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ATP World Tour Finals),舊稱网球大师杯赛,是一项网球锦标赛,在每年的年底举行,参赛者是当年男子网球ATP冠軍排名(ATP Champion Race)前八的选手。但是根据大师杯赛的规则,在ATP冠軍排名第八位的选手并不一定能有资格参赛。如果一名选手是当年四大满贯赛事冠军之一且排名在前20名以内(但排名在第八名以外),那他就可取代排名第八的选手进入大师杯赛,但如果超過一名球員符合上述條件,以冠軍排名較高者為優先。

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賽事資料
創立1970年
地點 義大利
都靈 (2021–2025)
場館Pala Alpitour
類別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地面硬地 / 室內
籤表8S / 8D
獎金US$6,000,000
網站nittoatpfinals.com
應屆冠軍
男子單打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男子雙打 衛斯理·庫爾霍夫
尼古拉·梅克提奇

2017年ATP宣布由日東電工贊助,合約直至2020年。

同其它的男子巡回赛不同,网球大师杯赛不是采用直接淘汰的赛制。 而是所有的8名选手被分成两组,每组4人,采用小组单循环的形式,即每个选手必须跟本组的其他选手各交手一次。每个小组成绩最好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再由半决赛的胜出者进入决赛来争夺冠军的归属。

2009年開始,本賽事更名為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ATP World Tour Finals),並於2009—2020年在倫敦舉行。2021年起移師意大利都靈舉行。

历史

2000-2008年,年終大師盃時的標誌

这项赛事是始于1970年的锦标赛演化的第三个阶段。它最早是被大家所知的是由国际网球总会(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TF)组织的大师巡回赛。大师赛是一项在每年年底举行的赛事,参赛者是男子巡回赛中最好的选手,但是它对世界排名没有任何价值。

1990年,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ATP)接管男子巡回赛的运作并以ATP世界巡回锦标赛(ATP Tour World Championship)取代了大师赛。 此时的世界排名制度正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一个全胜的冠军与一个仅赢得一项四大满贯赛事冠军的选手所得的分值是一样的。继续运作大满贯巡回赛的ITF创立了一项年终赛事,即大满贯杯赛(the Grand Slam Cup),参赛选手为当年大满贯回赛中纪录最好的16位选手。1999年12月,ATP和ITF同意中止这两项独立的赛事并成立一项新的联合赛事,即网球大师杯赛。 与大师赛和ATP世界巡回锦标赛不同的是,网球大师杯赛有8名选手参加。

许多年以来,双打比赛总是作为一项独立的赛事在单打比赛之后的一个星期举行。但是最近几年,这两项赛事开始在同一个星期同一个地点举行。同单打赛事一样,双打比赛的参赛者是每年巡回赛中最成功的8支队伍,以小组单循环的形式進行比赛。

總決賽记录

  • 奪冠次多选手(5次):
    • 伦德尔(Ivan Lendl),捷克斯洛伐克:1981年、1982年、1985年、1986年、1987年
    • 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美国:1991年、1994年、1996年、1997年、1999年
    • 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 塞尔维亚:2008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 连续赢得冠军的选手:
    • 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 塞尔维亚:2012-2015 (连续4次)
    • 納斯塔塞(Ilie Nastase),羅馬尼亞:1971年-1973年(连续3次)
    • 博格(Bjorn Borg),瑞典:1979年-1980年(连续2次)
    • 伦德尔(Ivan Lendl),捷克斯洛伐克:1981年-1982年(连续2次)、1985年-1987年(连续3次)
    • 约翰·麦肯罗(John McEnroe),美国:1983年-1984年(连续2次)
    • 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美国:1996年-1997年(连续2次)
    • 休伊特(Lleyton Hewitt),澳大利亚:2001年-2002年(连续2次)
    • 费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2003年-2004年(连续2次)、2006年-2007年(连续2次)、2010年-2011年(连续2次)

歷屆冠亞軍

歷屆單打冠亞軍

年終大師賽(The Masters)
年份地點冠軍亞軍比數
1970年 東京 史密斯 4-6, 6-3, 6-4
1971年 巴黎 納斯塔塞 史密斯5-7, 7-6, 6-3
1972年 納斯塔塞 史密斯6-3, 6-2, 3-6, 2-6, 6-3
1973年 波士頓 納斯塔塞 歐凱爾6-3, 7-5, 4-6, 6-3
1974年 墨爾本 維拉斯 納斯塔塞7-6, 6-2, 3-6, 6-4
1975年 斯德哥爾摩 納斯塔塞 博格6-2, 6-2, 6-1
1976年 奧蘭特斯 菲巴克5-7, 6-2, 0-6, 7-6, 6-1
1977年 紐約 康诺尔斯 博格6-4, 1-6, 6-4
1978年 紐約 约翰·麦肯罗 6-7, 6-3, 7-5
1979年 紐約 博格 古庫拉提斯6-2, 6-2
1980年 紐約 博格 伦德尔6-4, 6-2, 6-2
1981年 紐約 伦德尔 古庫拉提斯6-7, 2-6, 7-6, 6-2, 6-4
1982年 紐約 伦德尔 约翰·麦肯罗6-4, 6-4, 6-2
1983年 紐約 约翰·麦肯罗 伦德尔6-3, 6-4, 6-4
1984年 紐約 约翰·麦肯罗 伦德尔7-5, 6-0, 6-4
1985年 紐約 伦德尔 贝克尔6-2, 7-6, 6-3
1986年 紐約 伦德尔 贝克尔6-4, 6-4, 6-4
1987年 紐約 伦德尔 维兰德6-2, 6-2, 6-3
1988年 紐約 贝克尔 伦德尔5-7, 7-6, 3-6, 6-2, 7-6
1989年 紐約 埃德伯格 贝克尔4-6, 7-6, 6-3, 6-1
ATP Tour 世界錦標賽(ATP Tour World Championships)
年份地點冠軍亞軍比數
1990年 法蘭克福 阿加西 埃德伯格5-7, 7-6, 7-5, 6-2
1991年 法蘭克福 桑普拉斯 考瑞尔3-6, 7-6, 6-3, 6-4
1992年 法蘭克福 贝克尔 考瑞尔6-4, 6-3, 7-5
1993年 法蘭克福 施蒂希 桑普拉斯7-6, 2-6, 7-6, 6-2
1994年 法蘭克福 桑普拉斯 贝克尔4-6, 6-3, 7-5, 6-4
1995年 法蘭克福 贝克尔 張德培7-6, 6-0, 7-6
1996年 漢諾威 桑普拉斯 贝克尔3-6, 7-6, 7-6, 6-7, 6-4
1997年 漢諾威 桑普拉斯 卡費爾尼科夫6-3, 6-2, 6-2
1998年 漢諾威 克雷特加 莫亞3-6, 3-6, 7-5, 6-3, 7-5
1999年 漢諾威 桑普拉斯 阿加西6-1, 7-5, 6-4
大師盃(Tennis Masters Cup)
年份地点冠军亚军比數
2000年 库尔滕 阿加西6-4, 6-4, 6-4
2001年 休伊特 格罗斯让6-3, 6-3, 6-4
2002年 上海市 休伊特 7-5, 7-5, 2-6, 2-6, 6-4
2003年 费德勒 阿加西6-3, 6-0, 6-4
2004年 费德勒 休伊特6-3, 6-2
2005年 上海 费德勒6-7(4), 6-7(11), 6-2, 6-1, 7-6(3)
2006年 上海 费德勒 6-0, 6-3, 6-4
2007年 上海 费德勒 费雷尔6-2, 6-3, 6-2
2008年 上海 喬科維奇 达维登科6-1, 7-5
世界巡迴總決賽(World Tour Finals)
年份地点冠军亚军比數
2009年 倫敦 达维登科 德爾波特羅6-3, 6-4
2010年 倫敦 费德勒 納達爾6-3, 3-6, 6-1
2011年 倫敦 费德勒 特松加6-3, 6-7(6), 6-3
2012年 倫敦 喬科維奇 费德勒7–6(6), 7–5
2013年 倫敦 喬科維奇 納達爾6-3, 6-4
2014年 倫敦 喬科維奇 费德勒 费德勒 退賽
2015年 倫敦 喬科維奇 费德勒6-3, 6-4
2016年 倫敦 安迪·穆雷 喬科維奇6-3, 6-4
2017年 倫敦 季米特洛夫 大卫·戈芬7–5, 4–6, 6–3
2018年 倫敦 茲維列夫 喬科維奇6-4, 6-3
2019年 倫敦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多米尼克·蒂姆6-7(6), 6-2, 7-6(4)
2020年 倫敦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多米尼克·蒂姆4–6, 7–6(7–2), 6–4

参赛选手(2000年後)

球員名参赛年份最佳成績參賽次數奪冠次數勝-負勝率
古斯塔沃·库尔腾2000,2001W (2000)214-450.0%
雷顿·休伊特2000-2002,2004W (2001,2002)4213-572.2%
安德烈·阿加西2000-2003,2005F (2000,2003)508-850.0%
马拉特·萨芬2000,2002,2004SF (2000,2004)304-736.4%
皮特·山普拉斯2000SF (2000)102-250.0%
叶夫根尼·卡费尔尼科夫2000,2001SF (2001)204-357.1%
亞歷克斯·科雷查2000RR (2000)101-233.3%
馬格努斯·諾曼2000RR (2000)100-30.0%
塞巴斯蒂安·格羅讓2001F (2001)103-260.0%
胡安·卡洛斯·费雷罗2001-2003F (2002)306-650.0%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2001RR (2001)101-233.3%
帕特里克·拉夫特2001RR (2001)100-30.0%
罗杰·费德勒2002-2015,2017,2018W (2003,2004,2006,2007,2010,2011)16657-1579.2%
卡洛斯·莫亚2002-2004SF (2002)305-550.0%
阿爾伯特·科斯塔2002RR (2002)101-233.3%
伊里·諾瓦克2002RR (2002)101-233.3%
托馬斯·約翰松2002RR (2002)100-10.0%
大卫·纳尔班迪安2003,2005,2006W (2005)316-746.2%
安迪·罗迪克2003,2004,2006-2008,2010SF (2003,2004,2007)608-1142.1%
萊納·舒特勒2003SF (2003)102-250.0%
科里亞2003-2005RR (2003,2005)301-712.5%
加斯顿·高迪奥2004-05SF (2005)202-528.6%
提姆·韓曼2004RR (2004)101-233.3%
尼古萊·达维登科2005-2009W (2009)5112-860.0%
費爾南多·岡薩雷斯2005-07SF (2005)302-340.0%
伊万·柳比西奇2005-06RR (2005)202-433.3%
馬里亞諾·普埃爾塔2005RR (2005)100-30.0%
拉菲爾·納達爾2006,2007,2009-2011,2013,2015,2017F (2010,2013)8016-1355.2%
詹姆斯·布雷克2006F (2006)103-260.0%
托米·羅布雷多2006RR (2006)101-233.3%
諾瓦克·喬科維奇2007-2016,2018W (2008,2012,2013,2014,2015)11535-1274.5%
大衛·費雷爾2007,2010-2015F (2007)708-1436.4%
里夏爾·加斯凱2007,2013RR (2007,2013)201-516.7%
安迪·穆雷2008-2012,2014-2016W (2016)8116-1159.3%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2008,2009,2012,2013F (2009)407-846.7%
特松加2008,2011,2012F (2011)304-736.4%
吉爾·西蒙2008SF (2008)102-250.0%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2008RR (2008)100-20.0%
羅賓·索德林2009,2010SF (2009)203-537.5%
托馬什·貝爾迪赫2010-2015SF (2011)606-1331.6%
馬爾迪·菲什2011RR (2011)100-30.0%
揚科·蒂普薩雷維奇2012RR (2012)100-30.0%
斯坦·瓦林卡2013-2016SF (2013,2014,2015)407-846.7%
錦織圭2014-2016,2018SF (2014,2016)405-935.7%
米洛斯·拉奧尼奇2014,2016SF (2016)202-433.3%
馬林·契利奇2014,2016,2017,2018RR (2014,2016,2017,2018)402-1016.7%
大衛·戈芬2016,2017F (2017)203-350.0%
多米尼克·蒂姆2016-2018RR (2016,2017,2018)303-633.3%
加埃爾·孟菲爾斯2016RR (2016)100-20.0%
格里戈爾·季米特洛夫2017W (2017)115-0100.0%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2017,2018W (2018)215-362.5%
傑克·索克2017SF (2017)102-250.0%
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2017RR (2017)100-20.0%
凱文·安德森2018SF (2018)102-250.0%
約翰·伊斯內爾2018RR (2018)100-30.0%

*註:W: Win, F: Final, SF: Semi Final, RR: Round Robin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