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三大補助計畫結束後,於2018年起五年為一期所建立的一個涵蓋高教、技職體系的整合性補助計畫。計畫稱依照各校辦學績效、學術能量、學生人數等方面進行經費審查核定。該計畫之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維護學生平等受教權。第二部分全球鏈結核定學校,協助具國際競爭能量之學校及研究中心在既有之基礎上持續發展,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共有24校入選,其中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4校參與全校型計畫[1][2]。為鼓勵大學走出象牙塔,在區域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扮演更關鍵及重要的地方智庫角色,投入學界能量深耕在地,發揮大學價值,教育部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以「善盡社會責任」為四大目標之一,鼓勵各大專校院提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並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之概念,善盡社會責任[3]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项目类型高等教育
所有人中華民國教育部
國家 中華民國
建立日期(2018-01-01)2018年1月1日

政策背景

教育部盤點檢討過往多項競爭型補助經費計畫執行成果及問題,並參酌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4位立法委員共同發起舉辦之7場「高等教育改革論壇」、及大專校院多次座談會之意見,檢討過去問題後,自107年度起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期望大學培育出各級各類多元優質人才,協助大學依其定位發展多元特色,進而帶動國家整體的幸福與繁榮。

深耕計劃

為達成此願景,教育部以「連結在地、接軌國際及迎向未來」為主軸,以「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為目標,協助各校依本身優勢發展特色,配合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關鍵基礎能力及就業能力,以達到「適性揚才」之目的;並使高教經費之配置能更為廣泛地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高等教育價值,帶動社會創新活力。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分為「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維護學生平等受教權)編列預算經費88億元,以及「第二部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編列預算經費53億元(全校型40億元、研究中心13億元),同時挹注大學關懷在地及弱勢學生扶助共計25.7億元(五專職場展翅計畫8.7億元另案核配給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4]),合計166.7億元(不含科技部後續加碼7億元)。使各大學依學生特質及學校定位,培育出適才適所之學生,協助各校依本身優勢發展特色,以利大學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亦協助具國際競爭能量之學校及研究中心在既有之基礎上持續發展,以全力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卓越研究中心。

各校每年全部補助經費

高教深耕計畫係整合各類教育部競爭型補助計畫,讓學校以五年為一期(第一期)進行長期發展規劃,惟未來每一年度補助額度仍需依學校計畫執行成效之評核,作為次一年度調整補助經費額度之依據,惟非要求學校每年重新提計畫審查,讓大學得以長期穩定發展。2020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定補助經費之大專院校列出如下(公、私立學校分別列示)[5][6]

公立一般大學

No.校名每年補助金額
(萬元)
1國立臺灣大學237370
2國立成功大學141139
3國立清華大學122096
4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05386
5國立中興大學43431
6國立中央大學43086
7國立陽明交通大學34354
8國立政治大學32993
9國立中山大學32298
1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2792
11國立中正大學15636
12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4558
13國立臺北大學8791
14國立暨南國際大學7940
15國立彰化師範大學7442
16國立東華大學7071
17國立嘉義大學6718
18國立宜蘭大學6651
19國立屏東大學6616
20國立臺東大學6239
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5915
2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5548
23國立高雄大學5495
2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5469
25國立臺中教育大學5447
26國立臺南大學5100
27臺北市立大學5054
28國立體育大學4795
29國立聯合大學4561
3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4408
31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3226
32國立金門大學3171
33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3226
34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46
依補助經費高低排列

公立技專校院

No.校名每年補助金額
(萬元)
1國立高雄科技大學39491
2國立臺灣科技大學33344
3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9535
4國立虎尾科技大學24529
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1800
6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6629
7國立勤益科技大學13979
8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8600
9國立高雄餐旅大學7929
10國立臺北商業大學4774
11國立臺東專科學校4119
12國立臺中科技大學3511
13國立臺灣戲曲學院2989
14國立澎湖科技大學2824
15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1922
依補助經費高低排列

私立一般大學

No.校名每年補助金額
(萬元)
1臺北醫學大學26919
2中國醫藥大學19722
3長庚大學16186
4中原大學14880
5高雄醫學大學14461
6逢甲大學14313
7東海大學11731
8元智大學10559
9義守大學9587
10東吳大學9579
11輔仁大學9560
12靜宜大學9523
13淡江大學8965
14銘傳大學7327
15中國文化大學6772
16實踐大學6541
17亞洲大學6337
18大葉大學6153
19世新大學6104
20中山醫學大學6056
21長榮大學5897
22南華大學5837
23慈濟大學5810
24中華大學5209
25大同大學4515
26佛光大學4419
27馬偕醫學院3727
28華梵大學2952
29玄奘大學2806
30中信金融管理學院1976
31開南大學1711
32真理大學1624
33台灣首府大學779
34明道大學328
35康寧大學256
36一貫道天皇學院155
37法鼓文理學院154
38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依補助經費高低排列

私立技專校院

No.校名每年補助金額
(萬元)
1崑山科技大學21080
2正修科技大學19506
3南臺科技大學16357
4龍華科技大學12662
5弘光科技大學11847
6明志科技大學10031
7嘉南藥理大學9020
8樹德科技大學8040
9致理科技大學7911
10遠東科技大學7834
11朝陽科技大學7646
12中國科技大學7360
13醒吾科技大學6895
14長庚科技大學6288
15文藻外語大學6212
16嶺東科技大學5603
17修平科技大學5421
18明新科技大學5401
19中華醫事科技大學5395
20中臺科技大學5179
21健行科技大學5169
22景文科技大學5022
23慈濟科技大學4853
24德明財經科技大學4498
25輔英科技大學4382
26大仁科技大學4251
27台南應用科技大學4218
28美和科技大學3864
29南開科技大學3506
30吳鳳科技大學3468
31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3415
32元培醫事科技大學3176
33中華科技大學3068
34華夏科技大學2965
35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964
36臺北城市科技大學2763
37亞東技術學院2702
38僑光科技大學2626
39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598
40萬能科技大學2575
41台北海洋科技大學2398
42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330
43東南科技大學2296
44宏國德霖科技大學2239
45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125
46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095
47高苑科技大學1968
48黎明技術學院1890
49聖約翰科技大學1670
50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656
51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557
52中州科技大學1420
53南亞技術學院1375
54崇右影藝科技大學1226
55東方設計大學1162
56育達科技大學1136
57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118
58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1090
59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994
60大漢技術學院980
61建國科技大學953
62大同技術學院828
63大華科技大學640
64環球科技大學486
65蘭陽技術學院447
依補助經費高低排列

第二部分-全球鏈結核定學校

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協助具國際競爭能量之學校及研究中心在既有之基礎上持續發展,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卓越研究中心,共有24校入選[7][8]

全校型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首依每年總補助經費排列,若補助經費相同則依核定計畫件數高低排列
研究中心核定計畫件數
國立臺灣大學7
國立成功大學7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7
國立清華大學4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4
國立中央大學4
國立中興大學3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3
長庚大學3
國立陽明大學2
國立政治大學2
國立中山大學2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
中國醫藥大學2
國立中正大學2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原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
台北醫學大學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
正修科技大學1
崑山科技大學1
高雄醫學大學1
首依核定計畫件數排列,若件數相同則依總補助經費高低排列

參考文獻

  1. (PDF).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15).
  2. .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3.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4.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5. .中華民國教育部
  6. .中華民國教育部
  7. (PDF).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15).
  8. .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