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學名),又稱葡萄牙戰艦英語:),是一種管水母。雖然僧帽水母像水母,但其實是一個包含水螅體水母體的群落。[1]每一個體都高度的專門化,互相緊扣,而不能獨立生存。

僧帽水母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
纲: 水螅纲 Hydrozoa
目: 管水母目 Siphonophorae
科: 僧帽水母科 Physaliidae
属: 僧帽水母屬 Physalia
种: 僧帽水母 P. physalis
二名法
Physalia physalis
(Linnaeus, 1758)

被僧帽水母刺中会極度疼痛,与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棲息地

僧帽水母棲息在海平面,部份像帆浮在水面上,其餘部份則在水底下。它們不能產生動力,隨風、水流及潮汐來移動。它們分佈在大西洋熱帶海域,有時會在較北的芬迪灣赫布里底群島[2]它們經常出沒於南非東岸誇祖魯-納塔爾省的海灘和開普敦南岸。也有指它們出現在地中海,包括西班牙海岸及科西嘉島[3]

僧帽水母很少會被單獨發現,往往是因海流及風將多達數千隻的僧帽水母帶到同一海域。

結構

1807年的僧帽水母圖繪,由法國博物學家萊索爾繪製
被沖上百慕達海灘的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由4种水螅體组成。[4]其中一种水螅體是一充氣的的鰾,可以令僧帽水母浮在水面。僧帽水母的鰾是左右對稱的。鰾長9-30厘米,在水面上可以延伸多15厘米,有透明,粉紅,藍或紫色。它們會將氣體注入鰾中。僧帽水母的氣體腺產生一氧化碳,填充鰾有最高達14%的一氧化碳。其餘部分氣體是氮氣,氧氣和氬氣,大氣中的氣體擴散到鰾。二氧化碳發生在痕量水平。[5] 僧帽水母會確保鰾濕潤來維生,故它們會經常輕微翻轉來保持鰾的表面濕潤。為了避免鰾受到攻擊,它們可以稍稍放氣令鰾下沉到海底。[6]

在鰾下有長觸鬚,最長可達22米[7],平均長10米。[6]觸鬚上有充滿毒素刺細胞,可以殺死細小的海洋生物,如魚類。觸鬚上的收縮細胞會將獵物帶到負責消化的水螅體。這些水螅體會包圍食物,分泌出可以分解各種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來消化食物。

某些魚類是可以在觸鬚下生活的,完全免疫於刺細胞的毒素,並與僧帽水母有一種互利共生關係。

毒素

富埃特文圖拉島帕哈拉海邊的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的刺絲胞令細小魚類及其他獵物癱瘓。[8]就算是已死去的僧帽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在數小時內,仍可以造成同樣傷害。[9]

對於人類的影響:僧帽水母可以造成劇痛,並會留下紅色鞭痕,要2-3日才能消散。其毒素可以滲入到淋巴結,並造成更深入的痛楚。刺亦會造成過敏反應及一連串的影響,如發熱休克及干擾心臟肺部功能,嚴重时更會致命[10]。但致命的例子比較罕見。僧帽水母的毒液成酸性,將僧帽水母浸在中會強化刺細胞,即增加毒素的傳送,並令病徵惡化。[11]傷口處理的時候最好泡在稍燙的海水中來分解毒素,僧帽水母經常被誤會是水母的一種,故很多時候影響治療的成效。

掠食者

蠵龜是僧帽水母的掠食者[12]它們的皮太厚,僧帽水母的刺很難穿透及注入毒素。海蛞蝓[13]紫螺也會吃僧帽水母。[14]毯子章魚對僧帽水母的毒素也是免疫的,並且會扯下它們的觸鬚保護自己。[15]水母為主食的翻車魚也會吃僧帽水母。

互利共生

僧帽水母很多會與多種海魚一同生活,包括小丑魚巴托洛若鲹。小丑魚可以隨意來往僧帽水母的觸鬚之間,主因可能是其黏膜不會觸動刺細胞。這些魚類可以從僧帽水母中得到保障,而它們會吸引其他小魚來作為僧帽水母的食物。[16]

图片

參考文献

  1. Grzimek, B., N. Schlager & D. Olendorf. . Thomson Gale. 2003.
  2. Halstead,B.W. . Darwin Press. 1988.
  3. Hugo Sáenz. . 2009-05-07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4. Portuguese Man-of-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tional Geographic.
  5. Wittenberg, Jonathan B.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60-01-12, 37 (4): 698–705 [2013-02-12]. 1477-9145 ISSN 0022-0949, 1477-9145 请检查|issn=值 (帮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6.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 Animals.nationalgeographic.com. [200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3).
  7. Key Biscayne. .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6).
  8. Yanagihara, A.A., Kuroiwa, J.M.Y., Oliver, L., and Kunkel, D.D. . Hydrobiologia. 2002, 489: 139–50.
  9. Auerbach, PS. . J Emerg Nurs. 1997, 23: 555–65. doi:10.1016/S0099-1767(97)90269-5.
  10. Stein MR, Marraccini JV, Rothschild NE, Burnett JW. . Ann Emerg Med. 1989, 18 (3): 312–5. PMID 2564268. doi:10.1016/S0196-0644(89)80421-4.
  11. Exton DR. . Med J Aust. 1988, 149 (1): 54. PMID 2898725.
  12. Brodie. . 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13. Carla Scocchi and Dr. James B. Wood. . Thecephalopodpage.org. [200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14. Morrison, Sue; Storrie, Ann.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1999: 68. ISBN 0730968944.
  15. . Tolweb.org. [200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9).
  16. Piper, Ross. . Greenwood Press. 2007.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僧帽水母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僧帽水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