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福建人稱為紅菜,廣東人稱為矮瓜,吴越人沿用宋代叫法稱爲落苏,唐人稱為矮瓜茄瓜,客家人稱之為吊菜,北方胡人稱為茄子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長條形、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

茄子、茄花与枝叶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1]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茄目 Solanales
科: 茄科 Solanaceae
属: 茄属 Solanum
亚属: 茄亚属 S. subg. Leptostemonum
S. sect. Melongena
种: S. melongena
二名法
Solanum melongena
L., 1753
平均地區產量 (kg/英畝)
異名[2]

起源和演化

最早产于东南亚,在印度孟加拉國從有刺或苦澀的野生黄水茄经过驯化后传向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其第二驯化中心。现在的栽培种主要为圆矮瓜和长矮瓜。[3]世界各国多有栽培,但以亚洲产量最多。

形态

一年生草本至半灌木,高60~100cm。主根長圓錐形,白黃色,須根多數。幼枝,葉、花梗及花萼均被星狀絨毛。莖直立,綠色或紫黑色,根部木質化,上部分枝。單葉互生,卵形至矩圓狀卵形,長8~18cm,寬5~11cm,頂端鈍,基部偏斜,葉緣常波狀淺裂,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葉脈黑紫色,上面略凸,下面凸出,網脈明顯;葉柄長2~5cm,棒圓形,深紫色。能孕花單生,花柄長約1~1.8cm,花後下垂,不孕花生於蠍尾狀花序上,與能孕花並出;花萼鐘狀,直徑約2.5cm,有小皮刺,裂片披針形;花冠輻狀,直徑2.5~3cm,裂片三角形,長約1cm;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葯長7.5cm,子房圓形。漿果較大,長圓形或圓柱狀,紫色或白色,因品種而異,萼宿存,並隨果長大而膨大。

分类与品种

不同品種的茄的果實,不同的形式和顏色(紫色、綠色、紅色、白色和黃色),顯示其多樣性。

利用价值

每100g茄子所含成分表
水分 92.8% - 94.2%
蛋白质 1.0g
脂肪 0.1g
碳水化合物 3.5g
粗纤维 1.9g
55毫克
2毫克
0.4毫克
胡萝卜素 180微克
维生素A 30微克
维生素B1 0.03毫克
维生素B2 0.03毫克
维生素C 7毫克
烟酸 0.4毫克
其它 微量

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茄子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黃酮類化合物蛋白质。此外,还含等微量元素和胆碱胡芦巴碱水苏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维生素含量更高。

食用

食用方法多样,炒、烧、煎、蒸、拌、炝皆可。茄子富含黃酮類化合物,表皮和茄肉相連的地方,含量更豐富;茄皮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化合物,烹調時,不建議去皮。

  • 传统菜肴有:茄盒、蒜泥拌茄子、酱爆茄子、肉片烧茄子、油焖糖醋茄子、鱼香茄子、椒盐茄饼、油焖茄子等。
  • 地方名菜有,北京的“炒茄丝”、山西的“酱包茄子”、湖南的“怪味茄子”、广东的“鱼香茄子”、四川的“茄子海参”等。

药用

  • 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凉,有清热活血、止痛消肿等功效,主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痛、皮肤溃疡。《食经》说茄子“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但需要注意的是,茄子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

主要蟲害

一般於農業方面,茄子是比較好種植的,然而其害蟲也不少,如:

參考文獻

  1.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5-4.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2016-06-17].
  2. Solanum melongena L..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 [2016-06-17].
  3. 茄子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另見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茄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