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6驅逐戰車
M36驅逐戰車正式名稱M36 90mm火炮載具(英語:),為一款美國軍隊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驅逐戰車,沿襲了M10驅逐戰車的底盤,但換裝更大口徑的主炮足使它摧毀納粹德國的各式戰車,于1944年10月初次投入作戰,[1]又有參與韓戰,及其他國家的軍隊中服役。
M36 90mm火炮載具 | |
---|---|
![]() | |
类型 | 驱逐战车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参与战争/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八二三砲战、中印边境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战争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9吨 |
长度 | 7.46m(含主炮) 5.97m(不含主炮) |
宽度 | 3.05m |
高度 | 3.28m |
操作人数 | 5名 |
装甲 | 9-108mm |
主武器 | 90mm M3 L/53 反坦克炮 备弹47发 |
副武器 | .50 cal 勃朗宁 M2HB机枪 备弹1000发 |
发动机 | 福特 GAA V-8 汽油发动机 450 hp (336 kW) |
功率/重量 | 15.5 hp/t |
变速 | 5档+1退档 同步变速箱 |
悬挂 | 钢板弹簧(VVSS) |
燃料容量 | 192加仑 |
作战范围 | 240公里(道路) |
速度 | 42 km/h(道路) |
歷史

在德軍的豹式戰車,虎式戰車等重型戰車出現後,美軍的標準驅逐戰車M10狼獾很快就被證明過時了,因為它的76mm主炮在500m以外很難擊穿這些新式戰車的裝甲。幸而,這些情況早已被預見。在1942年夏季,美軍的工程師就開始研製一款新型的安裝90公厘戰車炮的驅逐戰車。這比西線的盟軍與虎式戰車初次遭遇提前了幾個月(在西線,盟軍第一次與虎式戰車作戰是在1943年早期的突尼斯,而這次戰役直接導致了凱賽林隘口戰役的爆發),比美軍部隊與豹式戰車遭遇早了一年以上。這個研究計畫成品稱為T53 90公厘火炮載具,T53的設計是採用M4中戰車砲塔搭配開放式炮架,該設計在1942年8月完成。雖然美軍曾構想讓T53進入量產,但驅逐戰車部隊指揮官反對這個決策,他們認為T53的設計未竟理想,T53因此未進入制式編號階段。
1942年10月,美國陸軍軍械局再度嘗試將T7型90公厘戰車炮裝設在M4中戰車底盤上,但是這個構想被驅逐戰車司令部指揮官所反對,因為他認為M18驅逐戰車才是理想的驅逐戰車構型,即便如此軍械局卻忽視了他的反應而繼續研發計畫。
1943年3月,第一輛M36驅逐戰車的原型車完成。它在一輛M10A1的底盤上安裝了一個新的炮塔,使得它可以安裝90mm火炮。[1]對軍械局工程師來講,在開放式炮塔的M10塞進90公厘炮不會太困難,但是炮塔內部空間塞入大口徑火炮後人員動線過於狹窄,且車輛的重心配置也得重新評估。最後美軍還是為90公厘炮設計了一座新炮塔,1943年9月2輛原型車完成,被命名為“T71火炮載具”(英語:),1943年10月該計畫被納入量產測評之內,在完成測試后,美軍訂購了500輛,也由於當時已經有許多完成的M10A1驅逐戰車底盤,降低了量產成本。在投入量産後,1944年6月,被更名為“M36 90mm火炮載具”(英語:)。
和許多美軍的驅逐戰車一樣,它的炮塔爲了節省重量並提高觀察能力被設計成敞口的。在戰後,在炮塔上增加了一個可折叠的蓋子,來為成員提供一些防護。它炮塔後方的配重箱比M10要大,並在裡面安放了11發炮彈。
服役

二戰
第一批40輛M36在1944年9月出廠,但是它們留在國內做為教練車;第二批次的M36開始配備給美國陸軍第一軍團與美國陸軍第九軍團所屬裝甲師麾下之驅逐戰車營。1944年9月,由第703驅逐戰車營換裝M36;美國陸軍第三軍團則在1944年9月25日換裝,換裝單位是第610驅逐戰車營。但首批換裝單位多半在義大利戰場交火,實際得到1944年11月,這種戰車才被投入歐洲戰場,至1944年底已經有7個驅逐戰車營完成換裝,而到二戰結束前大部分使用M10驅逐戰車的單位都已完成換裝。M36配備後得到前線官兵的一致擁戴,90公厘炮可以有效地在遠距離擊殺各種德軍戰車,[1]在歐洲戰場甚至有M36在4,600碼(4.2公里,M36配備的直射瞄準鏡最遠可測量距離)擊毀豹式戰車的紀錄,雖然大部分擊殺是在是在800碼距離內,超過了800碼,仍然很難擊穿。[2])在1945年對德國的戰爭中,M36發揮了重要作用[3]
不過,這款驅逐戰車承襲了M10的設計,因此有一些弱點。如裝甲薄弱,缺少同軸機槍,開放式炮塔常常導致乘員受到彈片的傷害。[2]在戰爭期間,大約生產了1400輛M36。因為前方需求量大,在1944年10月到12月,大布蘭克·阿森納公司使用了187輛M4A3雪曼戰車的底盤生產了一批M36,這批M36被命名為M36B1以示區別。它們被匆匆投入戰場,並混入了標準的M36(使用M10底盤)隊伍中。
出口

在二戰後,M36先是以剩餘軍品的角色出口到多個國家。[3]韓戰時,因為M26與M46的總數不足,M36作為軍援物資開始輸出到東亞國家
南斯拉夫把引擎替換為了T-55上的500匹柴油機。這批戰車甚至還參加了科索沃戰爭。[3]但是,在戰爭後就立刻被淘汰。
大韓民國在韓戰前並未得到美軍軍援戰車,直到韓戰時為了抗衡共產國家軍隊,美國軍援了110輛M36給韓國陸軍,這批戰車在1959年退役,由性能更好的M48巴頓替換。
1955年中華民國陸軍取得8輛原軍援給法國的M36驅逐戰車,駐紮在金門,由金門防衛司令部炮兵指揮部獨立裝甲炮兵第三連所轄,它有著比當時軍援的主力裝備M24霞飛坦克與M18驅逐戰車更卓越的火力,配備直射也可曲射的90公厘主炮在國軍中主要作為自走炮使用,最遠射程可達20餘公里。[4]
八二三炮戰時有6輛M36參戰,在引擎無法修繕後,這批M36拖入水泥碉堡內作為要塞炮使用,至2001年4月,至少有兩輛仍然在烈嶼鄉列為服役裝備,後來在精進案實施後全數除役。約在2010年前後,大金門的M36被拖出炮堡收整,部分運回台灣翻修後展示;目前已知保存的M36有1輛在成功嶺,1輛在新竹湖口陸軍裝甲兵學校戰車公園,1輛在金門國家公園戰役景觀步道,1輛在左營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學校,1輛在新竹縣新豐鄉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烈嶼所留存的仍在原地,保存狀況不明。
M36還曾被塞爾維亞使用,并參加了波黑戰爭。

腳註/來源
- Steven Zaloga. . : pp.15. ISBN 9781472800015.
- Michael Green, Gladys Green. . : pp.1. ISBN 9781610607742.
- Steven Zaloga. . : pp.1. ISBN 9781782002376.
- [http://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289486502-%E9%87%91%E9%96%80%E7%9A%84m3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金門的M36>
參考來源
- . World War II Vehicles, Tanks, and Airplanes.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 TM 9-28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tandard Military Motor Vehicles. dated 1 sept. 1943
- TM 9-7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36B2)
- TM 9-74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36B1)
- TM 9-758
- Tankdestroye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