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工
何长工(1901年1月27日-1987年12月29日),原名何坤,男,湖南华容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长工 何坤 | |
---|---|
抗日战争时的何长工 | |
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1980年9月-1983年6月 | |
主席 | 邓小平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岳州府华容县 | 1901年1月27日
逝世 | 198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86歲)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尹清平 |
儿女 | 何光晔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国共产党 |
服役 |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服役时间 | 1927年-1949年 1975年-1980年 |
参战 |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
学历
| |
著作
|
何长工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红八军军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九军团政委等职,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其后奔赴东北,创办军事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长工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代部长、地质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其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生平
早年生涯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1]:1(1901年1月27日),何坤出生于湖南华容大乘乡大山村。1918年,中学毕业后前往北京长辛店半工半读[1]:14。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年底赴法国留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前往比利时打工。1924年回国先到长沙,见到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听他建议回华容县建立党组织。后历任县新华中学校长,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南华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后,被通缉,躲避到武汉,经毛泽东建议改名何长工[2]。其后进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连党代表[3]。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何长工随部队参加。随后,他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4]。后受毛派遣与井冈山当地地方武装王佐、袁文才谈判,成功地将部队带上井冈山,后负责对袁、王部队的改编工作[5]。1928年4月,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组建红四军,何长工任三十二团党代表[6]。1929年1月,红四军向江西南部进军,何长工率赤卫军等在井冈山坚持游击战。其后,彭德怀率部返回井冈山,任红五军五纵队党代表,参与开辟鄂东南根据地[3]。
1930年,前往上海参加苏区红军代表大会。5月,何长工升任红八军军长,进入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随部队进攻长沙[7]。1932年3月,任红五军团红十三军政委,负责对宁都暴动部队的改编工作。此后,率部东进,参加漳州战役。1933年10月,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1934年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8]。同年2月,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3]。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夕,何作为密使,同潘汉年同广东军阀陈济棠开展谈判,达成互不侵犯的约定,减少了红军的损失[9]。遵义会议后,任红九军团政委。3月27日,奉命与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离开主力部队进行佯动以牵制追兵,在成功达到战略目的后,独立在贵州、四川和云南边境地区活动52天,行程1000多公里,最后在四川西昌境内与红军主力部队重新会合[10]。同年9月,红军分裂,何长工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在张国焘另立中央后,何长工参与对毛泽东的攻击,被张国焘封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组织部部长”[11][12]。其后担任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7年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3]。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长工任两延(延长、延川)河防司令员兼政委。1939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率三千部队东渡黄河,前往晋东南敌后办学[13]。其后,调任抗大总校教育长。1943年,返回陕北,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重点培养军事干部,并进行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4年7月,因校长徐向前突患重病,何长工开始主持总校工作[14]。
1945年10月,何长工率抗大总校前往东北,先后创办了东北军政大学及四个分校,任东北军政大学代校长。不久,兼任通化军区司令员[15]。同时,相继建立了航空、工兵、坦克、医科等学校。1947年起,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奉命前往满洲里接收日军装备,并创办军事工业,组织研制和生产[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出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1951年7月,兼航空工业局局长[17]。1952年后,长期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共党组书记。何长工重视地质勘探装备和地质机械仪器生产,1954年,建成张家口探矿机械厂。以后,地质部先后建立了衡阳、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五个探矿机械厂和北京、上海、重庆等三个地质仪器厂及无锡钻探工具厂。1956年,他又领导建立了成都地质学院。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迫害[3]。
1975年恢复工作后,何长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何长工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1980年9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3]。
家庭成员
参考文献
- 何长工.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ISBN 7-5065-0049-3.
- 张颖震; 张壮年. .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131. ISBN 7-80713-175-6.
-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1–82. ISBN 7-5073-0450-7.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修订本.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139. ISBN 978-7-5073-2143-2.
- 《何长工传》编写组.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171–177. ISBN 7-5073-0928-2.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审委员会;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第24卷.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13: 17. ISBN 978-7-5065-6608-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50. ISBN 978-7-80237-381-5.
- . 1934-02-03 [2015-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叶永烈. . 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4: 316. ISBN 978-7-220-09205-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审委员会;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第5卷.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413–415. ISBN 7-5065-5281-7.
- 王树增.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526. ISBN 978-7-02-005798-6.
- 冯胜平. . 共识网. 2014-05-04 [2015-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09. ISBN 978-7-80237-381-5.
- 徐向前.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681–688. ISBN 7-5065-0126-0.
- 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编). .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25. ISBN 7-5381-3086-1.
- 刘统.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447. ISBN 978-7-01-004261-9.
-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 .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 3. ISBN 978-7-80243-723-4.
- . 中国赣州网. 2014-10-19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CCTV. 2009-10-15 [202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0).
……第三位出品人则是何刚,何刚的爷爷正是老一辈革命家何长工,本人则是中国首位80后的电影投资人。
- . 环球网. 2020-01-18 [202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0).
- . ent.ifeng.com.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