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翹音

平翹音是指存在于漢語方言中的两組對立的聲母。在官話裏/ʦ/、/ʦʰ/、/s/稱爲平舌音,聲母/ʈʂ/、/ʈʂʰ/、/ʂ/稱爲翹舌音

歷史淵源

平翹音的區別源於中古漢語精組聲母(ʦʦʰs等)和莊組聲母(ʈʂʈʂʰtʃʰʂʃ等)、章組聲母(ʨʨʰɕ等)、知組聲母(ʈȶʈʰȶʰ等)的对立,以及韻母介音對莊組、章組、知組聲母的影響。

對立類型

分平翹是中古音音系向現代漢語各方言音系的演變現象。據熊正輝研究,分平翹的演變規律可以分三個類型,分別以三種方言為代表。三种類型的大致規律是[1]

  • 南京型:莊組二、知組、章組基本都變翹舌;莊組三等、精組基本都變平舌。
  • 濟南型:知組、莊組、章組基本都變翹舌;精組變平舌。
  • 型:知組三等、章組基本都變翹舌;知組二等、莊組、精組基本都變平舌。

南京型

老派南京話分平翹舌z、c、s和zh、ch、sh,且和《廣韻中古音有嚴格的演變規律。長江上下游的西南官話江淮官話中,凡是分平翹的方言都屬於南京型。

老派南京話分平翹的規律如下表:

知組二等知組三等莊組二等莊組三等章組精組
-----
遇攝--
止攝開口呼--
止攝合口呼--
流攝--
深攝--
臻攝--
宕攝--
曾攝--
通攝--
假攝--
蟹攝
效攝-
咸攝
山攝
江攝----
梗攝

濟南型

《廣韻》中古音的知組、莊組、章組聲母在標準濟南話中一律演變為翹舌音,精組聲母一律演變為平舌音。粵語的粵北連縣廣西桂平平南等地的粵方言和徽語中的祁門話分平翹音[2],且都屬於濟南型。

濟南話分平翹規律如下表:

知組莊組章組精組

昌徐型

昌黎話徐州話為代表,在這兩個方言中,精組、莊組、知組二等韻和章組三等止攝開口呼的字聲母一律演變為平舌音,知組三等、章組三等非止攝開口呼的字聲母一律演變為翹舌音。

昌黎話和徐州話分平翹規律如下表:

知組二等知組三等莊組章組精組
果攝----
遇攝-
止攝開口呼-
止攝合口呼-
流攝-
深攝-
臻攝-
宕攝-
曾攝-
通攝-
假攝-
蟹攝
效攝
咸攝
山攝
江攝---
梗攝

無規律

很多方言分平翹,但是和中古音無嚴格的對應規律。這主要是由於這些方言受到上面三個類型方言的綜合影響。比如普通話基於北京話,就沒有分平翹的規律,因爲北京話的平翹音受到濟南話和南京話的雙重影響。如“窄”和“嘖”中古音都是側柏,是同音字,都屬於莊組二等梗攝。但是顯然北京話的“窄”受了濟南型方言的影響,白讀成翹舌;北京話的“嘖”受了南京型方言的影響,文讀成平舌。兩字在普通話中也不再是同音字。

不分平翹音

很多漢語方言不分平翹音。

大多數不分平翹的方言把翹舌音的字一律讀成平舌音,比如廣州話韓語的漢字讀音也不分平翹。比如知組三等流攝的“肘”和精組流攝的“走”,任何分平翹的漢語方言都會把“肘”讀成翹舌、把“走”讀成平舌,但是韓語把兩字都讀成주,廣州話把兩字都讀成上聲zau。

東北官話中,一部分方言(如吉瀋片通溪小片,參見瀋陽話)全讀平舌音,一部分方言(如黑松片嫩克小片)多讀翹舌音,部分方言(如哈阜片長錦小片部分)則將兩組音視作自由變體[3][4]

另外湖北宜昌荊州荊門部分地區方言同樣會都把平舌音發翹舌音。

註釋

  1. 熊正輝. . 北京: 《方言》1990年第1期. 1990年2月: 1–10.
  2. 萬波. .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0年7月第51期.
  3. 賀巍,《東北官話的分區》[J],《方言》1986年第3期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汉语方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