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

大西明朝末年民變领袖之一的张献忠在1643年建立的政权

崛起

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接受招安被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1639年,张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成都屠城

初期張獻忠領導的民變軍主要在南方發展,先是控制了湖廣地區,之後又改進攻四川。

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退出成都时,在成都进行大规模的烧杀破坏。同年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肃亲王豪格射杀身亡。大西的官員離開成都時還有700人。到張死時只有25人,大多被他殺死。

联明抗清

张献忠死後,以孫可望為主的大西軍自1647年進佔雲南貴州二省,加以經營、整頓後,成了後來南明軍的後方基地。1652年,永歷朝廷接受西軍部將孫可望、李定國投誠抗清建議,在貴州安隆所設立行轅,西軍改編為南明軍。孫可望等整編了南明其他的武裝部隊,經整編後的南明軍足以和清軍作戰。

綜觀西軍餘部辅佐南明永曆帝抗清数年間(1645年-1651年),南明軍與清軍作戰中,敗多勝少,大批南明的軍隊先後降清。先後丟失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兩廣、兩湖等等領地,地盤盡失。直到以孫可望為主的大西軍加入,再次改變了整個局勢。

孫可望殘暴善妒,心懷大逆之心,與李定國不和,定國屢建戰功,孫可望恐定國威重難制,欲去其兵權。順治十四年(1657年),從貴州引兵入雲南,攻李定國部,因部將倒戈歸李定國,孫可望大敗,率部屬六百餘人降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十一月病死(一說狩獵時為清軍射殺)。

政權

大西君主

廟號 謚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間
太祖
(殘部追謚)
高皇帝 張獻忠
(1606年-1647年)
大順 1644年[註 1]-1646年[註 2]

重要官員

  • 左丞相:汪兆麟,右丞相:嚴錫命
  • 六部:
    • 吏部尚书胡默、户部尚书王國麟、礼部尚书江鼎鎮吴继善、兵部尚书龔完敬、刑部尚书李时英、工部尚书王应龙等
    • 京畿道御史齐之奂
  • 將軍:
  • 五军都督府:
    • 中军府都督王尚礼、前军府都督白文选、后军府都督王自奇、左军府都督马元利、右军府都督张化龙等
    • 水师左右都督:王复臣、王自羽,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

科舉

大西政權雖然只维持了较短的时间,但也曾經在大顺元年(1644年)開科取士一次。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龚济民[註 4] 四川
陳珏[1] 汉阳(今湖北省汉阳县)人
張大受[2][註 5] ?─1644年12月1日 成都华阳县

注释

  1. (崇祯)十七年冬十一月庚寅,即伪位。
  2. 順治三年,獻忠盡焚成都宮殿廬舍,夷其城,率眾出川北,又欲盡殺川兵。偽將劉進忠故統川兵,聞之,率一軍逃。會我大清兵至漢中,進忠來奔,乞為鄉導。至鹽亭界,大霧。獻忠曉行,猝遇我兵於鳳凰坡,中矢墜馬,蒲伏積薪下。於是我兵擒獻忠出,斬之。
  3. 獻忠遂僭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冬十一月庚寅,即偽位,以蜀王府為宮,名成都曰西京。用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王國麟、江鼎鎮、龔完敬等為尚書。養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皆為將軍,賜姓張氏,分徇諸府州縣,悉陷之。
  4. 《状元史话》说状元为龚济民;《科举奇闻》认为状元姓樊,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县)人。
  5. 《状元史话》等视張大受武举状元。

参考文献

  1. 《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87页
  2. 《寄园寄所寄》(引《张献忠乱蜀始末》)、《蜀碧》卷三、《平寇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