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玉虛宮
梅山玉虛宮,是位於台灣嘉義縣梅山鄉(舊稱梅仔坑)市區的一座廟宇,主祀北極玄天上帝。相傳為梅山的先民從中國武當山隨奉北極玄天上帝尊身渡海來台,至現在的梅山定居。每年農曆三月是玉虛宮的香期,許多虔誠的信徒與廟宇都會相繼來玉虛宮進行參拜與刈香儀式,為當地的盛事。
梅山玉虛宮 | |
基本資訊 | |
---|---|
所在地 | 臺灣嘉義縣梅山鄉中山路72號 |
創建年份 | 1820年 |
主神 | 北極玄天上帝 |
玉虛宮在嘉義梅山立足超過二百六十二年,為當地與鄰近五十三個村莊的信仰中心,也是臺灣北極玄天上帝重要信仰廟宇之一,歷史上曾遭遇兩次地震,幸得信徒支持才能順利重建。
歷史
據《嘉義縣志》記載,梅山玉虛宮始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地方上為祈求住民安寧,並因祈願避免毒蛇咬毒厲害及惡疫流行起見,崇奉北極玄天上帝,並由董華奉祀於自宅,另有李紹等人籌組元宵柑燈會加以支持,至嘉慶末期,由盧光順、何春梅等首倡建廟,捐助響應者達到五十三庄之眾,於清朝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建成「玉虛宮」,於道光年間又有擴建的工程。
明治三十九年(西元1906)梅仔坑發生大地震,廟宇因之倒塌,遂由林鄭友梅(梅仔坑保正)、吳春委(梅仔坑區長)、江匡國(梅仔坑保正)、楊占春等邀集鄉民發動重建募款,以當鄉住民為基本募款對象,遍及附近村庄信徒,於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在現今廟址重建完竣。但在此年也發生了梅仔坑與古坑崁頭厝地區的械鬥事件。
此次械鬥事件起因於,崁頭厝與梅仔坑共同供奉有老帝爺與二帝爺神像,兩地人民共同建廟於梅仔坑(梅山) 街上,並且在每年農曆三月一日崁頭厝玄天上帝慶典時,會到梅仔坑恭請二帝爺神像前去參與祭典。到了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此年崁頭厝依舊迎請二帝爺前往崁頭厝,但是地方上卻有一些傳言指出崁頭厝將不歸還二帝爺神像,以及梅仔坑地區不再讓崁頭厝人民到玉虛宮迎請二帝爺,兩地百姓因此發生衝突,並驚動事竹頭崎及斗六兩支廳長調解,決議老帝爺留座梅仔坑廟宇,二帝爺則座崁頭厝新廟,逐年仍於舊歷三月初一日崁頭厝向梅仔坑恭請老帝爺前去祭典,梅仔坑人民不得阻擋,越日理當送回梅仔坑廟宇,如梅仔坑舊曆三月初二日有欲向崁頭厝恭請二帝爺前去祭典,崁頭厝人民不得阻擋,越日理當送回崁頭厝廟宇,以後二處人民必得一團和氣。[1]
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二月十七日,又遭受中埔大地震影響,拜殿因而被震倒損毀,當時限於建材缺乏,僅為維持宮務而進行簡單之維修。 戰後由吳泉洝擔任第五任管理人,接掌宮務整修廟貌,並於民國四十五年 (西元1956)重修油漆彩繪。民國五十五年(西元1966)蔡肯連任第四、五、六屆主任委員,鑑於宮宇歷久,失修圯傾堪慮亟待重建,乃提經管理委員會第五屆第一次臨時信徒代表大會,決議於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七月十二日,組成重建委員會,同年九月三十日奉臺灣省政府民政廳核准重建,遂於十一月十日拆除舊廟宇,同月十九日破土奠基,十二月一日升樑開工,歷時兩年,總工程費新臺幣三百餘萬元,於民國六十一年(西元1972)十一月八日落成,煥然一新而為現今之廟貌。[2]
相關諺語
「梅坑帝爺、嘉義城隍、打貓大士」
參考資料
- [https://www.tbocc.gov.tw/ModuleMsg/News_Detail.aspx?id=1915&page=1&&SearchPagSize_Data=20&SearchDisplay=close&SelectData_KeyWord=64&NewsClassID=61&lang=tw#/《嘉義縣志‧卷九‧宗教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