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

報復,又称復仇報仇,是一種道德倫理方面的核心價值。它是对某人或一群人的不满行为,以响应申诉,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可感知的[1][2]。在报复的过程中,报复者会产生一种罪恶的快感。有句话说道:有仇必报,是报复者的心态。而被报复人会遭到一定的伤害,有可能产生仇恨并反报复。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叹。

皮埃尔·保罗·普吕东,《正义与神圣的复仇追求犯罪》,约1805–1808年

宗教觀

聖經》也有關於復仇的經文,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1章曾提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代表如被另一人冒犯時,最多只能用相同尺度還手,惟相關內容可能只是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迦南(應許之地)時面臨當地外族侵擾時的反應,例如在約書亞記中敘述對耶利哥等外族民眾進行屠殺等(據聖經描述是上帝「不悅」當時外族拜偶像及姦淫罪等「罪惡」行為)。

但到了新約聖經時代,耶穌教訓人們要以憐憫代替報復(《馬太福音》第5章)。

現代社會

在現代文明法律,報仇不是合法殺人的自辯理由,遭侵犯者的權益由法律保障並依法懲治侵犯者,超出法律範圍的受侵犯項不能追究(即以刑罰代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不過,在某些電影小說故事,報仇是英雄行為,尤其是「報父仇」、國仇家恨。

此外,不少經革命政變上台的軍事政府領導人,往往會以各種手段去鎮壓及政治報復反對者及持不同政見者,如逮捕入獄,基於維護政權的法統性,甚至會處決持不同政見者。

一些人將死刑和其他的司法處罰當成平撫受害者對復仇要求、進而得以穩定社會秩序的工具,並認為說廢除死刑會讓受害者轉而尋求法外復仇的途徑,進而導致私刑增加,擾亂社會秩序。[3]

歷史中的復仇

以下是史實中有關復仇的人物或事件:

描寫復仇的作品

復仇是戲劇的常見題材,以下是一些描寫復仇的知名作品或涉及復仇行為的虛構角色:

參看

参考文献

  1. Daladier, Edouard. Daladier, Jean , 编. . Westview Press, 1995: 63. 1995 ISBN 0813319056, 9780813319056.
  2. . Lexico Dictionaries | English. [2019-07-11].
  3. http://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6622/2/fb140220145910.pdf

外部連結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维基文库中的《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條目:Avenger of Blood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Reveng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