蛎饼

蛎饼平話字:diê-biāng)也称海蛎饼,是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以大米黄豆粉磨成的浆、海蛎肉、瘦肉、芹菜包菜紫菜萝卜制而成,成品多为圆形薄饼状,色金黄、壳酥,也有少部分为圆圈状,方便沥干油、降温;闽南地区作法则是在一圆形器具上,放大量葱花胡萝卜丝,先加上海蛎再裹上面粉,然后到油锅里炸成。

制作方法

按黄豆三斤、大米七斤、二两的比例制皮,以牡蛎猪瘦肉。先将大米、黄豆在清水中浸约两小时,然后沥干、加水磨成浆,调入食盐搅拌。接著把大锅放在中火上,倒入大量花生油,烧至六成熟时,在凹铁勺里放入米浆,先放上猪瘦肉、紫菜、包菜、芹菜,再放上海蛎,然后盖上米浆放入油锅炸,面呈金黄色时捞起把油沥干,也有盖上米浆后把海蛎点缀在蛎饼表面的。

离渔港近的地區地区新鲜海蛎;福州市区部分人住所离渔港远,购买新鲜海蛎不便故不加海蛎;部分小吃店为降低成本也不加海蛎。

食用习惯

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配菜,以鼎边糊配蛎饼。

福清人会於春节炸蛎饼,一般的家庭主妇都会而且代代相传。

蛎饼的由来

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初有一位年轻人,继承父业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亲,是以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成家立业。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你的后运好!”他急问:“好运向何处求?”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他追赶不上。这时只见天上月白云清清、星星闪闪,接着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磨成浆作为原料,把似明月般的蛎饼放在油中炸;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所见区域

站外連結

參考資料

  1. .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2. .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