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鯨
齿鲸小目(學名:Odontoceti)是现生鲸类的两大演化支之一,多數種類口中长有细密而锐利的圆锥状同型齿,用来捕食鱼类和乌贼等,区别于主食磷虾的须鲸。現存的齒鯨约75种,包括抹香鲸、喙鲸、淡水豚、海豚、鼠海豚、独角鲸等,种类远多于须鲸但体型普遍小于须鲸,且不同种类間体型差异極大,从1米长的侏海豚到18米长的抹香鲸不等。具備单个噴氣鼻孔。
齒鯨小目 化石时期:渐新世 → 现代 | |
---|---|
2004年美国佛州梅里特岛,在附近名为“香蕉河”的潟湖上,一只宽吻海豚跟在研究船后方进行船尾乘浪。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下目: | 鲸下目 Cetacea |
演化支: | 新鲸类 Neoceti |
小目: | 齒鯨小目 Odontoceti Flower, 1869 |
下级分类 | |
|
齒鯨有着靈敏的系統,活动时主要依靠回聲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都有极好的听力,有些种类甚至视力退化,完全凭借听力感知周遭环境。部分齒鯨是最善於潛水的動物,如抹香鯨與柯氏喙鯨可下潛至2000多公尺深的海域,連續一兩個小時不出水換氣。除淡水豚外,所有齿鲸都有丰厚的鲸脂,能隔绝体外的低水温。一些齒鯨有高度发达的大脑,被人类训练用于杂技表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1年10月发布的报告称,受过度捕捞、航运、兴修水利工程和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86%的齿鲸生存受到威胁。中国长江特有的白豚可能已在21世纪初灭绝[1],而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小头鼠海豚仅剩约30头[2],可能是当前最接近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
系统发生
根据美国学术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海洋哺乳动物百科全书(第三版)》,齒鯨內部的系統發育關係如下[3](符號 † 表示已滅絕):
齒鯨小目 Odontoceti |
| ||||||||||||||||||||||||||||||||||||||||||||||||||||||||||||||||||||||||||||||||||||||||||||||||||||||||||||||||||||||||||||||||||||||||||||||||
下级分类
本列表自 齒鯨小目 Odontoceti 往下逐級顯示,具體到科級,科級位置未定者,具體到屬級。符號 † 表示已滅絕,? 表示不确定的疑名。
- 1 †演化樹基底的早期類群
- †异乡鲸科 Xenorophidae
- †科 Ashleycetidae
- †科 Mirocetidae
- †阿哥洛鲸科 Agorophiidae
- †短鼻鲸科 Simocetidae
- †祖鲸科 Patriocetidae
- †科 Inticetidae
- †小轭齿鲸科 Microzeuglodontidae
- †鲨齿喙鲸科 Squaloziphiidae
- †属 Ankylorhiza
- †属 Agriocetus
- †艾帕托鲸属 Atropatenocetus
- †属 Ediscetus
- †属 Olympicetus
- †蜥鲸属 Saurocetus
- 2 †分類位置不明確
- †峰豚属 Acrodelphis
- †鳄豚属 Champsodelphis
- †黄昏鲸属 Hesperocetus
- †伊默海豚属 Imerodelphis
- †东格鲁吉亚海豚属 Kharthlidelphis
- †属 Lonchodelphis
- †属 Macrochirifer
- †小鲨齿鲸属 Microsqualodon
- †佩罗海豚属 Pelodelphis
- †叶突鲸属 Rhabdosteus ?
- †素拉鲸属 Sulakocetus
- 3 †鲨齿鲸總科 Squalodontoidea
- †道皮尔兹海豚科 Dalpiazinidae
- †原鲨齿鲸科 Prosqualodontidae
- 4 抹香鲸總科 Physeteroidea
- 5 †剑吻海豚總科 Eurhinodelphinoidea
- †科 Argyrocetidae
- †中新河豚科 Eoplatanistidae
- †剑吻海豚科 Eurhinodelphinidae
- 6 恒河豚總科 Platanistoidea
- †属 Aondelphis
- †属 Awamokoa
- †属 Dolgopolis
- †属 Ensidelphis
- †属 Perditicetus
- †属 Urkudelphis
- †多氏豚属 Dolgopolis
- †长剑豚属 Ensidelphis
- †洛斯特鲸属 Perditicetus
- †异海豚科 Allodelphinidae
- †鯊齒豚科 Squalodelphinidae
- †鯊齒鯨科 Squalodontidae
- †怀佩什海豚科 Waipatiidae
- 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
- 8 海豚类 Delphinida
- 8.1 †白鱀豚總科 Lipotoidea
- †白鱀豚科 Lipotidae
- 8.2 †肯氏海豚科 Kentriodontidae
- 8.3 †分类位置不明确
- †属 Anacharsis
- †别洛诺海豚属 Belonodelphis
- †特尔斐鲸属 Delphinavus
- †特尔斐海豚属 Delphinodon
- †赫特海豚属 Heterodelphis
- †属 Graamocetus
- †巨头豚属 Hadrodelphis
- †光豚属 Lamprolithax
- †俄罗斯小海豚属 Leptodelphis
- †滑海豚属 Liolithax
- †冠鲸属 Lophocetus
- †属 Loxolithax
- †巨肯氏海豚属 Macrokentriodon
- †小鼠海豚属 Microphocaena
- †中新海豚属 Miodelphis
- †属 Nannolithax
- †属 Oedolithax
- †渐新海豚属 Oligodelphis
- †古鼠海豚属 Palaeophocaena
- †皮深海豚属 Pithanodelphis
- †属 Platylithax
- †锯齿海豚属 Prionodelphis
- †原海豚属 Protodelphinus〔与海豚科下的原海豚属(Stenella,又称细吻海豚属)无关〕
- †萨尔马西安海豚属 Sarmatodelphis
- †苏菲娅鲸属 Sophianacetus
- †塔吉鲸属 Tagicetus
- 8.4 亚河豚總科 Inioidea
- 亚河豚科 Iniidae
- 拉河豚科 Pontoporiidae
- 8.5 海豚總科 Delphinoidea
- 8.1 †白鱀豚總科 Lipotoidea
形态特征
与鬚鯨相比,齿鲸體型较小,典型體長小于10米,且體型差異较大,最小的侏海豚属体长仅有1米左右,而最大的抹香鲸可超过20米。多數種類有明显突出的嘴喙。
齒鯨無锁骨,胸骨较大,鳍肢內有5根趾骨。牙齿形状和数目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多的有上百顆牙齿,最少的仅具一顆独齿,甚至完全没有外露的牙齒。除恆河豚外的所有齒鯨均無盲肠。
齿鲸的外鼻孔只有1个,不同于须鲸的1对(2个),因此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抹香鲸類的鼻孔位于头部左前方接近上颌处,呈裂缝形;海豚类则位于头顶偏后方,略呈圆形。
除淡水豚外的齿鲸都有丰厚的鲸脂。栖息于兩極海域的部分齿鲸,鲸脂层厚度可达28厘米。这些鲸脂可提供浮力、抵抗来自掠食者的攻击、能量储存以及隔绝外界的低温[4][5]。
生活习性
齿鲸可发出高频的鸣叫声,且声音多样。游泳动作较为迅速和灵活,小型种有骑浪行为。齿鲸大多结群活动,种群数量较大,海豚种群有时可达上千头之多。主要以魚類、烏賊等为食,個別齒鯨(如虎鯨)还會捕食鰭足類和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
生存威脅
齒鯨有時會在商業漁業中遭到誤捕,被困在漁網中或是意外吞下魚鉤。流刺網與圍網作業時常是鯨豚與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常見死因之一[6]。鯨豚類也常受到海洋汙染的影響,由於牠們屬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因此體內時常累積有高濃度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且齒鯨體內的濃度多半高於鬚鯨。這些汙染物也會透過哺乳傳染給幼鯨。汙染物會導致腸胃癌並且降低對感染疾病的抵抗力[7]。除了有機汙染物外,鯨豚類也會誤食塑膠袋等海洋垃圾[8],這些垃圾無法經由消化道排出,進而造成胃腸的阻塞。環保主義者認為,軍用声呐會干擾鯨類活動,進而對牠們的存活造成威脅。有些科學家認為軍用声呐會導致鯨魚擱淺,原因是鯨類為了躲避声呐的干擾而快速上浮,導致減壓症產生而擱淺[9][10][11][12]。
參考文獻
- Smith, B.D., Wang, D., Braulik, G.T., Reeves, R., Zhou, K., Barlow, J. & Pitman, R.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 Rojas-Bracho, L. & Taylor, B.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 Fordyce, R. Ewan. . Würsig, Bernd (编). . Academic Press. 2018: 180–185. ISBN 9780128043271.
- Reidenberg, Joy S. . The Anatomical Record. 2007, 290 (6): 507–513. PMID 17516440. doi:10.1002/ar.20541.
- Klinowska, Margaret; Cooke, Justin. (PDF).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Y: IUCN Publications. 1991. ISBN 978-2-88032-936-5.
- NOAA Fisheries – Office of Protected Resources. . noaa.gov. [2015-08-29].
- Metcalfe, C. .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2012-02-23 [16 August 2013].
- Tsai, Wen-Chu. . Taipei Times. [2015-08-05].
- Rommel, S. A.; 等. (PDF). Journal of Cetace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6, 7 (3): 189–209 [2015-08-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5).
- Schrope, Mark. . Nature. 2003, 415 (6868): 106. Bibcode:2002Natur.415..106S. ISSN 1476-4687. PMID 11805797. doi:10.1038/415106a.
- Kirby, Alex. . BBC News. 2003-10-08 [2006-09-14].
- Piantadosi, C. A.; Thalmann, E. D. . Nature. 2004, 428 (6894): 716–718. PMID 15085881. doi:10.1038/nature0252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