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

晏阳初英語: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原名兴复阳初,小名云霖,中学时代曾用名遇春(对应英文名:,1921年前后恢复原名),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生平

据《晏氏族谱》记载:“兴复,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九月十七酉时”,即1890年10月26日。但据晏阳初《九十自述》中说:“我一向认为,生于西历1893年10月26日”。父亲晏乐全,字美堂,在当地设立私塾教学,并且懂得中医学,被乡人称为“儒医”。母亲吴太夫人,育有四男三女,晏阳初是最小的孩子[1]

求学阶段

幼年时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和日后的教会教育以及美国的民主教育对晏阳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晏阳初本人曾经提到,“三C”:孔夫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影响了他的一生。

晏阳初四五岁时开始到父亲开设的塾馆念书,接受启蒙教育。晏阳初认为幼年的教育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也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为日后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埋下了“微妙的火种”。由于晏阳读书初勤奋刻苦,有志向上,父亲给他赐字“阳初”,意思是旭日之初。

十三岁时,晏阳初进入内地会传教士开办的天道学堂读书,当时的校长是英国传教士姚明哲牧師(Rev William II Aldis),1906年毕业,经校长推荐到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1910年,因对华美校风的不满而退学,在成都一中学任英语教师。1911年结识了英国青年传教士史文轩,协助他创办辅仁学社。同年9月因保路运动爆发而返回巴中,在巴中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912年夏天,晏阳初返回成都继续在辅仁学社工作,同年年底他接受史文轩的建议,赴香港深造。

1913年他顺利考取香港圣保罗书院,并获得该校英王爱德华七世奖学金,但他拒绝改变国籍而放弃了奖学金。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史文轩(James R. Stewart)在法国战场罹难,晏阳初用James作为自己的英文名以纪念这位好友。同年他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经济学,后获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晏阳初还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

晏阳初自耶鲁大学毕业后,恰逢欧战正酣,1917年中国政府便已向德国宣战,约有二十万华工踏上欧洲战场,1918年毕业后的晏阳初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为欧洲战场的华工提供志愿服务。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代人写信,工作过程中晏阳初萌生了教授华工识字的念头,他尝试着从复杂的中国文字中选中一千个常用字用来教华工识字,后来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劳工报纸《中华劳工周报》。数月后,一名华工寄给晏阳初一封书信,对他表示感谢,并捐出了三年来在法国战场上积攒的三百六十五法郎,这使得晏阳初倍受感动。

1920年,晏阳初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七月因母亲重病而决定中止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提前回国。

中国平民教育运动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将长沙分为52个单位,发动400名小学教师以游行、散发传单等方式宣传平民教育。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一些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间中去。

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京,在文化名人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平教会设立了乡村教育部,经历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会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1940年乡村教育育才院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院长。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国共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在蒋介石处碰壁的晏阳初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他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内战中取得壓倒性胜利,重庆军管会将平教会解散,有中共控制的媒体将晏阳初称为“美帝国主义者的走狗”,将平教会称为“反动组织”。[2]晏阳初离开大陆后,辗转到了台湾

平民教育在世界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不久即离台赴美,在美国他协助南美非洲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家庭生活及晚年

1917年晏阳初在当选耶鲁华人协会会长期间,結識了纽约华人牧师许芹的女儿许雅丽。许雅丽1920年来到上海,在女子体育师范任教。1921年9月23日,晏阳初与许雅丽结为伉俪。1980年8月8日许雅丽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

在晏阳初的晚年,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邀请,他重新获得机会回到中国大陆,于1985年获准访问河北定县,会见了一些亲戚、同仁和校友,并受到了当时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接见。1987年他再次回国访问。1990年1月17日晏阳初病逝于美国

1993年,晏阳初的长女晏群英遵照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送回巴中安葬。1997年晏阳初的陵墓在巴中东郊的塔子山建成。

贡献与影响

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餘年,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当年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等作物引入和培育的良种等仍然广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另外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农村普遍推行的“赤脚医生”以及相关的培养计划,皆承袭自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内容,1990年代后期在中国大陆部分农村推行的村官直选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也无不是在重复当年的定县经验。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在农村建设方面大量借鉴晏阳初的定县经验,农村的进步成为日后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晏阳初移民美国后,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念,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在他的协助下,菲律宾加纳哥伦比亚等欠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类似计划。

晏阳初因其对社会底层的关心以及身体力行地深入农村开展乡村教育的行动受到广泛的尊敬,获得很多荣誉,但是在晏阳初的故乡,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对晏阳初的贡献几乎一无所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念注重教育,提倡逐步改良,这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进的暴风骤雨式的暴力革命相抵触,加之晏阳初身为基督徒,与鼓吹无神论的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格格不入,因而在中国大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官方垄断的文化机构和传媒在宣传中特意回避、淡化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人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而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农民运动和土地改革成果,包括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成果,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推行的二五减租,以及194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行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

直到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态度逐渐松动,中国大陆的人们才开始逐渐重新了解认识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论的价值,一些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如温铁军等甚至将晏阳初在中国大陆中断的乡村教育运动继续下去,成立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研究会非政府组织。总体而言,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和民间正在逐步重新认识晏阳初和他的教育理念。

现在河北定州市仍有以晏阳初命名的定州市晏阳初中学以及晏阳初故居

但是,中国大陆一些学者对晏阳初的宣传严重夸大了晏阳初的贡献和影响。这些夸大包括:晏阳初在1943年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或者1955年晏阳初被《展望》杂志评为“当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晏阳初得到里根总统的高度评价等等。[3] 兹将这些夸大简述如下:

  • 所谓“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43年晏阳初被美国一个民间组织 Kosciuszko Foundation 以“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的名义评选为“Modern Pioneer Scientists”(现代先驱科学家)10人之一。但是这个“奖”的严肃性受到质疑。[4] 这个“奖”受到质疑的主要根据是:评奖委员会说晏阳初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容易掌握的书面汉字系统”,而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容易掌握的书面汉字系统”。其他旁证还包括:颁奖机构没有任何权威性和公信力,以及别的九个“获奖者”的生平传记都完全忽略这个“奖”等等。这个“奖”在中国大陆被夸大成“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的根据是评奖委员会主席通知晏阳初“获奖”的信中将这个“奖”称为“modern revolutionary”(现代革命者)。国内一些学者将“modern revolutionary”翻译成“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本身就是极度的夸大,更何况根据颁奖组织 Kosciuszko Foundation 发布的正式文件,该“奖”应译为“现代先驱科学家”。
  • 所谓“当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1955年美国《展望》(Look)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VIP: The World's 100 Most Important People”,但并不是《展望》杂志评选的。同样被这篇文章列为“当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的还有胡适先生。谈到胡适的时候,这篇文章对胡适先生的评价竟然是“He has invented a simplified Chinese Language, is a great teacher.”(他发明了一种简化的中文语言,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胡适自己在日记里就嘲讽这篇文章“真可以说没有常识了!”(见胡适日记全集 第十卷)。
  • 所谓晏阳初“受到美国总统的高度评价”:中国国内一些学者说晏阳初受到里根总统高度评价的根据是晏阳初收到的由白宫发出的生日祝贺信(Birthday greeting)。里根总统图书馆查到了两次白宫给晏阳初生日祝贺的纪录。一次是1983,一次是1988。1983年那次的生日祝贺信是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员起草的,以电报形式发出。1988年那次是由白宫的通信办公室起草然后用签名机签名之后邮寄出去的。里根总统并没有见过那些生日祝贺信。

所获荣誉

主要论著

  • 《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
  • 《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年)
  • 《十年来的中国》(1937年)
  • 《九十自述》(晏阳初口述,李又宁著,未完成)

注释

  1. 《晏阳初生年考》 晏鸿国 《四川师院学报》,《晏阳初祖籍初考》 晏鸿国 《巴中广播电视报》
  2. 《话说晏阳初》,天津《进步日报》,1950年12月15日,参见读库0705第67页
  3. 轰然跌落神坛的晏阳初新语丝》网站,2013-08-09
  4. 轰然跌落神坛的晏阳初新语丝》网站,2013-08-09

参考文献

  1. 《告语人民》 [美]赛珍珠 著,宋恩荣编,晏阳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ISBN 7-5633-3777-6
  2. 《晏阳初传略》 晏鸿国 编著 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 2005年 ISBN 7-80726-118-8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晏陽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