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1]。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2]),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3]。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4]。唐置豐州、天德軍。
建置
五原郡為戰國時趙國及秦始皇所置九原郡之東半部。九原郡一帶在古籍中被稱為北假、河南地。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5],將河套地區納入趙國版圖。戰國末年,河套地區為匈奴所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6],置九原郡,號為新秦中,此即漢代之五原、朔方二郡。秦末,河南地又為匈奴所據。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侵入漁陽、上谷,殺千餘人。武帝令車騎將軍衛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於隴西”[7]。漢軍向北掠地至北假,遂以秦代九原郡故地“置朔方、五原郡”[8]。
沿革
西漢
西漢後期,五原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内蒙古包头市市区、固陽縣、乌拉特前旗、达拉特旗以及准格尔旗東北部。境內有石門水[9],即今昆都仑河。武帝、昭帝時在臨近匈奴的邊地塞外大規模修築長城和要塞。五原郡北境有石門障,出石門障向北,有光祿城。光祿城西北一線,有支就、頭曼、虖河、宿虜(受降城)等數座鄣塞,中以長城相接,稱爲列城。成帝元延、綏和之際(約前8年),五原郡領十六縣。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39,322戶,231,328人,絕大部分居民為漢人。
縣名 | 守尉治所 | 縣治所在地 | 王莽改名 | 備註 |
九原縣 | 郡治 | 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古城遺址[2] | 成平 | |
固陵縣 | 固調 | |||
五原縣 | 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沙德格蘇木哈達門溝口東岸古城障遺址 | 塡河亭 | 與今巴彥淖爾之五原縣地望不同 | |
臨沃縣 | 包頭市昆都侖區孟家梁古城遺址[10],在包頭鋼鐵公司废钢厂内 | 振武 | ||
文國縣 | 繁聚 | |||
河陰縣 | 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昭君墳鎮二溝灣村古城遺址 | |||
蒱澤縣 | 屬國都尉治所 | |||
南輿縣[11] | 鄂爾多斯准格尔旗魏家峁鎮 | 南利 | ||
武都縣 | 鄂爾多斯準噶爾旗蓿亥圖鄉 | 桓都 | 與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無關 | |
宜梁縣 | 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黑柳子鄉三頂村三頂帳房古城遺址 | |||
曼柏縣 | 延柏 | |||
成宜縣 | 中部都尉治所 西部都尉治所 |
艾虜 | 中部都尉治原亭,西部都尉治田辟。有鹽官。 | |
稒陽縣 | 東部都尉治所 | 包頭市東河區古城灣鄉古城灣遺址[12] | 固陰 | 其北境有石門障、光祿城,塞外西北有支就城、頭曼城、虖河城、宿虜城。 |
莫(黑旦)[13]縣 | ||||
西安陽縣 | 鄣安 | |||
河目縣 | ||||
城鄣
東漢
王莽改五原為獲降。東漢建武五年(29年),盧芳“自稱天子于九原”,建都九原縣,佔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18]。建武十一年(35年),罷朔方刺史部,五原、朔方等郡遂屬幷州。建武十二年,九原守將隨昱降漢,盧芳亡入匈奴[19]。建武二十年(44年),“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東”[18]。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內附,郡民遷回五原郡本土。明帝永平中,五原屢遭北匈奴入寇[20]。順帝永和初年,五原郡領十縣:九原、五原、臨沃、文國、河陰、武都、宜梁、曼柏、成宜、西安陽,有4667戶,22957人[21]。漢書地理志所載之固陵、蒱澤、南輿、稒陽、莫(黑旦)、河目六縣當于東漢前期省併。永和五年(140年)九月,南匈奴句龍吾斯、車紐叛亂,乃僑置朔方郡於五原郡五原縣[22]。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因胡羌侵擾,曹操“省雲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割太原郡北部置新興郡。五原郡人口被安置于太原郡陽曲縣故地,即新興郡九原縣(在今山西忻州)。
太守
参考文献
引用
- 漢書武帝紀
- . [200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8).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 隋書地理志上
- 史記趙世家
- 史記秦始皇本紀
-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 漢書武帝紀。地理志五原郡條下注誤以為九原郡更名為五原郡。
- 水經注河水
- 光緒山西通志卷三十
- 南輿,漢書地理志作南興。漢書補注引齊召南說當作南輿。
- 光緒《山西通志》卷五十四
- Unicode: 04D63
- 馬長壽,《北狄與匈奴》第二節,23頁
- 唐晓峰:《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载《文物》1977年5期
- 水經注河水趙一清注云:“原亭,今本漢書作原高,疑彼文為誤。蓋中部治原亭,西部治田辟,辟與壁同,城障之名。”
- 括地志作牢河城
- 後漢書光武帝紀
- 後漢書盧芳傳
- 後漢書明帝紀
- 續漢書郡國志
- 參見朔方郡
- 魏書地形志
- 舊唐書地理志
- 舊唐書地理志:“隋縣。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復置。”
- 漢書百官公卿表
- 漢書馮奉世傳
- 漢書楚元王傳
-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失載
- 後漢書耿夔傳
- 後漢書陳龜傳、南匈奴傳
- 後漢書崔寔傳
- 後漢書郭躬傳、隷續郭旻碑
- 後漢書蔡邕傳
- 廣韻二沃引風俗通義。通志氏族略引作督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