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

孤獨死日语:)是指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于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無緣死」,在日本行政機關習慣稱爲「孤立死」,在日本警察死因紀錄中通常被標示為「非正常死亡」(日语:[1]。日本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有孤獨死的事件,并且有展開全國性的調查和研究[2]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二十一世紀,日本由於人口老化少子化離婚率高、鄰里關係疏離、家庭結構改變等因素,陷入無緣社會的境況,獨居老人孤獨死的事件不斷上升,并且已經成爲一個社會問題[3]厚生省自2008年在各地推行「孤立死防止推進事業」以圖控制這個情況的蔓延[4]

統計

目前日本政府并沒有就孤獨死下定義,也沒有進行全國性的調查,各地就孤獨死定義各有不同[5]。孤獨死(孤立死)雖然在整個年齡層都會發生,但是在日本政府文件中,這個描述通常只出現在老齡化議題的相關報告中。

日本民間組織2011年的調查報告中以東京都區部2009年的孤獨死占人口比例,推算出全國有二萬六千個孤獨死事件[註 1][6]

日本政府的《平成30年版高齢社会白書》列出的東京23區65歲以上獨居在家中過世的人數歷年上升。2016年的記錄有3179人,相比10年前上升了六成[7]東京都監察医務院2017年的記錄有3333人,比往年增加了4.8%。2017年全年齡層的獨居過世人數為6444人[註 2],65歲以上老人為4431人,占全體68%。其中65歲以上老人中以男性為多數,有62%[8]

日本讀賣新聞根據2016年19道縣與東京23區孤獨死數據一萬七千人[註 3]來推算全國47都道府縣數量最少為四萬六千人[9]

其中同屬儒家文化圈韓國由於韓國老人自殺率非常高,加上當地人口老化問題,孤獨死事件也很多[10]。 根據大韓民國保健福祉部統計,2013年全國孤獨死死亡人數為1280位,2017年為2010位,升幅有57%[11]

孤獨死徵兆

孤獨死多出現在城市中人口高度老齡化的社區,人口密度低的郊區和農村。地震災區由於社會結構破壞,也是高發地區。孤獨死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死因

孤獨死的死因一般為急性疾病,如中風腦出血等。一些嚴重的家居意外,獨居老人無法獲得及時的救助,也可能因此而過世。

在大型災害,如地震之後,部分老人缺乏看護和支援,加上家人失散或者遇難,安置之後可能會出現孤獨死的情況,如東日本大震災之後,臨時住處過避難生活的老人孤獨死事件不斷增加[12]

自殺[註 4]

相關影視作品

  • 2011年英國電影《生活的夢想》講述倫敦單身女性喬伊斯·文森特在死後三年才被發現的故事。
  • 2012年紀錄片《無人知曉的死亡》(Chronique d’une mort oublié)講述一個瑞士老人在家中死去,兩年半後才被發現[13]
  • 2015年日本廣播協會紀錄片《孤獨死》[14]
  • 2016年新傳媒U頻道紀錄片《边缘人》(Here But Forgotten)的第二集,講述日本孤獨死事件。
  • 2017年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老年公寓清洁队》(UNDERCOVER ASIA: LONELY DEATHS)(YouTube上的)講述在日本專門清理獨居老人死亡現場的清潔公司。
  • 2020年7月首播的中國紀錄片《無人知曉》講述媒體人何潤峰在日本特殊清掃公司實習時的故事。

參考文獻

  • 孤死世代》作者:鵜飼秀德
  • 孤獨死大國》作者:菅野久美子
  • 超孤獨死社會》作者:菅野久美子
  • 《》作者:結城康博
  • 《》作者:結城康博

關聯條目

備注

  1. 數據為高齡者(65歲以上)在家死後兩日沒有被發現。
  2. 過世地點包括自家,醫院,看護所等。
  3. 家中過世,無人發現。
  4. 部分學者,如結城康博認爲在家自殺個案,不歸類為孤獨死事件。

參考資料

  1. REPROZ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5).
  2. 全国社会福祉協議会. 全国民生委員児童委員協議会 , 编. . 1974-09 [202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3. 黃珮瑜. . 香港01. 2018-09-21 [2020-01-28] (中文(香港)‎).
  4. 厚生省. .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5. 石井暖子. (PDF). 新鮮日本. 2012年8月8日, (35): 58–59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7).
  6. ニッセイ基礎研究所. (PDF). 2011年3月: 30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1).
  7. 厚生省. .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8. 東京都監察医務院. .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9. . 読売新聞オンライン. 2018-01-29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日语).
  10. CHOE SANG-HUN.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5-11-03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中文(繁體)‎).
  11. 羅元祺; 翁世航.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05-07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中文(台灣)‎).
  12. 陳慧真. . www.storm.mg. 2019-03-11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中文(台灣)‎).
  13. . 公共電視紀錄片平台. [202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中文(繁體)‎).
  14. . 公共電視紀錄片平台.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2).

外部網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