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

軍國主義英語:),是一種對於保持強大軍事力量的信仰,且具有侵略性的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獲取其國家利益或推廣其國家價值,並將保證軍事力量視作為社會最重要目標的意識形態[1]

政治意識形態
系列條目
思想流派
政治光譜
統治體制

詞彙定義

中文“軍國”一詞來自日文漢字」。軍國主義和「黷武主義」,都對應著英文詞彙“”及日文詞彙「()」,中文對日文化的“黷武主義”一詞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看法:

  1. 軍國主義和黷武主義是「全等」的概念,可以混用。
  2. 軍國主義是黷武主義的極端形式。
  3. 軍國主義是黷武主義,卻往往用於特定的國家。

特點

  • 政府以軍事侵略掠奪外國後的利益許諾於人民,激發人民對戰爭的熱情,以確保民意對戰爭的支持。
  • 外交多以軍事優勢欺凌鄰近地區,以謀求實利擴張和國際霸權。
  • 經濟以軍事擴張為主要目標,由政府補貼軍需,構建強大的軍工複合體、帶動工業全面發展迅速;並以戰爭實利再擴軍。
  • 人民被要求向國家無私奉獻,私權人權言論自由受到壓抑。
  • 政治上,議會及司法等各個政府機構積極配合行政部門的軍事擴張的行動。
  • 內閣要職由軍情相關背景的人擔任。
  • 教育以軍事訓練、仇外主義自我民族優越作為自幼養成的教材。
  • 人民日常生活常受軍事上的動員與誘導,建築與公共設施廣泛地要塞化,實施全民皆兵,或則普及使用槍支軍械技能。
  • 大規模實行徵兵制,軍人享有優厚待遇、役期長甚至職業化,軍籍不分男女一概登錄,必要時會徵收未達役齡的少年進入軍中作戰或任勤務。
  • 歌頌軍人貢獻,尊崇軍人的社會地位,甚至在歷史、考古、宗教、文學、藝術等層面美化軍人和戰爭。

對於二次大戰前後,表現為:

  • 實行軍閥獨裁和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來統治全國。
  • 對內鎮壓反戰革命運動,宣傳極端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強行徵兵參戰。
  • 對外則窮兵黷武,進行國土擴張。

各個國家的軍國主義

德国

德国军国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普鲁士,以及随后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德国统一。汉斯·罗森伯格则认为它的起源已经存在于条顿骑士团和中世纪晚期的普鲁士殖民时期,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雇佣军被该团授予土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军国主义普鲁士贵族集团,而容克后来由此贵族集团发展而来。[2]

在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 统治勃兰登堡的时期,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军队增至40,000人,并开始了由总战委员会监督的有效军事管理。为了增强他在内政和外交事务上的力量,所谓的军曹国王(德语:Soldiernkönig)腓特烈·威廉一世于1713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从而增加的年度军事开支占普鲁士整个年度预算的73%。1740年他去世时,普鲁士军队已成长为一支拥有83,000名常备军的部队,这是欧洲最大的一支部队,而当时整个普鲁士的人民总共才有250万人。普鲁士军事作家格奥尔格·海尼里希·冯·贝伦霍斯特后来写道,自从军曹国王的统治以来,普鲁士始终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这句话常常被误认为是伏尔泰和加布里埃尔·里克蒂的名言)。从1740年代到1760年代,腓特烈大帝将利用其前任建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力量,进行长期的侵略战争,有效地将普鲁士从欧洲的小国提升到大国。

朝鮮

朝鮮,建立之后所實施的「先軍政治」(「在國家事務中,一切工作以軍事為先,以軍事為重」)也被認為是一種軍國主義的表現,連帶導致相鄰的韓國需要強化其軍力并使得美軍需要長時間在韓日駐軍。

日本

日本的军国主义根植于其古老的武士传统,比日本的现代化早了几个世纪。这在15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很明显,强大的大名们当时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即使军国主义哲学是幕府所固有的,但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重新掌权,帝国建立,形成了民族主义风格的军国主义。1882年的《军人敕谕》就是一个例证,它要求所有的军人对天皇有绝对的个人忠诚。

与20世纪的德国军国主义并行,日本军国主义亦始于一系列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军方在支配日本事务方面获得了突出的地位。在约在1920年代,两个因素既影响了军队的力量,也导致了其内部的混乱。其一是《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该法要求帝国陆军和帝国海军同意陆军部在内阁中的职位。这实质上赋予了军方在这个表面上是议会制国家组建任何内阁的否决权。另一个因素是下克上,即下级军官的制度化抗命。激进的下级军官要达到刺杀上司的程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1936年,这一现象导致了二二六事变,初级军官企图发动政变,杀害了日本政府的主要成员。叛乱激怒了天皇裕仁,他下令镇压,这是由忠实的军方成功实施的。

在1930年代,大萧条摧毁了日本经济,使日军中的激进分子有机会实现自己征服整个亚洲的野心。 1931年,关东军发动了奉天事件,引发了对满洲的侵略并将其转变为伪满洲国。六年后,北京郊外的卢沟桥事件引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日军涌入中国,征服了北京、上海和首都南京。 1940年,日本与欧洲的两个类似的军国主义国家即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结成了同盟,并从中国进军东南亚。这引起了美国的干预,如禁运所有石油到日本,最终促成了对珍珠港的袭击以及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日本向美国投降,盟军对日本实施了占领,并一定程度清除了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军国主义影响。1947年,新的《日本国宪法》取代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以议会政府取代了天皇的统治。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结束。

2012年,自民黨安倍晉三上台後倡議修訂日本國憲法並將自衛隊升格爲國防軍[3],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4]允許自衛隊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行動[5],同時將自衛隊的目標改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5],並透過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以促使日本成為主權國家[6]。然而 菲律賓越南等國因與中國南海領土爭端緣故,贊同日本擴軍。日本評論認為,中國沒有考慮兩國在贖罪觀和生死觀等文化上的差異,把「參拜靖國神社」行為和「日本右傾化」、「復興軍國主義」等主張簡單地連起來,是無視日本大多數國民都對二戰實際情況有認識,亦厭惡當時軍國主義者所帶來的災難。評論指中國的行為等同聲援日本右翼,讓原本普通日本國民也變成強硬反華派,根本不能產生建設性的成果[7]。不過也有一些日本左翼堅持維護憲法,反對軍事擴張、解禁集體自衛權等意見。

中國

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反腐败的名义清洗了军队中大量的高级将领,包括原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并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变了解放军的负责和指挥结构。在对手势力被清除后,习近平强化军委主席负责制,军队最高指挥权被习近平个人完全掌握[8]

同时期,中國的擴軍行為亦有所增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数据表示,其2019年年度軍事預算總額達1.19万億元人民币,僅次於美國[9],且仍在逐年增加[10]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等部門認為考虑到中國未公开的開支,實際國防預算比官方預算多[9][11]

以上行为被不少聲音认为是軍國主義在東亞的復辟[12][13]中印邊界爭議台海现状尖閣列島爭議南海領土爭端等問題則被認爲是其軍事侵略性的证明。

參考文獻

  1. 戴季陶. .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5年4月. ISBN 9787801951151.
  2. Rosenberg, H. (1943). The Rise of the Junkers in Brandenburg-Prussia, 1410-1653: Part 1.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49(1), 1-22
  3. .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3-02-01 [201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4. .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5. .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6. .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7. . BBC News 中文.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中文(台灣)‎).
  8. . BBC NEWS. 2016-7-27.
  9. Dr. Sam Perlo-Freeman. .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4-03-31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英语).
  10. 2019年中国国防预算公布:比去年增速下降,仍为个位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搜狐
  11.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 (PDF). 美國國防部. 2012年11月14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7月23日) (英语).
  12. . [2015-09-02] (中文(台灣)‎).
  13. . [2015-08-23] (中文(台灣)‎).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