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一

揆一荷蘭語1615年-1687年10月17日),直譯為弗雷德里克·科耶特,是一名瑞典貴族、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也是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的第十二任最後一任台灣長官

揆一
Coyett
傳言為揆一的半身像
(實際是巴達維亞總督約翰·馬特索科爾像)
出生1615年
瑞典帝國斯德哥尔摩
逝世1687年10月17日(1687歲-10歲-17)(72歲)
荷蘭共和國阿姆斯特丹
职业第12任台灣長官

生平

揆一於1615年生於斯德哥爾摩,家族起源於布拉邦公國(Brabant),為逃避宗教迫害移居瑞典。瑞典知名外交官彼得·朱利葉斯·科耶(Peter Julius Coyet)是他的大弟,小弟奧托·科耶特(Otto Coyett)在莫斯科有一家玻璃廠。父親吉利斯·科耶(Gillis Coyet)是瑞典國王約翰三世的金匠,後被任命為皇室鑄幣師,1629年移居俄羅斯,後成立鑄幣廠,1634年在莫斯科去世。

進入荷蘭東印度公司後,經歷各種職階,1645年在巴達維亞升任為高級商務專員,1647年被任命為日本出島商館館長,曾於尼可拉斯·維堡擔任臺灣長官時批評費爾勃格郭懷一反荷事件鎮壓政策。

1650年唯一兒子Balthasar Coyett在臺灣熱蘭遮城出生。

1656年6月升為臺灣長官,5個月後臺灣島颱風侵襲,損失慘重。1662年2月10日於鄭成功攻台之役為明鄭王朝鄭成功軍隊圍困9個月後,城內嚴重缺乏食物和飲用水,許多人死於水腫、腹瀉和壞血病,教堂和倉庫裡到處是生病和受傷的人,被迫投降而締和。揆一带着1000多名荷兰人与其眷属離開臺灣,陆续回到巴達維亞(今雅加达),揆一立即受到軍事審判,以失去公司重要財產之罪,被判終身流放班達群島以西的艾一島(Pulau Ai),直到12年後(1674年)揆一的子女、朋友向威廉三世陳情,並以25000荷蘭盾(約合白銀7000銀元9700元)贖出揆一,在威廉特赦下回到荷蘭,同时要求揆一不得再过问任何与东印度公司有关事务,以後住在阿姆斯特丹至於逝世。

著作

1675年以「C.E.S」的署名[1]出版《被遺誤的臺灣》(,英文:Neglected Formosa)一書為自己辯護,譴責東印度公司高層怠忽職守、拒派援軍、遺誤時機,才使他失去臺灣[2][3]。因为派出荷援军的印尼巴达维亚的政务委员之一汉斯普度曼,原是荷驻台湾第四任督,与郑芝龙曾是事业伙伴友人,交待派军只可经过台南但勿上陆作战,不伤故人之子的义行

該書最新中文譯本(第五本)於2011年12月6日由台灣前衛出版社出版,全名《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並特地請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寫導讀[4]

後代

揆一後代麥克與愛德瑞恩現居比利時,曾於2006年訪臺,並遊覽安平等地且祭祀鄭成功,感念300年前不殺先祖之恩[5]

2010年,作家行動藝術工作者黃宏成為促進台灣與瑞典兩國外交,親赴瑞典斯德哥爾摩找尋麥克與愛德瑞恩,並在駐瑞典代表朱文祥的見證下跟兩人親吻瑞典土地[6]

揆一像

安平古堡中設有揆一像。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翁佳音則認為此像應為審訊流放揆一的巴達維亞總督約翰·馬特索科爾(Joan Maetsuycker),而非揆一本人[7]

參考

  1. 現今學界一般認定應指「Coyett et Socii」,即「揆一及其同僚」
  2. 翁佳音,《被遺誤的臺灣》,臺灣歷史辭典(十一畫),2004-05-18
  3.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4. .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5).
  5. 鄭成功以德報怨 荷蘭後代感恩
  6. 台灣阿成 找到荷蘭總督揆一後代
  7. 《臺灣史十一講》,ISBN 9860085021,國立歷史博物館

外部連結

官衔
前任:
康納利斯·西撤爾
台灣長官
1656年—1662年
繼任:
哈爾門·克倫克·范·奧德遜(未到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