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支援

火力支援,又稱為炮火支援英文:fire support),是形容在防禦作戰中以及在前線進攻的己方機動、突擊部隊背後,以長程火力達成不同目的,例如掩護前線隊友進攻、壓制敵人部隊、配合己方作戰等等。地上部隊通常會以機關槍迫擊炮支援隊友,其他方法亦有諸如海軍戰艦直升機戰鬥機支援等等。與直接交火不同,火力支援部隊一般不會與敵人正面交鋒。

正以M134壓制敵人的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隊員

历史

16世纪后,炮兵被广泛应用于战场,部队进攻常常首先向敌方阵地和堡垒发射大量炮弹,以摧毁敌人的防御或有生力量,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己方进攻,随着工业革命和军事工业的发展,火炮在军队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火炮支援战术也逐步成熟。

一战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炮火支援战术,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军队以炮兵向协约国军队阵地发射大量弹药掩护步兵推进,随着步兵冲击前进,火力逐渐向前延伸,这种战术被称作徐进弹幕射击,随后,徐进弹幕射击被各交战国普遍采用。

二战时期,交战双方都将大量火炮投入战场,以掩护坦克和步兵进攻,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这个时期的炮火支援战术有:集中射击、逐次集中射击、单层徐进弹幕射击、双层徐进弹幕射击、逐次集中射击与徐进弹幕射击相结合等,这个时期已经可以做到在坦克、步兵进攻前炮兵火力与航空兵实现有效地火力衔接。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科技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航空兵在战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大,但依旧无法取代炮兵火力。以海湾战争为例,尽管美军的飞机遮蔽了战场上空,但在地面军事行动展开后依旧需要大量炮兵对伊拉克阵地实施火力覆盖,这个时期的炮兵由于装备了精确制导弹药,大大提高了火力支援的效率。[1]

现代战争中,炮火支援的火力须与炮火准备的火力紧密衔接,与航空火力支援协调一致,与攻击部队密切协同作战。

步骤

  • 基本任务:首先压制危害最大的敌炮兵;压制和摧毁敌人工事和火力支撑点,杀伤有生目标;制止敌兵力、兵器(坦克、装甲车、自走炮)特别是预备队的机动;压制和摧毁敌人指挥中枢;支援进攻部队的战术行动及封锁敌人纵深内的交通要道、桥梁、渡口。
  • 火力组成:炮火支援的火力通常包括护送射击的火力,歼灭射击的火力,对敌第二梯队、预备队拦阻射击的火力,对敌观察所和反坦克武器迷盲射击的火力以及随伴炮兵的火力。
  • 射击方法: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时,通常单独采用或混合使用移动地带射 击、逐次集中射击(单层、双层和三层)、徐进弹幕射击(单层和双层)、 集中射击和对单个目标射击等方法。
  • 火力衔接:对防御之敌人进攻时,注意与进攻部队协同,随着进攻部队的推进,逐次向下一个射击地区延伸火力,直到攻击部队攻占预定地域为止。[2]

參考

  1. 海湾战争对美军改进炮兵兵器的启示--《现代兵器》1992年08期
  2. . [201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