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族
东干族(俄語: Dungane,也称Tungani),指迁移到中亚的中国甘肃及陕西回族後裔。1942年苏联以「东干」一词,正式为这支民族命名。該族人认为自己与中国的回族同源,称呼自己为回族(東干語:,转写:),而東干族是外族稱的。
东干族 حُوِ ذَو 回族 | |
---|---|
哈萨克斯坦江布爾州的东干族姑娘一个传统的回族家庭 | |
總人口 | |
约15万 | |
分佈地區 | |
(2016年) | 67,000 |
(2016年) | 63,000 |
(2016年) | 10,000 |
俄羅斯(2016年) | 8,000 |
語言 | |
东干语、俄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 | |
宗教信仰 | |
伊斯兰教 | |
相关族群 | |
回族 |
东干族 | |
东干语名称 | |
---|---|
东干语 | |
小儿经 | |
罗马化 | |
汉字 | 回族 |
俄语名称 | |
俄语 | |
俄语罗马化 |
东干族大多数现时散播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也有一些东干社区在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二道沟乡()、奥什州[1]。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多个前苏联加盟国的民族成员,人口約15万(2016年)[2],在各中亚国家属少数民族。其中在哈萨克斯坦有6.3万人(2016年),低于该国人口的0.1%,在哈国民族排名第11位。吉尔吉斯斯坦有6.7万人(2016年),占其国家人口的1.1%,上升至各民族人数第4位。乌兹别克斯坦有1万多人(2016年),由于移民和异族通婚等因素,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有所减少。俄罗斯有约8千人(2016年),主要是中亚国家的东干人移民增加。
族名
“东干”一词源自突厥语qurup qalghan(意为“定居者”)或donan(意为“回来”),是突厥人、塔吉克人与俄罗斯人对中亚地区与中国境内回族的称呼。亦有学者指出东干为“东岸子”的突厥语音译,当陕甘回民进入新疆后,他们向当地人介绍:“我们是东岸子人”[3],从此东干成为这个回族分支的称呼(也有敦煌与潼关之意)。但在陕甘回变之前数百年,中亚的塔吉克人和突厥人已经开始用“东干”一词称呼中国境内的回族。例如,17世纪来自中亚布哈拉的白山派宗教首领玛木特·玉素布就曾经告知其门徒要让明朝境内的“东干族”皈依苏菲派。因此将“东干”与“东岸”或“东甘”等同的说法并不被国际学界广泛认可。
历史
19世纪,“东干”一词被俄罗斯人借用,1830年代,英国与德国开始用“东干”称呼新疆回族。1835年,欧洲人James Prinsep记录他们生活于中国的鞑靼里亚(新疆)。1837年,俄国人在奧伦堡见到他们的商队。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历史学家Abdul Aziz将东干族分为中国境内的东干族以及定居在俄属突厥斯坦(原苏联中亚地区)和中属突厥斯坦(新疆)的东干族,并提到东干族在北京拥有17座清真寺。
中国回族主要分两批抵达俄国。这些回族人于1924年被苏联认定为“东干人”。[4]
第一次迁移是1862至1878年间同治陕甘回变的结果;失败后,穆斯林队伍中的三支于1877年严冬越过天山进入俄国境内。第一支吐鲁番队伍在马大人(又被称作马大老爷)的领导下进入俄国西北部。这一支难民共约1000人,最终抵达奥什。第二支甘肃队伍取道狄道州,由阿訇阿爷老人(即马元,东干人称为“大师傅”“狄道阿爷”或“尤素福哈吉”[5][6])带领,1878年春1130人迁居到离普尔热瓦尔斯克9英里远的一个小村子伊尔迪克。第三支来自陕西,由白彦虎带领,共3314人,迁居离托克马克8公里远的卡拉库努孜。[4]
第二次迁移是于1881年2月12日《圣彼得堡条约》签订后,根据该条约中的一款,回族和维吾尔族可以选择留在伊犁地区,也可以选择迁移到俄国。这些迁居的回族多数迁居到了现今的索克鲁克乡(Sokuluk,即哨葫芦乡)。[4]
两次迁徙近万余人。经过百多年融合,这批回族人的后代已成为多个中亚国家的民族一员。
2020年2月,哈萨克人与东干人在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柯尔代发生了冲突。在衝突中有10人丧生,多人受伤。汽车和房屋被焚毀,衝突中還有人使用步枪射击。有600人越过边界逃往吉尔吉斯斯坦[7] [8]。
语言
东干族在古代使用一种由波斯语词汇、语法和部分突厥语词汇融合的波斯语变种,称为「法尔西」(即波斯语),语言词汇中带有大量的突厥语(主要是受到中亚的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维吾尔语的影响)和俄罗斯语(前苏联统一使用俄罗斯语作为官方语言)词汇。后因外界客观条件限制,法尔西仅限于族内使用,对外用汉语陕西方言、甘肃方言夹杂波斯语词汇的「东干语」。迁至中亚后,由于受到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影响,现在大部分东干人使用夹带大量波斯语和突厥语词汇的俄罗斯语。
传媒
东干族早在1930年代已拥有自己的报纸。1932年3月6日东干人创办首份东干文报纸《东方火星报》,1965年時为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报纸易名为《十月的旗》,以周报形式发行,1986年再易名为《苏联回族报》,1991年苏联解体后,变成今天的《回族报》,书写时仍以斯拉夫字母作为拼音文字。
名人
- 曼素子·王阿訇:获得“苏联英雄”荣誉的东干族中士。
- 雅斯尔·十娃子: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作家、诗人。
- 穆合麦·伊玛佐夫: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学家、作家。
- 海塔洪·塔西罗夫:前苏联吉尔吉斯地区集体耕作运动发起人。
- 阿里·阿里耶维奇·钟:吉尔吉斯斯坦学者。
- 马三奇:前苏联共产革命指挥官、政治家。
- 安胡塞:全名胡塞·希马洛维奇·达乌罗夫(俄語:),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
- 尤素甫·杨尚新(又译杨善新):吉尔吉斯坦东干族语言学家、作家。
- 胡塞·马凯:吉尔吉斯斯坦诗人
- 尔里·尔布杜:作家。
- 法蒂玛·马克耶娃:语言学者。
- 伊斯哈尔·十四儿:诗人。
- 巴克尔·白彦虎诺夫: 哈萨克斯坦作曲家和教师。
- 达吾德·阿卜杜拉耶夫:哈萨克斯坦革命人士。
- 哈尔奇·苏莱曼诺夫:哈萨克斯坦政治人物。
参考文献
- 马通. . .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 [2014-08-25]. ISBN 72270211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 . 中国新闻网. 2016-11-08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 王国杰. . 人文杂志. 1997, (01期): 82–86.
- 葛维达. . 西北民族研究.
- 马平. . 回族研究. 2004年, (2014年第4期(总第56期))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 刘宝军. . 回族文学. 2013年, (2013年第05期).
- .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英语).
- . euronews. 2020-02-09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