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名

洋名泛指東亞人所取除本名以外用拉丁字母拼寫的名稱。一般分為另取和音譯兩種。

洋名包括英語人名,因為英文是最通行的第二語言國際語言,純粹源自英文的洋名並不多。

另取

音譯

由於東亞對外交流加強,而這些對外交流的人士不見得都熟悉英語,故也有大量人士使用自己本名的發音當英文名。除此之外,本國歷史人物的英文名也多用譯名。

中國大陸

  • 將中文名的漢語拼音去音調,姓和名各為一個單詞。如,「歐陽修」讀音「」音譯英文名作「」。
  • 如果拼音中帶有「」的(如「」、「」),則其中的「」作「」(如「」作「」、「女」作「」)。如,「呂不韋」讀音「」音譯英文名作「」(若情況容許也可能寫作「」)。[1]

此譯法為中國大陸大部分人士所採用(少數民族除外),台灣自2009年起也有在推行此種譯法。

香港

  • 將中文名的通過港府粵拼轉寫,每個字獨自成詞或名中的各字可以連字號「-」相連(不一定要)。如,「吳卓羲」音譯英文名作「Ng Cheuk Hei」或「Ng Cheuk-hei」。

台灣

  • 台灣存在三種用於人名的漢語羅馬拼音系統標準:威妥瑪拼音(20世紀至2001年)、通用拼音(2002年至2008年)及漢語拼音(2009年至今)。如,「馬英九」可能作「Ma Ying-chiu」、「Ma Ying-jeou」、「Ma Ying-jiu」、「Ma Yingjiu」等。

日文名音譯

  • 根據日文名的日語讀音以任一式(平文式训令式日本式)的羅馬字寫出,姓和名各為一個單詞。如,「濱崎步()」讀音「はまさきあゆみ」音譯英文名可作「Hamasaki Ayumi」或「Ayumi Hamasaki」等,可以自行選擇譯法。

另見

参考文献

  1. . [201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