][7]
(2018年末)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8]
街道
办事处
210300鞍山市 9,255.363,417,777铁东区11400040523
210302铁东区 228564,092解放街道11400010
210303铁西区 147289,689八家子街道1140009
210304立山区 145397,650立山街道1140009
210311千山区 271224,362东鞍山街道11400023
210321台安县 1,394.74365,110八角台街道114100210
210323岫岩满族自治县 4,502.20505,674阜昌街道1143003183
210381海城市 2,566.161,071,200东四街道114200521
注:铁东区大孤山街道、立山区千山街道、千山区对樁石街道实际由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管辖;铁西区永发街道、立山区汪峪街道、齐大山街道实际由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铁东区数字包含千山风景名胜区所辖温泉街道;铁西区数字包含达道湾经济开发区所辖达道湾、宁远2街道。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645884人[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1845人,增长1.73%。年平均增长率为0.17%。其中,男性人口为1850084人,占50.74%;女性人口为1795800人,占49.2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02。0-14岁人口为430875人,占11.82%;15-59岁人口2636453人,占72.31%;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8556人,占15.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1017人,占10.72%。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49061人,占67.1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6823人,占32.83%。

民族

全市共有32个民族,即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纳西、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仡佬、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拉祜族。

鞍山市民族构成(2010年11月)[10]
民族名称 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壮族达斡尔族其他民族
人口数 31014735042022000587468101186833828221099560
占总人口比例(%) 85.0713.830.550.240.220.050.010.010.010.000.02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92.613.671.611.490.340.060.050.040.020.10

宗教

全市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资源

鞍山市齐大山铁矿

鞍山市有磁铁矿褐铁矿菱镁矿滑石玉石等矿藏资源。

著名特产有南果梨岫岩玉。由岫岩“玉石王”雕刻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就置于坐落在市区的玉佛苑中。

经济

鞍山冶铁业有悠久历史。早在汉武帝时就有采矿及冶铁业,唐朝以后更加发达。鞍山钢铁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工业以钢铁为主,还有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食品、服装、皮革等。农业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柞蚕等。

1945年以前的鞍钢

交通

公路

铁路

航空

  • 鞍山腾鳌机场位于鞍山市区西南12公里,为军民合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可降波音737等中型以下客机。目前开通的航线有:鞍山 - 北京(大兴),鞍山 - 上海,鞍山 - 广州,鞍山-成都,鞍山-南京。

文化

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玉佛苑

高级中学

  • 鞍山市第一中学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鞍山市第八中学鞍山市第三中学鞍山市第六中学鞍山市第十三中学鞍山市新元高级中学鞍山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鞍山市第二十四中学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鞍山市第五中学

初级中学

  • 鞍山市第二中学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初中部),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鞍山市第十二中学,鞍山市第四十六中学,鞍山市育才中学,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鞍山市第二十五中学,鞍山市第四十五中学,鞍山市第十八中学,鞍山市第十四中学,鞍山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原第六十七中学),鞍山市第十一中学(红拖中学),鞍山市东方中学。

小学

  • 华育高新区学校(小学部),实验小学,钢都小学,常青小学,湖南小学,通山小学,胜利小学,烈士山小学,山南小学,二一九小学,中华小学,菁华小学,居义小学,公益小学,共同小学,共和小学,逸夫小学,新华街小学,南长甸小学,东长甸小学,和平小学,健康小学,风光小学,长大小学,民生小学,跃进小学,中华小学,育才小学,黎明小学,红星小学,红拖小学(原红旗拖拉机制造厂子弟小学,原北灵山小学与其合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胜

友好城市

国际

国内

相关条目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登记数据。

参考文献

  1.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2. . 中国经济网.
  3.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4. . 中国经济网.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6. 鞍山市统计局. . 鞍山市统计局. 2013年10月.
  7. 辽宁省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年12月 [2020-07-22]. ISBN 978-7-5037-893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9. 鞍山市统计局. .
  10. 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省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5月. ISBN 978-7-5037-6522-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