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街車站 (第二大道線)

72街車站英語:)是紐約地鐵第二大道線第一期的地鐵站,位於曼哈頓上東城第二大道72街交界,於2017年1月1日啟用,設有Q線(任何時候停站)與N線(尖峰時段)列車服務。此站是第二大道線最南端的車站,車站以南,BMT 63街線轉向西前往萊辛頓大道-63街車站,以及一個預留作未來延長至第二大道-豪斯頓街車站漢諾威廣場的鐘口。

72街
Q
月台層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區72街第二大道
镇区曼哈頓
区域上東城萊諾克斯山丘
地理坐标40°46′8″N 73°57′30″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N  N  (僅繁忙時段停站)
Q  Q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IND第二大道線
系統B系統IND
1個島式月台
股道2條
交通 NYCT巴士:M15 (SB)、M72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历史
启用日期2017年1月1日2017-01-01[2][3]
下一站


北向 86街N  Q 
南向 萊辛頓大道-63街N  Q 
位置

車站結構

軌道配置圖
未來第三期
G 街道 出入口
B1 上層地面(1號出口) 扶手電梯及樓梯前往1號出口,及扶手電梯往下夾層
B2 下夾層 扶手電梯及樓梯往月台
(升降機群位於第二大道及72街東南角大樓內)
閘機、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
B3
月台層
南行 布萊頓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尖峰時段海灘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萊辛頓大道-63街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北行 (尖峰時段) 往96街86街

72街車站設有Q線(任何時候停站)與N線(尖峰時段)列車服務[4][5][6][7][8][9]。它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10]。與其他第二大道線車站相同,此站比其他大部份紐約地鐵地下車站寬[11][12]。其建築與其他第二大道線車站一同由MTA資金建設主席Michael Horodniceanu博士比較,猶如華盛頓地鐵站一般[13]。月台大約99英呎(30公尺)深[14]。72街車站月台與其他第二大道線車站一樣寬27.8英呎[15]

車站設有空調系統,確保在夏天時比其他地鐵站涼快華氏10度(攝氏6度)[16]。因此車站需要設置大型通風系統和輔助建築,而不設傳統地鐵柵欄[17]。車站亦按現時防火標準設計,大部分現存車站皆無防火標準[18]。另外,車站設有混凝土防水墊和溝渠以便防水[12]

72街車站曾設計為兩個島式月台和三條軌道[19],但在興建前受建設費影響縮減至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20][21]。另外,車站的寬度亦由100英呎收窄至70英呎[20]

車站南北皆設有剪式橫渡線。另外,途經車站南端的南渡線後設有G3和G4軌道立體交匯前往BMT 63街線[12][21][22][23]。車站洞穴連同兩個剪式橫渡線長1300英呎[12]。車站以南預留了第二大道線繼續經第二大道南延的空間[23]。屆時軌道會跨過連接BMT 63街線到第二大道線上城S2軌道的G4軌道[22]

參考資料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McCowan, Candace. . ABC7 New York. 2016-12-31 [2017-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3. Fitzsimmons, Emma G.; Wolfe, Jonath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1-01 [2017-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4. Second Avenue Subway
  5.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27).
  6. . The Launch Box.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7. (PDF). progressiveaction.info. New York City Transit. July 29, 2016 [August 1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0).
  8. . bp.blogspot.com.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www.mta.info.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10.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ay 14, 2010 [June 28,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11. Hession, Michael. . Gizmodo. May 2, 2014 [May 13,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
  12. (PDF). Society for Mining, 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 [2017-0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26).
  13. Rivoli, Dan. . AM New York. May 1, 2014 [May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14.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PDF). [April 21,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06).
  15. . Curbed NY. 2015-09-21 [2015-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1).
  16. Donohue, Pete. . Daily News (New York). August 4, 2006 [December 12,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0).
  17. Roberts, Sam. .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September 30, 2013 [May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18. Nolan, Caitlin. . NY Daily News. May 16, 2014 [May 1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3).
  19.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ay 2004 [August 7,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5).
  20. . Secondavenuesagas.com. [May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21. (PDF). MTA.info.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06-08-17 [2017-0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4-08).
  22. Marrero, Robert. (PDF). B24 Blog, via Dropbox. 2017-01-01 [2015-10-09].
  23. 2nd Avenue Subway. . 2016-10-27 [2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YouTub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