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長隧道

玉長隧道台灣公路隧道,位於花蓮縣富里鄉臺東縣長濱鄉交界,為台30線唯一的隧道,也是花東地區唯一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隧道[1][2],此貫穿海岸山脈安通越山,全長2660公尺。玉長隧道分成土木與機電兩項工程,前者於2007年11月20日完成驗收,後者於同年11月30日也完成辦理[1]。然而,為配合著玉長公路的通車,玉長隧道於2007年6月16日先行啟用,形成未驗收而先通車的特殊現象[1][2]

玉長隧道
Yuchang Tunnel
玉長隧道西口
概览
地点 海岸山脈安通越山[1]
经纬度23°15′58.68″N 121°22′17.88″E
状况使用中
道路台30線玉長公路[1][2]
起点花蓮縣富里鄉
终点台東縣長濱鄉[1]
动工于2004年1月12日[3]
贯通于2006年4月6日[3]
启用于2007年6月16日[1][2]
总造价新台幣二十五億五千萬元[3]
業主 中華民國
施工单位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玉里工務段[2]
单位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4]
通行类别省道
技术数据
长度2,660(8,727英尺)[1][2]
车道数單孔雙向2線道[2]
速度50每小時(31英里每小時) [5]
最高海拔994(3,261英尺) [6]
建筑限界4.7(15英尺)[1]
10(33英尺)[1]
坡度7%

簡介

由於聯絡海岸山脈兩側地區的公路,僅有光豐公路(台11甲線)、瑞港公路花64線)、東富公路(台23線)三條聯繫台9線台11線,對於瑞穗富里之間,距離上卻長64公里才有公路可通向台11線,因此在1997年7月開始,公路總局辦理「玉里長濱段公路新建計畫」,以解決交通不便,可使通車前的車程耗需2小時,對比通車後則可縮減至30分鐘車程,又可添增地方上的開發,對於醫療也能提供一條快速的急救動線[1][2]

玉長公路在計畫上,最艱難的工程是屬隧道開挖,因地質上位處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之接壤地帶,常有斷層活動而引發的地震[1]。開挖地層的岩性,主要是由火山角礫岩組成的都巒山層,岩層走向呈50~60度傾斜之高角度節理,整體的地質結構鬆散,導致支持強度不足,在施工過程曾遇上突發的大量湧水,迅速灌入隧道[1]

玉長隧道的工程採明挖回填方式施工,設計採單孔雙向車道,淨寬10公尺,車道寬9公尺(單向車道寬3.5公尺),淨高4.7公尺,兩側人行道寬1.1公尺[1]。斷面呈三心圓式,淨空最寬12.8公尺,最高約6.9公尺[1]。隧道內部全採鋼筋混凝土襯砌。隧道兩側各有兩處避車道,總計長約201公尺[1]

參考文獻

  1. 吳進興、張世忠. (PDF). 公路總局. 2009年1月 [2011-09-11(2014-06-14再閱)] (中文(台灣)‎).
  2. (PDF). 公路總局. 2007-07-16 [2014-06-14] (中文(台灣)‎).
  3. . 台灣立報. 2006-04-07 [2014-06-14] (中文(台灣)‎).
  4. .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 [201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1) (中文(台灣)‎).
  5. 楊宜中. . 自由時報. 2008-05-28 [2011-09-11(2014-06-14再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31) (中文(台灣)‎).
  6. (PDF). 中華民國隧道協會. 2008-05-28 [2014-06-14]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玉長隧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