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

小康,原是儒家的一个哲學概念,最初指大同社会因为人的私欲堕落的结果。後指温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富足的生活狀態。

原意

̻小康概念與「大同」相對,出自《禮記》禮運篇大同章(通常簡稱「禮運大同篇」及「小康篇」)。

「大同篇」:

「小康篇」:

可见在小康社會,每個人只會顧著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非大同社會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当时的儒家思想家认为,小康和大同的区别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不同。

現代含义

現在的「小康」,指的是温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富足的生活狀態。謝東閔於1972年提出「小康計畫」及1979年邓小平所说的“小康之家”,皆以此做為論述基礎。而同時間的香港社會,就有以「小康家庭」、「小康之家」來指代中產階級的講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生活發展階段的標準,恩格爾系數40%到50%為“小康”,该系数越低标志着越富裕。2017年起,中国大陸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0%以下。[1][2][3]

中國共產黨對「小康社會」的詮釋

掛在吉林省吉林站进站大厅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标语。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根據胡錦濤十七大報告,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進一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具體時程其中全面小康社會指標必須達成。

註解

    参考文献

    1. 李可愚; 胡健. 陈星 , 编. .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14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 人民网. . 搜狐. 2019-02-20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3. .
    4. 邓小平 (1994),《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79年12月6日),第237-238页
    5.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含义?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6.
    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