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钟
自由鐘,又称独立鐘,是一口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鐘,它是美国独立战争最主要的标志,也象征着自由和公正。[1]
自由鐘 | |
独立鐘 | |
纪念物 | |
![]() | |
国家 | 美国 |
---|---|
州 | 宾夕法尼亚州 |
城市 | 费城 |
周长 | 12 ft(3.7 m) |
重量 | 2,055 磅 (900 公斤) |
铸造公司 | 怀特·查珀尔铸钟厂 |
材料 | 铜、锡 |
铸造于 | 1752年 |
拥有者 | 费城市 |
网站:美国历史网 | |

传统上,人们认为此鐘因在1776年7月8日,大陆会议的代表约翰·尼克松上校宣读独立宣言前敲响此鐘来召集费城的市民而出名,但历史学家对此存有疑问,因为当时悬挂该鐘的议会大厦尖塔存在严重的问题。[2]1774年的大陆会议和1775年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都敲响过此鐘。
在1837年之前,该鐘曾被称为“独立鐘”或者“老扬基的鐘”。[3]直至19世纪中叶美国反对蓄奴运动兴起,废奴主义者把鐘上的铭文大肆宣传,这钟才被世人称呼为“自由鐘”。[4]
铭文
自由鐘上刻有如下文字:
直到各方土地上所有的居民均宣告自由. XXV X 由宾夕法尼亚州议会为位于费城的州府订购 |
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 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 |
历史

早期(1754–1846)
.jpg.webp)
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发言人艾萨克·诺里斯对第一口钟并不满意,于是吩咐罗伯特·查尔斯订购第二口钟,想确定制造者托马斯·莱斯特和派克钟表公司是否会回收原本的钟,并将铸钟所用的金属价格记入账单。1754年,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决定保留两口钟。他们将新钟装在了塔楼[5]上,旧钟则通过投票表决用于“议会日后可能会使用的场合”[5]。钟声用于通知召开议会会议。[6]有关此钟用途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755年10月16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写给翻译家凯瑟琳·雷的信中提到:“是时候说再见了。钟声响起,我须长眠于墓中,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我的政治生活。”[7]1760年钟声再次响起,标志着乔治三世的即位。[6]18世纪60年代早期,当地有一座教堂尚未建成,议会便允许教堂使用议会大楼并敲钟召集信徒。[7] 此外,此钟还用来召集公民参与公开会议。1772年,一群公民曾向议会投诉钟声响得过于频繁。[6]
尽管有关自由钟的传说日渐增多,但直到1776年7月8日《独立宣言》公开,它才第一次因为美国独立而响起。虽然当时没有关于自由钟声响起的详细描述,但多数当局都表示当天自由钟应该被敲响了。[8][9][10] 然而那时议会大楼的钟楼年久失修,自由钟可能无法使用。约翰·C·佩奇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研究并撰写有关此钟的历史,“我们不知道议会大楼塔楼顶部的坚固程度是否仍能支撑自由钟在当天被敲响,不过我们可以猜测钟确实响了。无论真相如何,自由钟已经作为所有钟声的代表成为了美国宣布独立的象征。”[11]
安德鲁·麦克奈尔是议会大楼的门卫,负责敲钟事宜,因此他很可能就是当时负责敲响自由钟的人。1776年4月至11月期间,麦克奈尔曾两次缺席,所以当时敲自由钟的可能是接替麦克奈尔的新门卫威廉·赫里。[12]1777年7月4日,为庆祝美国独立一周年,钟声在庆典上再次响起。[9]


1777年9月11日,乔治·华盛顿在布兰迪万河战役中战败,当时的费城是革命的中心,人们手无寸铁却必须准备应对英国即将到来的进攻。当地人担心自由钟遭到炮火破坏,匆忙将它和其他大钟从塔楼取下,严加守卫并由货车送往伯利恒 (宾夕法尼亚州)。当地的货车司机将钟运到了当时北安普敦镇(现阿伦敦 (宾夕法尼亚州))的锡安德意志归正教堂,藏在地板之下。[13]随后英国彻底占领费城,自由钟则在1778年6月英国撤出城后被送回,由于议会大楼塔楼尖顶过于破旧(尖顶随后被拆除重建),自由钟被暂时存放起来,直到1785年才再次被拿出来使用。[14]
美国独立之初,自由钟位于议会大楼的某高层,在每年美国独立日,华盛顿生日以及美国选举日当天响起,提醒选民投票。自由钟也用于提醒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到附近的哲学堂上课。1799年宾夕法尼亚州府迁至兰开斯特 (宾夕法尼亚州)时自由钟再次响起,召集立法者与会。[15]宾夕法尼亚弃用议会大楼时提议将大楼拆除,并出售再建,费城便以70000美元(约合如今1,054,529美元)的价格将塔楼以及自由钟一并买下。[16]1828年,费城将莱斯特和帕克所铸的第二口钟出售给圣奥古斯丁罗马天主教堂。1844年,该钟在费城暴动时被反天主教的暴徒摧毁,新钟如今位于维拉诺瓦大学。[17]
人们无法确定自由钟破裂的原因,不过其破裂的时间应该在1817年至1846年。期间许多报刊文章都报道了自由钟,但直到1846年才提及了钟上的裂痕。1837年某反对奴隶制度的出版物提到当时的钟是完整的。1846年2月,《公共分类帐》报道称,自由钟本应在2月22日举办的华盛顿诞辰庆典上敲响,然而当日恰逢星期日,敲钟便延期至2月23日,然而当天自由钟被发现已经遭到破坏,上面的裂痕还有被人修补过的痕迹。报道还称,大概正午时分人们才发现自由钟因为二次敲响裂痕扩大。 “如今这口旧钟被悬于费城的尖顶上,没法被修复也再也无法响起”。[18]
关于自由钟的裂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人们在1835年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逝世时鸣钟导致其破裂。这说法可追溯到1876年,当时美国独立纪念馆的管理志愿者弗兰克·埃廷上校宣称他已经确认此事属实。尽管当时几乎没证据证明他的说法,但关于大法官逝世导致自由钟破裂的传闻早已广泛流传。此外,自由钟破裂还有以下几个版本:1824年美国人民欢迎拉法耶特侯爵凯旋回国时自由钟破裂;1829年英国《天主教救济法》通过时几位受邀的男孩在无意中敲钟致其损坏;大卫·金博尔在为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写的书中则暗示钟很可能在1841年至1845年间某独立日或华盛顿诞辰时遭到损坏。[19]
纽约反奴隶制协会推出的期刊《记反奴隶制》首次将约翰·帕斯和约翰·斯托重铸的钟命名为“自由钟”。1835年的某名为《自由钟》的作品批判了当时费城人民无法为废除奴隶制度做出更多贡献。1837年,杂志《自由》(Liberty)将钟的画像“宣扬自由”四字印于封面。[20]1839年,波士顿的废奴主义组织“自由之友(Friends of Liberty)”创办了《自由钟》杂志。同年,威廉·劳埃德·加里森在美国废奴主义报刊《自由者》上重印了有关废奴主义者的小册子,其中提到了一首叫《自由钟》的诗,诗中提及:尽管当时钟已有铭文,但它并不能真正宣告所有居民的土地自由。[21]
独立的象征 (1847–1865)

美国作家乔治·利珀德使自由钟成为了如今人们心中宣告美国独立的历史象征。1847年1月2日,他在《周六信使》上发表了作品《1776年7月4日》,讲述了一位年迈的敲钟人于独立日当天坐在自由钟旁,担心第二次大陆会议没有勇气宣布美国独立,然而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男孩出现出现并指示老人敲钟。这一故事随后被收录于利珀德故事集中广泛传播,[22]自此公众便将自由钟与《独立宣言》紧紧地联系起来。[23]1850年,故事的一部分作为史实被历史学家本森·约翰·洛辛重印在《革命画报实地指南》(The Pictorial Field Guide to the Revolution)上,[24]后作为美国校园读本被后代反复阅读。[25]
费城会议厅的一层也被称作宣言室,是《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修订和签署的场所,[26]因为人们对自由钟的兴趣日渐浓厚,1848年费城决定将自由钟转移此处。费城为自由钟建造了一个华丽的基座,接下来的25年内它立于基座之上,最初上面还雕塑了一只鹰,后被改装在钟的内部。[27]185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参观了费城和自由钟,并宣布自由钟象征着美国革命和自由。[28]当时,美国独立纪念馆也作为法院大楼使用,一家非裔美国人创办的报纸提出异议,认为联邦法官在象征着自由的独立纪念馆举行《1850年逃犯奴隶法》听证会是非常不合适的。[29]
1861年2月美国总统当选人亚伯拉罕·林肯来到费城议厅,并宣布将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30]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他的遗体被运回议厅受人瞻仰,随后运往位于斯普林菲尔德 (伊利诺伊州)的墓地。由于时间限制,只有小部分人被允许经过棺椁瞻仰遗容,送别者必须保持间距,队伍延长至至少3英里(4.8公里)。[31]尽管条件有限,仍有十二万至十四万的人能经过敞开的棺椁,随后自由钟被小心地安置于林肯头部上方,哀悼者可以阅读上方的铭文:“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30]
复制钟
1915年,德克萨斯州利柏提的妇女活动家凯瑟林·卢森伯格复制了一口自由鐘,以此推动妇女获取投票权的运动。这个复制品被称为“妇女自由鐘”或者“正义鐘”。她把鐘的铃舌绑住,使其无法发音。活动家们宣布,要到有关投票结束妇女获得选举权后,才让“妇女自由鐘”发出声音。到1920年,美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终于赋予妇女投票权。[32]
在美国之外的比利时、以色列、日本都有自由鐘的复制品。[33]
德国柏林的自由鐘虽然不是美国自由鐘的复制品,1950年西德战胜欧洲共产主义,美国人做了一个自由鐘做为礼物送给西德。
美国人(主要是从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前的奥匈帝国移民到美国的美国人)在1919年的时候将一个自由鐘的复制品送给当时成立的一个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该鐘在1980年的时候被放置在布拉格的一个塔中。
外部链接
- Liberty Bell Center.
- The Liberty Bell: From Obscurity to Icon
- Liberty Bell Center, National Park Service
- The Liberty Bell
- 安德鲁·麦克奈尔(Andrew McNair)
- 锡安德意志归正教堂(High German Evangelical Reformed Church)
- 选举日(Election Day)
- 哲学堂(Philosophical Hall)
- 圣奥古斯丁罗马天主教堂(St. Augustine Church (Philadelphia))
- 费城暴动(Philadelphia Nativist Riots)
- 《公共分类账》(Public Ledger)
- 拉法耶特侯爵凯旋(Visit of the Marquis de Lafayette to the United States)
- 1829年英国《天主教救济法》(Roman Catholic Relief Act 1829)
- 威廉·劳埃德·加里森(William Lloyd Garrison)
- 美国废奴主义(Abolition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 《自由者》(The Liberator)
- 乔治·利珀德(George Lippard)
- 第二次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 本森·约翰·洛辛(Benson John Lossing)
- 《1850年逃犯奴隶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850)
注释
- .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October 16, 2006.
- Liberty Bell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7-04.
- FAQs about the Liberty Bell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5-05.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Nash, pp. 11–12
- Kimball, pp. 31–32
- Paige, p. 13
- Kimball, pp. 32–33
- Nash, pp. 17–18
- Fischer, p. 754
- Paige, p. 18
- Paige, pp. 17–18
- Nash, p. 19
- Kimball, p. 37
- Kimball, pp. 37–38
- Kimball, p. 38
- Kimball, p. 70
- Kimball, pp. 43–45
- Kimball, pp. 43–47
- Nash, p. 36
- Nash, pp. 37–38
- Lippard, pp. 63-70
- Kimball, p. 56
- Paige, p. 83
- de Bolla, p. 108
- Nash, p. 47
- Nash, pp. 50–51
- Kimball, p. 60
- Nash, pp. 48-49
- Hoch, pp. 59-70
- Schwartz, p. 40
- .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2).
参考资料
- de Bolla, Peter. . Woodstock, NY: The Overlook Press. 2008. ISBN 978-1-58567-933-1.
- Fischer, David Hackett. .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516253-0.
- Hoch, Bradley R. . Journal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ssociation. Summer 2004, 25 (2): 59–70 [August 10, 2010].
- Kimball, David. revised. Washington, DC: Eastern National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 ISBN 0-915992-43-4.
- Lippard, George. . G.B. Zieber & Company. 1847: 63–70.
- Nash, Gary B. .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300-13936-5.
- Paige, John C. Kimball, David C. , 编. . Denver, CO: National Park Service (Denver Service Center and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1988. (obtained from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Library and Archive, 143 S. 3rd St., Philadelphia PA 19106)
- Schwartz, Barry.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40 [August 10, 2010]. ISBN 0-226-7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