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斗

武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同造反派组织之间的武装冲突,也发生于不同派系的红卫兵之间[1][2]。1966年12月,上海康平路事件重庆一二·四事件成为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3][4][5][6]。1967年1月,上海爆发“一月风暴”,毛泽东表态支持,引发各地群众展开大规模夺权运动[1][5][7];1967年夏,在江青提出“文攻武卫”后,武斗迅速升级并导致中国大陆进入全面内战状态[8][9][10]。1968年夏,在中共中央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干预下,全国各地的武斗逐渐结束[9][11]

武斗形式从最开始的使用棍棒、砖头,逐渐演变到使用自制步枪手榴弹甚至土炮装甲车等。武斗者多为年轻人、死伤惨重;据学者估计,1967-1968年间,武斗共造成了30-5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12][13],而199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4个部门合编的《建国以来历史政治运动事实》记载武斗死亡23.7万余人、703万余人伤残[14][15]。截止1969年,被抢夺用于武斗的各类武器装备包括约187.7万把枪支(一说是1877万)、14828门火炮、271.9万枚手榴弹等等[16][17]。严重的武斗事件包括重庆大武斗四川泸州武斗、徐州武斗等。

历史发展

武斗起因

1966年5月,毛泽东等人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12月4日,重庆爆发“一二·四事件”,12月底上海爆发“康平路事件”,成为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3][4][5][6]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的“一月风暴”爆发,毛泽东表态支持,大规模的群众造反夺权开始[1][5][7]。此后,各地造反派受影响也纷纷展开夺权运动,在此期间造反派内部因权力斗争而产生分裂,各派系之间开始发生武力冲突、形成武斗[1]。1967年夏天,江青提出“文攻武卫”后,武斗升级、中国大陆进入全面内战状态[10]

譬如,当时部分官员尚属清廉,于是有群众愿意保护他们,群众遂分裂为保皇派、造反派。由于毛泽东严格禁止官员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镇压造反派群众(军队支左),官员便暗中武装保皇派镇压造反派,造反派被迫反击,遂成武斗。

武斗形式

早期的武斗形式主要以打群架、扔砖头为主,并未使用重武器。1967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六·六通令》,试图纠正“打、砸、抢、抄”之风[9][18]

江青接见红卫兵(1967年8月)

但此后,“武汉720事件”爆发,武斗冲击了毛泽东居住的东湖宾馆,湖北省军区下属指战员组织武汉“百万雄师”进行介入(“百万雄师”、造反派各有死伤)[19][20]。因此,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江青认为军队出现了支持保皇派的企图,主张武装左派、文攻武卫[19][20]。7月22日,江青接见河南省群众组织代表时说[9][10]

“我们不能太天真烂漫,当挑起武斗的一小撮人,他们拿起武器打你们的时候,革命群众可以拿起武器自卫。在双方达成停止武斗的协议以后,他们仍然不把武器收起来的,你们自卫的武器不能放下。”

次日,“文攻武卫”刊登于《文汇报》上。武斗于是进入了重武器的阶段,全国进入内战状态[8][1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支持不同造反派的军队向造反组织发放了枪支,造反派还利用各种方式从军火库抢夺甚至自制枪支,总计达上百万之多,足以武装一支正规的百万大军[10]

武斗结束

1968年夏,部分地区武斗逐渐失控,中共中央发布《七·三布告》、《七·二四布告》进行制止,要求造反派上缴抢夺的武器军火、解散武斗组织,武斗逐渐结束[11][21]

各地武斗

四川泸州

江苏徐州

全国第二大的一场武斗是于1967年8月31日,发生在徐州的“踢派”和“支派831”之间的武装冲突。踢派总共动用了山东省济南薛城枣庄,以及安徽省淮南萧县,以及徐州附近丰县沛县邳县,以及铜山等地的农民和工人,共五万人进城进行武装冲突。动用济南军区的空军战斗机3架,陆军的坦克5辆,卡车450辆,步枪1.4万支,长矛五万支。结果共打死支派831人员271人,重伤2500人,轻伤1.5万人,关入集中营者五万人,徐州城中红色恐怖,农村十室九空,农民有家不能回,因战乱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共有七万多人无家可归。

湖北武汉

上海

重庆

据估计有400-500名在武斗中死亡的人埋葬于重庆文革墓群[22]

重庆大武斗是中国最大的一场武斗,是1967年7月至9月间在重庆地区发生一系列的武斗。出动军舰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死亡1170人,失踪600余人,共受伤3000余人。期间荣昌县武斗、重庆八八海战、杨家坪武斗死伤惨重。今九龙坡区杨家坪、谢家湾地区作為杨家坪武斗的主戰場,大受破壞[23]。后经林彪周恩来直接干预才停止。

重庆武斗中甚至使用了军舰,涪陵地区武斗因为当地驻军介入炮舰轰击城区,完全是正规战争的打法。几万毛派红卫兵退入川东名寨栗子寨,对抗正规军的打击,最后全部宣布缴械撤走。

重庆市沙坪坝区现有全国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红卫兵墓群——重庆文革墓群[24]

北京

新疆

参见

参考文献

  1.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國良.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8-06-15. ISBN 978-988-17563-3-6 (俄语).
  2. Jian, Guo; Song, Yongyi; Zhou, Yuan. .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07-23. ISBN 978-1-4422-5172-4 (英语).
  3. 何蜀.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0-08-01. ISBN 978-962-04-2995-8 (中文).
  4. . 澎湃新闻. [2020-03-31].
  5. . 新浪网. [2020-03-31].
  6. 何蜀. . 香港中文大学. [2020-03-31].
  7. .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0-03-31].
  8. 作者:许善斌. . 责任编辑:雨悦. 中国网 ,来源:摘自《证照中国1966-1976》 作者:许善斌 新华出版社出版. 2009-07-27 [2017-07-23] (简体中文).
  9. 白磊. (PDF). 《二十一世紀》. 2006, (52).
  10. . 人民网. [2020-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11. . 国务院参事室. [2020-03-30].
  12. 丁抒. . 独立中文笔会.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中文).
  13. 宋永毅. . 纵览中国. 《动向》2011年第9期.
  14. .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15. . 腾讯网.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16. 杨继绳. . 天地图书. 2017-07-04 (中文).
  17. . chronology-mass-killings-during-chinese-cultural-revolution-1966-1976.html.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英语).
  18. 周孜仁. . Remembering Publishing, LLC. 2020-03-21 (中文).
  19. 王紹光.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62-996-346-0 (中文(台灣)‎).
  20. 苏继红, 邓书杰 李 梅 吴晓莉. .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3-12-16 (中文).
  21. 思想編輯委員會.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6-12-20. ISBN 978-957-08-4847-2 (中文(台灣)‎).
  22. Buckley, Chris. .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4-04 [2020-03-30].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23. . 共识网. 201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4. . 2010-01-19 [201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