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禰好忠

曾禰好忠日语: Sone no Yoshitada */?930年-1003年)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官人歌人官位從六位丹後中古三十六歌仙和《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94首作品收錄於敕撰和歌集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曾根好忠集斷簡》在1941年4月1日獲文化廳指定為重要美術品[1][2]

曾禰好忠
曾禰好忠
百人一首歌牌
中古三十六歌仙
《百人一首》歌人
時代平安時代
出生日期延長8年(930)前後
逝世日期長保5年(1003年)前後
日語假名
羅馬字Sone no Yoshitada
別名曾丹後
曾丹
位階從六位
官位丹後
敕撰歌94首
初次收錄拾遺和歌集
家集《好忠集》

生平

好忠父母的名稱和生卒日期均不明,不過根據《曾丹集》中「好忠百首」的序記載,他當時已經年過三十,而且《惠慶集》百首歌的序也提道百首歌是好忠在天德末年(960年或961年)時所創,因此逆算後可以得知他大概生於延長8年(930)或再早幾年,文獻上已知最後出現在長保5年5月15日(1003年6月17日)舉行的太政大臣殿三十講歌合[注 1],也就是說他至少活到70歲以上[4]

貞元2年8月16日(977年10月1日)舉行的三條左大臣前栽合(又稱三條左大臣家歌合)當天[注 2],他作為歌人雖然沒有受到邀請,但是之後他奉命獻上兩首以秋天夜色為題材的和歌以及序文。天元4年4月26日(981年6月1日)舉行的小野宮右衛門督家歌合(又稱小野宮右衛門督君達歌合、故小野宮右衛門督齊敏君達謎合或謎謎合[注 3])中,他則創作了一首和歌。寬和2年(986年)舉行的內裏歌合以及長保5年5月15日(1003年6月17日)舉行的太政大臣殿三十講歌合,他則分別創作了三首和歌[4][7][8]

永觀3年2月13日(985年3月7日),按《今昔物語集》記載,他在沒有獲得邀請的情況下,自行出席了圓融院的子之日御遊[注 4],並且身穿狩衣平兼盛紀時文清原元輔源重之等受邀的歌人一同列席,最終在藤原兼家藤原朝光命令下,數名下級貴族和殿上人拉扯著好忠的衣領,將他趕離場外[11][12],《大鏡》則記載是由藤原實資和藤原朝光下令[13]。不過,按《小右記》記載,當日他其實是有受邀參加的。此外,好忠長期受到平安貴族排斥和蔑視,按《袋草紙》記載,他由於長期擔任丹後掾而被人稱為曾丹後掾、曾丹後或曾丹,對此他嘆息到不知何時可能會被人叫作「」(的縮寫)[4][7][8]

和歌

好忠總共有94首和歌收錄於敕撰和歌集[14],概念上雖然繼承了《古今和歌集》,但是在用法和語法方面則多採用《萬葉集》的古語、俗語、少有耳聞的花草樹木等等,題材上也以自己懷才不遇的經歷、民俗、生活和愛欲等為主,在當時這種標奇立異的歌風遭到藤原長能的批評,按《袋草紙》記載長能稱其為「狂妄之徒」()。儘管如此,他與同時期的代表歌人大中臣能宣源順、源重之和源兼澄等不但關係友好,亦對他們有重大的影響。其中,由好忠所創的百首歌「好忠百首」在和歌史上影響重大,源順、重之和惠慶等人也有參照《好忠百首》來創作各自的百首歌[4][7][8],他為歌壇帶來新氣象的貢獻可媲美和泉式部,其歌風日後則由源俊賴等人所繼承[12]

《百人一首》的入選作是:

新編國歌大觀》版本[15] 全日本歌牌協會版本[16] 嵯峨嵐山文華館版本[17] 中譯[18]
欲渡由良峽
舟楫無影踪
飄飄何處去
如陷戀情中

這首和歌收錄於《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一「戀歌一」,《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1071,詞書是「題不知」()[注 5][15]。此歌看來是繼承了《古今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11)以及《後撰和歌集》的作品(《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90),作為平安時代的作品卻並沒有收錄於《拾遺和歌集》或藤原公任的《拾遺抄》,藤原俊成也沒有採錄此歌,直至《新古今集》才獲得重視,定家也將此歌收錄至《八代抄》以及自筆本《近代秀歌[21]

首句「」的意思是由良的海峽、河口,由良作為歌枕在《萬葉集》時期已有記載(《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210),最初是指紀伊國由良(現和歌山縣日高郡由良町由良港一帶),《八雲御抄》等也認為此歌的首句是指和歌山縣的由良,相信在藤原定家的時期他也持同一見解。然而,實質上並沒有和歌以和歌山的由良海峽為題材,那是因為由良作為港口,行船方面理應並不太困難。對此,繼承了好忠歌風的源俊賴以此歌為本歌取,收錄於《散木奇歌集》內的作品(《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239)則視由良位於丹後國與謝郡,鑑於好忠長年擔任丹後掾,因此契沖認為僅有此歌中的由良是指位於丹後的由良(現京都府宮津市由良川若狹灣一帶)[21][22][23][24]

第二句「」是指正在渡過(由良)的船夫。第三句「」中的「」是指,關於「」的意思,《吉田本古注》、《改觀抄》、《假庵抄》和《百人一首新抄》解讀成(水流把)船槳沖走,《百人一首增注》、《百首異見》、《百人一首一夕話》和《百人一首峯梯》則解讀成船槳被折斷,《經厚抄》和《美濃抄》解讀成丟掉船槳,《宗祇抄》之後的二條派則解釋為失去了船槳。如果將「」當成是自動詞的話,一般作為格助詞用於他動詞的「」的用途便存疑。對此,石田吉貞以及鈴木知太郎將其視作間投助詞,石田提出在《古今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38和976)以及《後撰集》的作品(《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92)均有類似的例子。此外,佐佐木信綱金子武雄安東次男等人則認為是指楫緒,全句的意思是指綁著船槳的繩子斷掉,第三句為止採用了序詞手法。第四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去何從,承接了前半部分的同時,也連接了末句,一語雙關。末句「」的意思是戀情的進展,其中「道」是為了加強與「」、「」和「」的連接而來的緣語,「」是《新古今集》的寫法,《百人一首》中寫作「」。此外,九條良經以此歌為本歌取的作品同樣收錄於《新古今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73),萩原朔太郎則形容此歌聲調優美,恍惚感覺到自己乘船後漂流於浪花之間[15][25][23][26][24][27][28]

家集

好忠的家集是《好忠集》,又稱《曾禰好忠集》、《曾丹集》,一卷,由他人撰寫而成,推測成書於平安時代末期(《後拾遺和歌集》至《金葉和歌集》時期),結構上分為「每月集」(又稱三百六十首和歌)、「好忠百首」、「連歌」()、「源順百首」以及後人增補的和歌,以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藏傳二條為氏筆本為例,收錄歌數按順序,「每月集」是368首(其中4首為長歌)、「好忠百首」是102首、「連歌」()是13首、「源順百首」是100首,而後人增補的則是三首,總共586首和歌。其中,大約在天祿2年(971年)寫成的「每月集」以每日一首的方式,再以月份、季節等來劃分,在四季的最初各配置長歌和反歌,以歌日記的形式來反映好忠的生活,整體上以好忠控訴自己懷才不遇為基礎。其次,「好忠百首」是他在30多歲時候所創的百首歌的最初的成品,一開始是韻文序,然後是四季歌以及戀歌(春天11首,其餘各10首)、從習字歌安積山》和《難波津》各取一字構成的藏頭歌31首、以天干、神和方位為題材的物名歌20首[注 6]。其三,「連歌」()是指將前一首和歌的末句當成是下一首和歌的首句,以接龍的方式串連下去的作品,家集同時記載道他將這些「連歌」獻給了圓融院。其四,「源順百首」是呼應了「好忠百首」形式的百首歌,關於作者的說法,分為源順和好忠兩派,以源順為作者的說法較為有力。最後由後人增補的和歌則推測是在家集成書後才補上[4]

家集分為三系統,彼此之間差異不大,推測本身均源於同一版本。首先,第一系統是流布本系,由於流傳得最為廣泛而得名,總共收錄了586首和歌,其中有4首是為長歌,以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藏傳二條為氏筆本為首,傳二條為氏筆本是在鎌倉時代中期手抄葉室光俊藏書的版本,為完整的《好忠集》中歷史最悠久且狀態良好的版本,為一冊長23.6厘米,寬18.6米的列帖裝,封面是縹色墨流鳥之子紙,估計曾經在近世中期時改裝過。正文同樣採用鳥之子紙,一面十行,詞書和序隔兩個空格,和歌則以一首兩行的形式寫成。此外,桃園文庫本、尊經閣文庫本、狩野文庫本、《群書類從》本、元祿八年版本(契沖)、寶永元年版本和文化年間版本(《標注曾丹集》)均屬於此系統。第二系統是異類本系(異本系),以宮內廳書陵部藏傳冷泉為相筆本為首,成書於鎌倉時代末期,收錄歌數是583首,內容結構上與第一系統差異不大,《新編國歌大觀》在編寫時以傳冷泉為相筆本為基礎修補了第479首至第482首和歌,其中第481首和歌本來並不存在於傳二條為氏筆本,高松宮家藏本和谷山茂藏本也屬於此系統。第三系統是古筆切,又稱為曾丹集切,分為卷子本切和枡形本切[注 7],成書於平安時代末至鎌倉時代初之間,傳出自於西行手筆,正文與第二系統較為接近,卷子本總共有11面106首,枡形本切則是3面6首,總共為14面112首。另外,《新編國歌大觀》和《私家集大成》以傳二條為氏筆本為底本,《私家集大成》另外以《曾禰好忠全集(上)(下)》的版本同時收錄了古筆切,《平安鎌倉私家集》則以傳冷泉為相筆本為底本[31][22][4]

參考資料

註解

  1. 三十講是指將《法華經》28部,加上開經《無量義經》以及結經《普賢經》,總共30部經文,每天講解一部或早晚各講解一部,為期一個月或半個月的法會[3]
  2. 前栽合是指將參加者分成左右兩邊,以各自創作的前栽以及和歌來分出勝負的歌合[5]
  3. 謎謎合是指將參加者分成左右兩邊,互相通過解答謎題的方式來定勝負的遊戲,有時會以歌合的形式進行[6]
  4. 子之日的意思是子日,尤其指正月最初的子日[9],御遊則是指在宮中舉行的管絃催馬樂吟誦等的大會[10]
  5. 詞書是指該和歌的主題和寫作動機等相關事宜[19],題不知則是指相關事宜不明,亦有可能是因為沒有記錄的價值而省略掉[20]
  6. 物名歌是將某些事物隱藏於和歌內的作品[29]
  7. 枡形本是指像一樣呈正方形的書[30]

參考

  1. - 日本國指定文化財等數據庫(文化廳(日語)
  2. - 日本國指定文化財等數據庫(文化廳(日語)
  3. - Kotobank (日語)
  4. 藤岡忠美. . 4. 岩波書店. 1984-07-20: 52–53、56–57. ISBN 978-400-080064-8 (日语).
  5. - Kotobank (日語)
  6. - Kotobank (日語)
  7. 神作光一. . 犬養廉井上宗雄大久保正、小野寬、田中裕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 (编). . 明治書院. 1986-03-20: 1036–1037. ISBN 4-625-40029-5 (日语).
  8. 有吉保. . . 櫻楓社. 1982-05-25: 671–672. NCID BN00369505 (日语).
  9. - Kotobank (日語)
  10. - Kotobank (日語)
  11. 馬淵和夫國東文麿、稻垣泰一 (编). . . 今昔物語集.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 38 JapanKnowledge (小學館). 2008-12-24: 156–159 [2002-06-20]. ISBN 978-409-658038-7 (日语).
  12. - Kotobank (日語)
  13. 橘健二、加藤靜子 (编). . . 大鏡.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 34 JapanKnowledge (小學館). 2007-08-05: 416–417 [1996-06-20]. ISBN 978-409-658034-9 (日语).
  14. - Kotobank (日語)
  15. . . 新編國歌大觀 1 (角川書店). 1983-02-08: 238. ISBN 4-040-20112-4 (日语).
  16. (PDF). 全日本歌牌協會. [2021-02-03] (日语).
  17. . 嵯峨嵐山文華館. [2021-02-03] (日语).
  18. 劉德潤.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9-12: 143 [2007-06]. ISBN 978-7-5600-6675-2 (中文(中国大陆)‎).
  19. - Kotobank (日語)
  20. - Kotobank (日語)
  21. 吉海直人. . 角川選書 516. 角川學藝出版. 2012-11-25: 134–136. ISBN 978-4-04-703516-4 (日语).
  22. . . 新編國歌大觀 3 (角川書店). 1985-05-16: 453、877–878. ISBN 4-040-20132-9 (日语).
  23. 有吉保 (编). . 講談社學術文庫 614. 講談社. 1986-02-05: 196–197 [1973-11-10]. ISBN 4-061-58614-9 (日语).
  24. 小町谷照彥. . 文英堂. 2013: 54 [1994-09-20]. ISBN 4-578-00364-7 (日语).
  25. 島津忠夫. . 角川文庫角川索菲亞文庫. 2618、A290-1. KADOKAWA. 2018-02-25: 104–105 [1969-12-10]. ISBN 978-4-04-404001-7 (日语).
  26. 鈴木日出男. . 摩文庫. . 摩書房. 1990-12-15: 102–103. ISBN 4-480-02510-3 (日语).
  27. 鈴木日出男、山口慎一、依田泰. . 文英堂. 2014-12-10: 72–73. ISBN 978-4-57-824503-2 (日语).
  28. . . 新編國歌大觀 5 (角川書店). 1987-04-10: 933. ISBN 4-040-20152-3 (日语).
  29. - Kotobank (日語)
  30. - Kotobank (日語)
  31. 神作光一. . 1. 明治書院. 1985-01-30: 818–819 [1973-11-25]. NCID BN01771828 (日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曾禰好忠
  • -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和歌數據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