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
家蠅下目,俗作蒼蠅、螥蠅或狂蠅,别名螐蠅、青蝇,為雙翅目短角亞目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3000種;其幼虫称为蛆。
家蝇下目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雙翅目 Diptera |
亚目: |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
下目: | 家蝇下目 Muscomorpha |
總科 | |
|
成蟲飛翔能力非常出色,可在空中固定盤旋,或在高速飛行中急劇轉換方向等。振翅以每秒鐘振動300次的頻率,飛行速度約每小時40公里。
生態重要性
蒼蠅多以腐敗有機物為食,因此常見於衛生較差的環境。蒼蠅具有舐吮式口器,會污染食物以及傳播痢疾等疾病,因此被視為害蟲。
在生態系中,蠅的幼蟲扮演動植物清除者的重要角色。蒼蠅的成蟲由於嗜食甜物質,因此也能代替蜜蜂用於農作物的授粉和品種改良。
临床医学上,活蝇蛆可接种于伤口之中,起杀菌清创,促进愈合之作用。
富含蛋白质的蝇蛆,由於粗蛋白質含量高達60%以上,其蛋白質高於目前人類大量使用的魚粉,蠅蛆體內更富含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是重要的饵料、饲料,可工厂化生产。
生態行為
食物偏好和覓食方法
蠅為雜食性昆蟲,常見的種類則多偏好甜食或腐食,如:食蚜蠅與寄生蠅喜歡訪花吸蜜;果蠅與果實蠅喜歡食水果或腐果;麗蠅、家蠅與肉蠅則偏好腐肉與糞便。牛蠅、馬蠅和鹿蠅同屬吸血蠅類,銳利如刀片的嘴部能切開動物表皮並吸食血液,喜歡聚集於泳池、池塘、溪、湖、沼澤,以及潮濕的樹林區。吸血蠅叮咬後皮膚會立即發癢、發炎、紅腫。亦可能引發頭暈、全身無力,眼睛與嘴唇周圍發癢紅腫,因為吸血蠅切咬的傷口可能被感染了。若傷口周圍嚴重紅腫或疼痛時應就診。馬蠅和鹿蠅可能傳播某些疾病,但僅對家畜或其它動物有威脅性,極少威脅人類。
粗大且類似象鼻的舐吸式口器,是大部分蠅用來舐食液體食物的利器。舐食之前,很多蠅會先分泌消化液,溶解食物中的養分,再舐食吸收。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台灣的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發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使用感性家蠅品系進行農藥檢測,於封閉式實驗室繁殖該感性家蠅品系,待家蠅成熟後,於家蠅體內萃取出神經酵素--乙醯膽鹼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根據抗膽鹼類農藥會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之原理,檢驗農作物是否有農藥殘留。該技術檢測耗時短,實際應用上能大幅縮短農作物檢驗時間,維持農作物的新鮮度,有利於市場消售渠道及衛生單位檢驗把關。[1][2]
图集
- 家蠅的腳
- 蒼蠅被燈光所吸引
(夏天) - 停在葉面上的蒼蠅
- 停在玻璃上的蒼蠅
- 停在玻璃上的蒼蠅
- 苍蝇头部特写
參見
注釋與資料來源
- 蒼蠅成為台灣新食安英雄!蔬果有無農藥殘留?10分鐘就知,三立新聞網,2014年10月14日
- 蒼蠅護食安 提煉酵素揪毒蔬果,中華電視公司,2014年10月10日
- 世界卫生组织对非洲锥虫病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