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投鳳凰殿

林投鳳凰殿臺灣話),昔稱萬府廟萬薛府廟[1]臺灣澎湖縣廟宇,位於湖西鄉林投村,主祀「萬府王爺」,副祀薛府王爺與池府王爺,配祀文衡帝君關公。[2]廟址緊鄰縣道204號線,廟埕則接壤知名觀光遊憩景點「林投公園[3]」。法師流派為「普庵派」。[4]:289

林投鳳凰殿
Lintou Fenghuang Temple
廟宇立面,左右為鐘鼓樓。
廟宇立面,左右為鐘鼓樓。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5 澎湖縣湖西鄉林投村13號
創建年份 日治臺灣大正15年(公元1926年)前
開基者 林投村民
廟格 角頭廟、王爺廟
主神 萬府王爺
薛府王爺
池府王爺
文衡帝君
中壇元帥
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
虎爺將軍
相关人物 葉得令謝自南

沿革

林投鳳凰殿創建年代不詳,其淵源歷史多為口述傳說,無碑記匾額文獻佐證[1],僅知於日治時期大正15年(1926)有確切的修建紀錄。[2]

根據耆老傳說,池府王爺(池府恩主)於昭和十年(1935)某月27日夜降壇,始知本廟萬府王爺約莫500年前顯靈於林投社蓮花山上,故建「萬府廟」。又距今200年前,林投村民外出捕魚,因迷失方向漂流於海上,忽見一木柴散發光芒,引領村民歸村,後來木柴自行指示需雕作神像,神像完成後,自言乃「薛恩主公」,村民將之奉祀於村中公廟「萬府廟」,後改稱「萬薛府廟」。約於150年前,因村落漁獲頗豐,重修廟宇,又改作「鳳凰殿」,沿用迄今。[1][2]

建築

鳳凰殿在日治時期大正15年(1926)重修;戰後民國37年(1948)大修時由大木匠師葉得令(澎湖後窟潭人,今馬公市重光里[5])主持[6]:206-218;民國60年(1971)、民國63年(1974)陸續增建左右廂房與偏室;現貌係出於民國71年(1982)10月落成的工程,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為謝自南,亦是出身於澎湖後窟潭。[2][7]

圖輯

文物

林投鳳凰殿舊廟肇建於民國38年(1949),在民國67年(1978)拆除,部分木架構現置於二樓東廂房之中,為澎湖後窟潭大木匠師葉得令現今唯二留存的作品。[6]:28、206-218

友廟

  • 交陪廟:西溪北極殿高雄文衡殿高西北極殿鳯山鳯興宫屏東萬褔宫台南崑明殿(亦為分火廟[8])、台北恩文壇[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林投鳳凰殿
  1. 呂, 家漢.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3-02-01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中文(台灣)‎).
  2.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6-25] (中文(台灣)‎).
  3. . 澎湖國家風景區. 2016-10-13 [2019-06-25] (中文(台灣)‎).
  4. 甘, 村吉. . 澎湖縣: 湖西鄉公所. 2012. ISBN 9789860360752 (中文(台灣)‎).
  5. 馬公市公所. .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 2017-06-30 [2019-06-27] (中文(台灣)‎).
  6. 林, 世超; 張, 宇彤. . 台中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8. ISBN 9789860561944 (中文(台灣)‎).
  7. 許, 雪姬.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台灣)‎).
  8. (歷史碑誌). 1962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