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纯全

周纯全1905年10月6日-1985年7月28日),字俊忠湖北黄安八里湾雷家田村(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周纯全
第六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任期
1935年8月-1936年
个人资料
俊忠
出生(1905-10-06)1905年10月6日
 大清湖北省黄安县
逝世1985年7月28日(1985歲-07歲-28)(79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民族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郑竖岩
儿女儿子周念念
儿子周宏林
儿子周青林[1]
母校抗日军政大学
职业军人
获奖1级八一勋章
1级独立自由勋章
1级解放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国共产党
服役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时间1927-1985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年)
参战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朝鲜战争

周纯全早年参加黄麻起义,任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随后率部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历次红四方面军作战,并担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随后担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等职,负责第四野战军的作战后勤供给。朝鲜战争中,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指挥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

生平

早年生涯

周纯全早年就读私塾,后入湖北省立第一模范小学,随后在武昌当学徒,后到汉口惠工织布厂当工人。1923年参加罢工斗争。1925年回黄安做工,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选为县农民政府委员。1928年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委员和信阳县委书记[2]。1929年1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省工会委员长[3]。1931年7月,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在任上奉张国焘之命逮捕了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4]。后任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组织指挥地方武装参加反围剿战役[5]

1932年10月,周纯全调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政治委员,随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率部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战役等。1933年6月,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并与军长王宏坤率部参加了仪南战役[6]。1934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游击总司令。

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8月在沙窝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7],并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红一、红四方面军分裂,张国焘先后命其担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委[8]。红四方面军在抵达陕北后,周纯全入抗日军政大学[9]

1938年陕北公学部分负责人合影。后排左起:宋侃夫江隆基成仿吾、周纯全。

抗日战争与国共二次内战

周纯全在朝鲜前线山洞办公室前小憩

抗日战争初期,周纯全担任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政治部主任、分校政治部主任等职[10]。1939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率三千部队东渡黄河,前往晋东南和山东敌后办学。1943年,先后任滨海行署工商管理局监委、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抗日战争结束后,赴东北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1946年9月,调任辽南行署主任,后兼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负责后方支援[11]。1947年9月,先后任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同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1949年,担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兼中南地区支前司令员,保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野战军南下等兵团作战后勤供给。其间,因在长征途中被弹片打伤的右眼没有得到休养,周纯全的右眼最终失明[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纯全担任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政委,负责海南岛战役后勤工作[12]。1950年12月,到朝鲜前线了解情况,被彭德怀留下负责志愿军后勤。1951年1月5日与彭德怀、洪学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东北军区提出改善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几点建议。1951年1月11日向中央军委汇报了志愿军在作战中遇到的困难和后勤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参加了在沈阳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周恩来、聂荣臻、高岗、李富春等出席。1951年2月22日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指挥员。1951年6月,担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3]朝鲜战争后,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195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周纯全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28日在北京去世[5]

參考文獻

  1. 蒲德生. . 北京: 中华网. 2010-03-24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2. 谭克绳, 欧阳植梁.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40页. ISBN 9787506502559.
  3. 谭克绳, 欧阳植梁. . 解放军出版社. 1987: 192页. ISBN 9787506502559.
  4. 徐向前. . 解放军出版社. 1987年: 162–163. ISBN 7506501260 (中文(简体)‎).
  5.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6. . 环球网. 2010-04-14 [201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5).
  7. . 腾讯. 2015-01-08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8. 湯应武, 许广亮. . 中囯档案出版社. 2001年: 739页. ISBN 7800198685.
  9. 宋凤英. . 《党史博采(纪实)》2008年05期.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10. . 深圳老年在线.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11. 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256页.
  12. 星火燎原编辑部. . 解放军出版社. 1995: 337.
  13. 赵建利. . 军事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80237023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