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魚
鰤魚或五條鰤(学名:),又名青甘鱼、平安鱼、油甘魚,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鰤屬的一種,在新加坡從英語「Amberjack」直譯作「琥珀魚」[1],鰤魚在日本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00種以上的名字[2]。在台灣則是被稱為青甘鰺、青魽、青甘[3]。

成群的青甘魚亞成魚,地點在台灣東北角的龍洞灣。

成群的青甘魚能以高速游動的方式進行獵食,此相片的地點在台灣的東北角龍洞灣。相片中為的青甘魚為亞成魚,體長約為35公分左右。 當青甘魚群聚在一起集體獵食時,會形成極為壯觀的畫面。
鰤魚 | |
---|---|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
科: | 鲹科 Carangidae |
属: | 𫚕属 Seriola |
种: | 鰤魚 S. quinqueradiata |
二名法 | |
Seriola quinqueradiat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 |
異名 | |
|
特徵
本魚體呈紡錘型,體上半部為鐵青色,背部顏色更深,腹部銀白色,背鰭2個,尾鰭呈新月狀,背鰭硬棘6-7枚、背鰭軟條29-36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22枚,脊椎骨 24個,體長可達150公分,體重可達40公斤。
生態
本魚棲息在沿海底層水域,幼魚則出現在漂浮的海草中漂流,其身體對鹽度有較強的適應力(最宜範圍:20‰-25‰),多生活於溫水溫的水域,(最宜範圍:24℃-26℃)以浮游生物、甲殼類、頭足類等為食,繁殖期在每年2月至5月。
經濟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日本是最早開始養鰤魚的國家( 大約四百年前,七尾及宇出津漁港就開始了[4]),是日本料理店常見的生食材料。近幾年中國亦有進行鰤魚養殖。五條鰤養殖企業已經在21世紀大為改觀 ,通過提高技術系泊筏移動到的外海及製粒飼料進行水產養殖。這種先進技術的,可以在兩年內育肥“五條鰤”,也出現了開展雄心勃勃的嘗試出貨為“五條鰤”的公司。 這種漁民的努力結出果實是最近幾年發生逆轉的現象,是水產養殖產品可能比天然產品還良好。但對於養殖青甘,消費者仍然存有以前寄生蟲及抗生素殘留的印象,但美味的養殖青甘鰺已成為野生產品一個挑戰。
健康方面
鰤魚含有豐富的DHA,是對人體很健康的食物。
外部連結及參考來源
- http://mytv.tvb.com/foodandtravel/japanflavour/144433. 2013-04-30. 已忽略未知参数
|channel=
(帮助);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 .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4).
- . [200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30055122/http://www.seasun.com.cn/upload/japan16tb-2.doc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