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乃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而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1],共有44齣,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字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灭亡的历史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因文字獄大兴,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惟由于并非历史书籍,剧中加入了一些虛構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世影响甚深的历史剧。

《桃花扇》西园刻本,康熙、雍正年间据康熙重刻本再刻,另有多种覆刻本。
1962年戏剧《桃花扇》的李香君郑振瑶扮演)

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甲申之變-即流寇李闯燕京崇祯皇帝自縊吴三桂清兵入关華北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金陵拥立福王朱由崧皇帝,建元“弘光”于南京建立朝廷。当时清兵不过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至少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銀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閣部史可法带领残兵三千,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朝廷亦土崩瓦解。

出场人物

全剧有30名主要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左部”和“右部”都分爲“正色”、“間色”、“合色”、“潤色”四種,共16人。
  •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奇部”和“偶部”。“奇部”和“偶部”又各分爲“中氣”、“戾氣”、“餘氣”、“煞氣”,共12人。
  •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同時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情节梗概

李香君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在南京秦淮重新组织“復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鋮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題诗扇,而梳栊香君。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

不久后,寧南侯左良玉因缺少軍餉,移兵就食南京。楊龍友請侯方域以其父(左良玉之師)名義寫書勸止左良玉,並使柳敬亭遞書前去。阮大鋮借此機會,在諸官議事時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

阮大鋮與馬士英擁立朱由崧為弘光帝。弘光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馬士英等人,阮趁机報復復社黨人,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李貞麗無奈冒名代嫁。杨龙友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香君使蘇崑生寄扇與侯方域。侯方域此時與高傑同在河南,然高傑為許定國所殺,侯方域逃向南方,于黃河巧遇蘇崑生與李貞麗,得知此事後返回南京。

然此時阮大鋮以所作《燕子箋》媚弘光帝,李香君因此被選入宮。侯方域與蘇崑生返回南京后,不見香君。后侯方域與陳貞慧吳應箕于書坊選書時,被阮大鋮所捕。蘇崑生赴左良玉處求救,左草發兵“清君側”,馬、阮乃調黃得功等將堵截左兵。左良玉途中病死。

此時兵南下,然三鎮已被調走,堵截左良玉,長江無人防守,僅史可法率三千兵守揚州城,終不敵清兵。南京城破,明廷君臣各自逃散。(此時李香君在宮中,侯方域在獄中)侯、李二人與柳敬亭、蘇崑生等人同逃往栖霞山,寄居道觀。弘光帝逃往黃得功營,然終為叛將劉良佐劉澤清等劫送清兵,黃得功自刎。

張薇于栖霞山設道場,以祭奠甲申之變及南明滅亡時的死者。侯、李相遇于道場,然張薇撕碎桃花扇,點醒二人,二人因而出家學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此後第二年,孔尚任即被罷官,疑與《桃花扇》有關),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每当国人在最危险的时候,这部剧就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抗日战争时期,知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誤入歧途的士子如汪兆銘(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乡试)[2]。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文化影響

桃花扇對後世話劇影響甚大,有不少劇團都改編過孔尚任這齣著名劇目。臺灣在2001年曾以歌仔戲演出此劇,香港話劇團在2005劇季亦上演過桃花扇。

書名注釋

《鷓鴣天》(選自《全宋詞》第一冊)

【北宋】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却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1. 《洪昇年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载:“六月孔尚任《桃花扇》成,遂盛行于世。秋,康熙索《桃花扇》观之,其后孔尚任罢官,世多疑其系以《桃花扇》贾祸。”
  2. 汪兆銘与侯方域殊不同。侯方域父恂,崇禎中官戶部尚書。汪兆銘父祖与国民革命無瓜葛,且彼未脱党

扩展阅读

  • 江蘇省昆劇院《1699·桃花扇》(2017年3月17日公演,中日韓合作)
  • Owen, Stephen, "Kong Shang-ren, Peach Blossom Fan: Selected Acts," in Stephen Owen, ed.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New York: W. W. Norton, 1997. p. 942-972 (Archive).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