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署
教育部體育署(簡稱體育署)是中華民國有關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早之前身為1932年國民政府創立的「體育委員會」,1997年改制為部會級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3年行政院組織再造中降編為教育部附屬機關。其以激發國內體育風氣之養成與選手培育為目標,培育國內年輕選手以提升國內之運動競爭實力,亦指導各地方政府舉辦體育賽事。
教育部體育署 Sports Administration, MOE(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體育署署旗 | |
基本資訊 | |
機關類型 | 中央三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教育部 |
員額 | 126人 |
年度預算額 | 新臺幣48.16億元(2013年) |
授權法源 | 教育部組織法、教育部體育署組織法 |
主要官員 | |
署長 | 張少熙 |
副署長 | 王水文、林哲宏 |
主任秘書 | 葉丁鵬 |
任命者 | 教育部部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6組、4室、1中心 |
任務編組 | 2個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97年 |
前身機關 |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教育部體育司 |
聯絡資訊 | |
地址 | 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朱崙街20號(體育聯合辦公大樓) |
電話 | +886 2 8771-1800 |
網站 | www.sa.gov.tw |
沿革
- 1932年,國民政府創立「體育委員會」。
- 1945年6月9日,《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公布。
- 1973年10月31日,教育部體育司成立。
- 1982年,《國民體育法》修正公布,教育部在體育司之外設置「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
- 1988年10月-1996年,體壇與朝野各界持續呼籲成立體育委員會。
- 1993年3月,「體育聯合辦公大樓」竣工,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及監造,同順營造承造,門牌號碼為臺北市中山區朱崙街20號。
- 1995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召開「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討會」,建議設立「國家體育委員會」,獲得總統李登輝公開表示支持[1]。
- 1997年3月,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連戰核示,由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籌備成立體育委員會事宜,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大洲出任籌備小組召集人。6月26日,行政院會議通過《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7月1日,行政院訂定發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7月16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正式成立。12月30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 1998年1月12日,總統令公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統籌國家體育事務之全國體育行政主管機關。
- 1999年12月29日,總統令廢止《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
- 2000年5月29日,行政院公告廢止《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
- 2012年2月3日,總統令公布《教育部體育署組織法》。
- 2013年1月1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降編改組為教育部體育署。
- 2014年1月15日,總統令廢止《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
組織
- 署長
- 副署長
- 主任秘書
- 副署長
- 行政業務單位
- 綜合規劃組
- 學校體育組
- 全民運動組
- 競技運動組
- 國際及兩岸運動組
- 運動設施組
- 秘書室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歷任首長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主任委員 | |||||||||||
1 | 趙麗雲 | 1998年2月5日 | 2000年5月19日 | ||||||||
2 | 許義雄 | 2000年5月20日 | 2002年1月31日 | ||||||||
3 | 林德福 | 2002年2月1日 | 2004年5月19日 | ||||||||
4 | 陳全壽 | 2004年5月20日 | 2007年1月31日 | ||||||||
5 | 楊忠和 | 2007年2月1日 | 2008年5月19日 | ||||||||
6 | 戴遐齡 | 2008年5月20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教育部體育署 署長 | |||||||||||
1 | 何卓飛 | 2013年1月2日 | 2017年3月1日 | 屆齡退休 | |||||||
代理 | 王水文 | 2017年3月2日 | 2017年3月16日 | 副署長代理 | |||||||
2 | 林德福 | 2017年3月17日 | 2018年6月28日 | 請辭 | |||||||
代理 | 王水文 | 2018年6月29日 | 2018年7月12日 | 副署長代理 | |||||||
3 | 高俊雄 | 2018年7月13日 | 2020年7月12日 | 借調期滿 | |||||||
代理 | 林騰蛟 | 2020年7月13日 | 2020年9月1日 | 教育部常務次長兼任代理 | |||||||
4 | 張少熙 | 2020年9月1日 | 現任 |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
相關組織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
-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
-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2]
- 中華民國保齡球協會[3]
-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4]
-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5]
-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6]
- 中華民國手球協會[7]
- 中華民國柔道總會[8]
- 中華民國滑翔翼協會[9]
- 中華民國劍道協會[10]
- 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11]
- 中華民國健力協會[12]
- 中華民國划船協會[13]
- 中華民國射擊協會[14]
- 中華民國滑雪滑草協會[15]
- 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16]
- 中華民國游泳協會[17]
-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18]
-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19]
- 中華民國舉重協會[20]
- 中華民國帆船協會[21]
-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22]
参考文献
- 新聞稿. . 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5-12-10 [2019-04-29].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今天在這裡舉行「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討會」。登輝承邀參與盛會,感到非常高興。……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進步,體育事務日漸繁重,內容涵括教育、內政、國防、外交、經濟、財政、衛生健康、社會福利、兩岸交流等相關業務,已超越單純的體育範疇。因此,如何提昇體育行政組織架構,以因應二十一世紀國家體育發展的需求,值得大家重視。政府也會審慎研議各位的建議,俾建立合理體制,強化行政效能。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1).
-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1).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1-25).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7).
-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1).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1).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9).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4).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7).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6).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9).
- .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 .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6).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