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鸝
李鸝(英文名︰Li Lei, Lillian),香港出生的八十後,曾於華英中學讀書。是香港慈善機構「龍耳」[1]以及《特教平權》的共同創辦人,亦是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就業小組委員會委員(2014-2015)。
李鸝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英屬香港 |
教育程度 | 華英中學 |
父母 | 父:李光興 |
亲属 | 二妹:李菁 三妹:李蓉蓉 |
李鸝的二妹李菁,是1999年的聾人狀元,但畢業後卻因弱聽問題,而找不到工作,也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最後於2008年3月1日自殺身亡。而在妹妹死後,家人也不能根據死者本人的意願安排後事,亦令李鸝感到痛心。而她外婆曾向家人提過喪禮安排,令家人在安排後事時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摸索,也完成了外婆的最後心願[2][3],這些,都使李鸝萌起了搞「最後派對」的計劃,在籌備了3、4年後,終於2013年在自己創立的「光靈有限公司」中,推出相關服務[4][5]。
同年,她在某集團工作,集團其中一個業務為養髮社企,積極聘請聾人及弱聽人士。2014年此養髮社企其中一名職員控告李鸝傷人,並於同年8月被定罪。後李鸝上訴,高等法院於2015年2月指原審裁判官的事實裁斷不合理,法官亦同意其定罪不穩妥,判她上訴得直[6][7]。
簡歷
2008年3月,李鸝的胞妹李菁是一名弱聽人士,曾於美國留學,在香港嶺南大學完成學士課程,曾代表香港以及美國學校贏得棋藝獎項,因長久在社會找不到工作和自己的價值,選擇輕生[8][9]。
2008年7月,與邵日贊成立慈善機構「龍耳」,協助聾人及弱聽人士融入社會。李鸝的父親李光興是榮譽顧問之一。
2009年3月,為「龍耳」進行首次的義賣籌款,出售李菁的舊書、聾人及弱聽人士所製的飾物及有機食物等[10]。
2010年10月,曾志偉和戚美珍為了協助聾人及弱聽人士就業[11][12],他們透過《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參加民政事務總署推行之「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13],便成功開設社會企業素食餐廳《樂農》。該餐廳並透過「龍耳」聘請聾人及弱聽人士,李鸝向傳媒表示,聾人及弱聽人士融入社會的最大障礙是溝通問題,無論在學或投身社會工作時都遇到不少困難。只要抱著平等和包容的態度對待聾人及弱聽人士,他們也能很快融入社區[14]。
2011年1月,接受香港貿易發展局的訪問時表示,在一些大型展覽活動完畢前,會收集由展商捐出的展品,透過他們的義工交給龍耳。龍耳會在一些籌款活動中進行義賣,所得的經費用作營運基金,用來製作小冊子、宣傳單張及咭片等[15]。
2011年4月,在《無聲對話工作坊》的活動接受訪問時表示,很多聾人及弱聽人士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從事飲食的工作也有不少,但就業情況就未如樂觀。工作能力跟正常人一樣,但聾人的失業率卻有五成多,與現時超低的百分之三點幾的失業率相差甚遠[16]。
2012年2月,接受新城財經台的訪問,講述「龍耳」的背景、服務宗旨及服務對象等[17]。
2012年4月,接受亞洲電視節目《ATV2012感動香港人物推選》的訪問,講述成立「龍耳」的原因[18]。
2012年6月,接受文匯報的訪問,她表示自己的妹妹當年就因為「聾」,而在求職路上面對諸多困難,最終選擇輕生這條不歸路,能夠讓殘障人士融入社會,才是真正的幫助[19]。同時亦接受大公報訪問, 她稱自己意識到,做人別太執著,要有同理心,一家人在悲劇發生以後,體諒多了。除了為「龍耳」會員服務,亦當了善終組織贐明會的義工,探望臨終病人[20]。
2012年7月,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僱主普遍擔心聾人及弱聽人士與其他同事溝通有困難。「龍耳」會為願意聘請聾人及弱聽人士的公司提供支援,包括探訪及教授手語[21]。
2012年10月至11月,「龍耳」及「我讚!」舉辦「蠟跡」讚賞大行動[22],她接受訪問時表示,這項活動將收集逾千個代表聾人顏色的湖水藍手蠟,於11月拼砌成大型讚賞手語作展覽。她期望藉工作坊讓學生多了解、尊重和接納聾人及弱聽人士[23][24]。
2013年6月,接受蘋果日報的訪問,講述創辦「龍耳」的原因及面對的困難[25]。
2013年7月,失明及弱聽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曾芷君,取得3科5**的成績[26],令社會關注殘障人士就業難的問題[27]。李菁胞姐李鸝表示殘障人士即使學歷高亦難找工作,顯示社會仍然歧視他們[28]。她亦表示有不少老闆開始願意聘請聾人及弱聽人士[29][30],但仍要繼續努力,爭取社會改變[31][32]。
2013年8月,接受壹週刊訪問,她成立聾人組織「龍耳」,推廣手語教育,替聾人就業配對。她多年以後才發現,妹妹是自殺,也是被社會集體謀殺的[33][34],也接受鳳凰衛視香港台節目「時事大破解」訪問,探討殘障人士就業問題[35]。
2013年9月,接受無綫電視互動新聞台節目「周未主播室」的訪問,探討聾人及弱聽人士的就業問題及困境、而社會又可以如何提供幫助[36]。
2013年9月,她與其他委員一起創立《特教平權》的慈善團體。
2013年10月,李鸝接受香港有線電視訪問,她表示李菁曾形容自己是一條沒有耳朵的龍,最後選擇放棄生命。她將喪妹之痛化為原動力,成立慈善機構「龍耳」,幫助更多同樣有聾人及弱聽朋友[37]。也接受無綫電視《今日VIP》的訪問,指出社會對聾人及弱聽人士的關愛仍然不足,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機會[38]。同時亦接受《我的聾人朋友》的作家陳意軒的訪問,她指出李菁自殺源於得不到認同,「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還有就是這個社會上認同,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賺不到錢,你就沒用了」[39]。
2014年4月,接受香港電台節目「有缺無憾話人生」訪問,講述殘疾大學畢業生尋找工作艱難的經歷,探討社會政策如何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前路[40]。
2014年7月,接受信報的訪問,談及殘疾人權利公約及融合教育在香港實行的情況[41]。
2014年9月,她表示聾人擁有使用手語的權利,也談及有中小學參加「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以口語及手語同時教學。她形容,「班上會有健聽和聾/弱聽小朋友,一起學習。學生們更明白甚麼叫平等對待每一個人,這才是教育應做的事。」[42]
2016年1月,出席《聆聽無聲世界》的電台節目,講述「龍耳」的成立故事與聾人服務的發展[43]。
2016年11月,她再次講述與家人的關係及心路歷程[44]。
2017年2月,在香港電台的《香港家書》中,分享了她寫給已離世的二妹李菁的家書。[45]
參考資料
- . 文匯報 (香港). 2012-06-04 [2012-06-06] (中文(香港)).
- . 文匯報 (香港). 2014-06-17 [2015-02-15] (中文(香港)).
- . 文匯報 (香港). 2014-06-17 [2015-02-15] (中文(香港)).
- . 明報. 2014-12-01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中文(香港)).
- . 明報. 2014-12-01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中文(香港)).
- . 東方日報. 2015-02-05 [2015-02-10]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5-02-06 [2015-02-10]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08-03-02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大公報. 2008-03-02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太陽報 (香港). 2009-03-02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香港商報. 2010-12-06 [201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中文(香港)).
- . 文匯報 (香港). 2010-10-05 [201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10-05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12-19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香港貿易發展局.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新報. 2011-04-23 [201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中文(香港)).
- . 新城財經台. 2012-02-29 [201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
- . 亞洲電視. 2012-04-14 [2012-04-14] (中文(香港)).
- . 文匯報. 2012-06-04 [2012-06-06] (中文(香港)).
- . 大公報. 2012-06-10 [2012-06-10]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2-07-08 [2012-07-10] (中文(香港)).
- . 晴報. 2012-10-18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 (中文(香港)).
- . 星島日報. 2012-10-18 [2012-10-21] (中文(香港)).
- . 大公報. 2012-11-05 [201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6-29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中文(香港)).
- . 頭條日報. 2013-07-17 [2013-07-17] (中文(香港)).
- . 經濟日報. 2013-07-17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7-17 [2013-07-17] (中文(香港)).
- . 經濟日報. 2013-07-18 [2013-07-20] (中文(香港)).
- . 晴報. 2013-07-19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9)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7-16 [2013-07-16] (中文(香港)).
- . 有線新聞. 2013-07-16 [2013-07-16]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8-01 [2013-08-04] (中文(香港)).
- . 壹週刊. 2013-08-01 [2013-08-04] (中文(香港)).
- . 鳳凰衛視. 2013-08-28 [2013-08-30] (中文(香港)).
- . 無綫新聞. 2013-09-01 [2013-09-01] (中文(香港)).
- . 香港有線電視. 2013-10-08 [2013-10-09] (中文(香港)).
- . 無綫電視. 2013-10-30 [2016-02-13]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10-07 [2013-10-09] (中文(香港)).
- . 香港電台. 2014-04-11 [2014-04-25] (中文(香港)).
- . 信報. 2014-07-07 [2014-09-18] (中文(香港)).
-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09-17 [2014-09-18] (中文(香港)).
- . 香港電台. 2016-01-12 [2016-03-11] (中文(香港)).
- . 明報. 2016-01-18 [2016-11-25] (中文(香港)).
- . 香港電台. 2017-02-11 [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