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耳

龍耳英語:),於2008年成立,為香港慈善團體,目的旨在凝聚聾人及弱聽人士的自強力量,能夠共融社會,並且透過聚會和手語訓練等活動,促進健聽與聾人互相了解;令聾人及弱聽人士能更容易融入主流社會,讓他們享有發揮潛能、自我實現及平等的發展機會。

龍耳
Silence
龍耳
成立時間2008年
創始人李鸝[1]
邵日贊
類型香港慈善團體
目標凝聚聾人及弱聽人士的自強力量,
建設聾健共融社會
地點
口號龍耳精神 積極人生
網站http://www.silence.org.hk

龍耳現為香港公益金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世界聾人聯合會[2]會員及惠施網認可的慈善機構成員。龍耳創辦人為李鸝邵日贊,他們接受多個電視節目[3][4][5]及多份報章的訪問[6],講述成立龍耳的原因。

在2019年,龍耳與活蘭印度素食餐廳合辦慈善午餐及晚宴、網上捐款、設置捐款箱等,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名譽秘書長特意安排將這次活動列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項目的世界紀錄之一,該活動達到了「目標10:減少不平等」並成功籌募善款至110,000港元[7]

主要項目

進行手語推廣活動,包括舉辦手語班、組織手語歌小組進行表演,以及舉辦講座介紹聾人文化,與機構和學校合作推廣手語等。另外,龍耳亦就不同方面協助聾人及弱聽人士就業,包括轉介餐飲業工作給聾人及弱聽會員,承接設計工作給聾人設計師[8]

代表聾人及弱聽會員會員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會面,探討聾人及弱聽人士求職的困難[9],向香港政府提供意見[10][11]手語翻譯義工訓練課程、籌辦聾人節、與社會企業合作籌辦餐廳,以協助及培訓聾人及弱聽人士就業等等。

設立辦事處

龍耳(白田)聾人及弱聽綜合服務中心

龍耳在成立初期,並沒有固定的辦公地方,團體活動亦經常因為租借場地困難而難於進行。有見及此,龍耳於2010年6月正式向房屋署申請正式辦公場所,並於2011年6月成功在石硤尾白田邨設立了龍耳(白田)聾人及弱聽綜合服務中心,為聾人及弱聽會員提供支援服務[12]

支援服務

龍耳致力為有需要的會員提供就業轉介、講座及輔導等服務,讓他們能夠融入社會。

為電視台提供手語傳譯

在「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電視辯論」及「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辯論」中,龍耳派出手語翻譯員,在電視直播期間,提供即時手語傳譯,讓聾人及弱聽人士明白辯論內容[13]。此外,龍耳亦為亞洲電視節目「感動香港」、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早辰。早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及無綫電視新聞節目「手語新聞報道」提供即時手語傳譯

世界盃足球賽

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與奧海城合作,首次在商場為聾人及弱聽人士提供「手語旁述世界盃」,使聾人及弱聽人士能靠手語,在直播賽事中獲取即時資訊,例如戰術運用及場內外突發事件等[14][15]

即時視像翻譯服務

推出專為聾人及弱聽人士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該程式設有各項最新消息、供龍耳會員預約視像翻譯及即時視像翻譯服務等。

就業輔導

為了協助聾人及弱聽人士尋找工作,龍耳會因應就業市場的人手需求和會員的興趣,開辦不同的培訓課程例如美甲、圖書館、花藝、咖啡沖調等課程,並為僱主提供支援。除了擔當溝通橋樑外,亦會為機構的入職導向活動提供手語翻譯服務,並為僱員開辦手語班等[16]

親職無障礙–聾人父母支援服務

為聾人家長提供各類支援服務,以增強家庭凝聚力並促進親子關係,例如推出《快快樂樂做父母》的手語育嬰指南,教導聾人家長正確照顧初生孩子的技巧[17][18]。除了舉辦親子講座、工作坊、社交及康樂活動,受訓的義工將定期進行家訪並提供適當的支援。

龍耳電視

龍耳旗下一間網絡媒體,於2014年12月成立。以香港手語為本的網上電視頻道,並配上中文字幕,透過網上平台向聾人及弱聽人士定期發放時事和生活資訊。

籌款活動

龍耳的運作經費,是透過個人或團體的捐款或捐贈物品,與公司或機構合作舉辦籌款活動等。此外,龍耳被評為值得捐助的香港慈善團體之一[19]

龍耳已加入監察慈善組織網站──明施慎選,在網上公開機構的核數報告、籌款目標和受惠對象等資料,讓公眾得悉其真正需求和跟進善款去向[20][21]

收集捐贈物品

2011年1月,得到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支持[22],在一些大型展覽活動完畢前,收集由展商捐出的展品,透過他們的義工交給龍耳。龍耳會在一些籌款活動中進行義賣,所得的經費用作營運基金,用來製作小冊子、宣傳單張及咭片等[23]

與集團合作舉辦活動

2011年4月信和集團在旗下香港黃金海岸酒店舉行「復活節Cupcake帽子巡禮」活動,展示由香港藝術家設計的Cupcake,並於集團旗下之皇家太平洋酒店香港黃金海岸酒店港島太平洋酒店城市花園酒店製作愛心Cupcake作義賣,為龍耳籌款[24][25]

協助專業團體舉辦活動

在2012年1月8日,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ACCA)舉辦慈善同樂日的活動[26],大會以「ACCA慈善同樂日十五週年.和諧社會.以愛互通」為主題。龍耳協助設立攤位遊戲,以配合宣揚和諧社會的訊息。慈善同樂日亦舉行人力車慈善籌款比賽,參賽者穿上不同主題服飾,競逐多個獎項。比賽籌得的部份善款,會捐助龍耳所推行之社會服務項目[27]

舉辦「無聲有星顯才華」T恤義賣活動

2012年7月14日,得到信和集團的支持,在屯門市廣場舉行「無聲有星顯才華」T恤義賣活動[28][29],邀請了草蜢組合蘇志威蔡一智蔡一傑亞洲小姐張家瑩顏子菲林紫君出席,各人並穿著慈善T恤行貓步,草蜢更為自己設計的T恤親筆簽名留念,為龍耳籌款[30]

慈善步行籌款暨聾健同樂日

2015年9月20日,舉辦第一屆龍耳慈善步行籌款暨聾健同樂日,目的是籌募經費。此外,影視紅星張智霖擔任龍耳手語大使,推廣手語及聾人文化,宣揚聾健共融的信息[31][32]

推廣活動

龍耳以促進聾人及弱聽人士就業,打破健隔膜為目標。近年積極進行一連串的推廣活動。

足球友誼賽

為發展公眾教育及推廣活動,龍耳致力在大眾傳媒中將「聾健共融」的信息宣揚出去。在2009年,龍耳與影視發行公司舉辦了電影聽說》首映禮[33]。在此次籌辦首映禮,邀請香港明星足球隊包括許志安吳家樂與龍耳的聾人及弱聽會員進行足球友誼賽[34][35],並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影視明星曾志偉羅慧娟立法會議員梁耀宗正言匯社張超雄田徑項目傷健運動員蘇樺偉等人的致函支持[36][37],亦得到多家報章報導,向社會大眾推廣「聾健共融」的理念。

聾人粵劇團‬

‪在2015年,龍耳‬成立聾人粵劇團,培訓出一班傑出的粵劇學員,利用精彩及靈活的手語演繹《‪鳳閣恩仇未了情‬》。‪手語粵劇除了為聾人帶來機會一登舞台外,更重要是透過將粵劇手語化,讓聾人能夠一同平等地欣賞和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學習傳統價值。聾人粵劇團未來將會繼續將主流粵劇故事翻譯成成為手語版本,以及出版手語粵劇光碟,讓更多人能接觸手語粵劇,發揮聾健共融的精神[38][39]

聆聽無聲世界‬

龍耳為了宣揚聾健共融的理念,遂向香港電台申請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該項目最後以180票成功獲得該計劃的資助,製作一連13集《聆聽無聲世界》的電台節目,並於2016年1月至4月在香港電台數碼31台播放。

推廣手語普及化

龍耳視手語為聾人生活、教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電影《聽說》男女主角彭于晏陳意涵到港宣傳期間,龍耳派出手語導師,教授他們簡單手語,拍攝一系列十集《手語教室》片段[40],於2009年11月每天早、午、晚時段,於亞洲電視平台上播放,亦舉辦手語課程[41],希望藉此加強公眾對手語的認識。

2011年7月,龍耳與突破機構合作拍攝一輯短片[42],首次用手語去演繹一篇文章的內容。不但讓公眾欣賞這篇文章外,也讓公眾認識手語。

在公民教育基金贊助下,龍耳於2011年培訓了10 位以手語作為母語的導師,為華員會、信和集團、入境處義工隊、領展伊利沙伯醫院互勉會及深水埗警區等提供手語課程。該課程已為超過100名前線工作人員接受手語訓練。他們已掌握簡單的手語溝通技巧,能夠為聾人及弱聽人士服務。完成手語課程前線工作人員包括警察、病人互助組織、入境處人員、酒店員工及商場客戶服務員,他們於2012年1月8日出席「聾健關愛綜合嘉年華」向公眾推廣手語無障礙服務。希望透過這項活動鼓勵商界為顧客提供手語服務,亦建議香港政府增撥資源支持手語教育,在政府部門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建構一個真正無障礙的社會[43]

宣傳聘用聾人及弱聽人士

龍耳致力向企業或公司宣傳聘用聾人及弱聽人士。在2010年10月,曾志偉和戚美珍為了協助聾人及弱聽人士就業[44][45],他們透過《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參加民政事務總署推行之「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46],《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亦給予支持[47],便成功開設社會企業素食餐廳《樂農》。該餐廳並透過龍耳聘請聾人及弱聽人士[48],希望此舉能夠鼓勵其他企業聘用聾人及弱聽人士,讓他們能夠發揮所長。

發展生命教育

透過多元化的文化、藝術、康樂活動,照顧會員的身心靈發展,藉此發揮聾人及弱聽會員潛能、建立自信及溝通社交能力。

細聽我心聲

在2010年舉辦《細聽我心聲》的徵文比賽,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李菁聾健共融基金》的資助,亦得到《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 303 區青年獅子區會》的支持。比賽的目的是讓聾人及弱聽學生及在職人士藉著自身的經歷,表達聾人及弱聽人士的心聲,並藉此推廣融合教育的理念。《細聽我心聲》為香港第一本由聾人及弱聽人士寫下他們過往求學及家長陪伴聾人子女的心路歷程之書刊[49],一眾得獎聾童及家長期望各界可透過他們的作品多了解聾人。

自從《細聽我心聲》的書刊推出後,引起社會上很大的迴響,此書刊獲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委任的一個委員會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上載其網頁[50]

由於反應熱烈,《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 303 區青年獅子區會》和龍耳於2011年再度合作,再次舉辦《聲空奇遇》徵文比賽,希望藉著一系列的活動宣揚共融訊息,透過文字讓社會大眾了解聾人及弱聽人士的心聲,鼓勵社會大眾以積極正面的文字,勉勵聾人及弱聽人士活出積極及精彩的人生,為社會大眾與聾人及弱聽人士創造彼此溝通和了解的機會。

【用心聽 聾健共融】通識教材套

在2013年,龍耳製作【用心聽 聾健共融】通識教材套,希望透過結合聾人及弱聽人士生活經驗、社會機構的服務經驗及社會諸事百態以梳理出聾人及弱聽社群生活上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並透過資料的整理,讓學生能夠從中了解社群的特徵及生活文化,從而培養出公民視野,推動社會發展[51]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明報. 2016-01-18 [2016-11-25] (中文(香港)‎).
  2. .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英语).
  3. . 鳳凰衛視. 2016-06-04 [2016-06-17] (中文(香港)‎).
  4. . 無綫新聞. 2014-01-14 [2012-04-16] (中文(香港)‎).
  5. . 亞洲電視. 2012-04-14 [2012-04-14] (中文(香港)‎).
  6.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6-29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中文(香港)‎).
  7.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2019-11-24] (英语).
  8. . 大公報. 2017-05-21 [2018-06-05] (中文(香港)‎).
  9.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1-10-28 [2011-10-28] (中文(香港)‎).
  10. (PDF). 香港立法會. 2010-03 [2011-01-01] (中文(香港)‎).
  11. . 文匯報 (香港). 2009-02-24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中文(香港)‎).
  12.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08-01 [2013-08-04] (中文(香港)‎).
  13. . 爽報 (香港). 2012-03-2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9).
  14. . 無綫新聞. 2014-06-01 [2014-09-18].
  15.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06-26 [2014-09-18].
  16. . 明報. 2013-04-26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9).
  17. . 大公報. 2015-08-08 [2015-08-09] (中文(香港)‎).
  18. . 頭條日報. 2015-08-08 [2015-08-09] (中文(香港)‎).
  19. . 星島日報. 2011-08-05 [2015-08-30] (中文(香港)‎).
  20.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1-10-23 [2011-11-04] (中文(香港)‎).
  21. . 星島日報. 2013-03-01 [201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4) (中文(香港)‎).
  22. . 香港貿易發展局. [2011-07-17] (中文(香港)‎).
  23. . 香港貿易發展局. [2011-07-17] (中文(香港)‎).
  24. . 香港商報. 2011-04-01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 (中文(香港)‎).
  25.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1-04-24 [2012-01-05] (中文(香港)‎).
  26. .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2-01-08 [201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中文(香港)‎).
  27. . 明報. 2012-01-04 [201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香港)‎).
  28. . 優酷網. 2012-07-15 [2012-07-21] (中文(中国大陆)‎).
  29. . 新浪網. 2012-07-15 [2012-07-21] (中文(香港)‎).
  30. . 文匯報. 2012-07-15 [2012-07-21] (中文(香港)‎).
  31. .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5-09-20 [2015-09-21] (中文(香港)‎).
  32. . 有線寬頻. 2015-09-20 [2015-09-21] (中文(香港)‎).
  33. . 網易. 2009-11-25 [2011-01-01] (中文(中国大陆)‎).
  34. . Youtube. 2009-11-20 [2011-01-01] (中文(香港)‎).
  35.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11-05 [2011-01-01] (中文(香港)‎).
  36. (PDF). 龍耳. [2011-01-01] (中文(香港)‎).
  37. . 蘋果日報 (香港). 2009-11-29 [2012-01-07] (中文(香港)‎).
  38. . 無綫新聞. 2015-05-22 [2015-05-28] (中文(香港)‎).
  39. . 東網電視. 2016-07-23 [2016-07-24] (中文(香港)‎).
  40. . Youtube. 2010-12-18 [2011-01-02] (中文(香港)‎).
  41. . 龍耳. 2011-01-05 [2011-01-20] (中文(香港)‎).
  42. . 突破機構. 2011-07-21 [2011-07-28] (中文(香港)‎).
  43. . 成報. 2012-02-05 [201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4) (中文(香港)‎).
  44. . 香港商報. 2010-12-06 [201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中文(香港)‎).
  45. . 文匯報 (香港). 2010-10-05 [201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中文(香港)‎).
  46.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10-05 [2012-01-07] (中文(香港)‎).
  47. . 星島日報. 2011-09-08 [2011-09-08] (中文(香港)‎).
  48.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0-12-19 [2011-01-01] (中文(香港)‎).
  49. (PDF). 龍耳. [2011-02-06] (中文(香港)‎).
  50.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8) (中文(香港)‎).
  51. . 龍耳. 2013-09-04 [2013-09-04]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