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

贡嘎山藏语མི་ཉག་གངས་དཀར་རི་བོ་康方言拼音方案Mi'nyâg Gong'ga Riwo。是以,又称岷雅贡嘎(Minya Konka))广义上指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狭义上指其主峰木雅贡嘎;一般认为贡嘎山脉,或贡嘎山块,北以雅家梗垭口与五色海子山块分隔;西以日乌且沟、莫溪沟(旧称布曲谷)与玉龙山山块分隔;南以田湾河与木杠岭山块分隔;东以雅家埂河-大渡河为界。主峰木雅贡嘎海拔7,514米。[2]

贡嘎山
貢嘎山远眺
貢嘎山在四川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7,514(24,652英尺)
第41位
相對高度3,642(11,949英尺)
第47位[1]
地理
位置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山脈大雪山山脈
攀山
首次登頂1932年10月28日
美国西康探险队
泰里斯·穆尔 与 理查德·波德塞尔
最簡路線西北山脊
贡嘎山(西坡视角)

位置

贡嘎山为横断山脉第一高峰,四川省第一高峰,因此也被称为“蜀山之王”。贡嘎山也是中国7,000米以上山峰中位置最靠东方的,在除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以外的山峰中高度排第三位。当地居民以藏族彝族为主。

名称及歷史

藏音“贡”为雪,“嘎”为白,意为洁白无瑕的雪峰。

中期至末期,中國政府已有对贡嘎山脉的认知;《大清一统志》、乾隆雅州府志》均载打箭炉(康定)以南有“大雪山”。[3]

1877年,奥匈帝国地质学家贝拉·塞切尼自折多山新都桥方向探险,记录此山名音为Bokunka,并首次测量贡嘎山(木雅贡嘎峰)高度为7600米。[4]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川成都涤雪斋绘制出版《四川省府厅州县图》载此山,名“木雅噶”,可能为汉语文献对主峰的首次记载。

20世纪初,康定新西兰籍传教士詹姆斯·休斯顿·爱德嘉记录此山名音为Bo Gang-ka。

1929年,约瑟夫·洛克记录此山名音为Minya Konka(洛克记为“明雅贡噶”)。

1930年,国立中山大学教授阿诺德·海姆记录此山德文拼写名为Minya Gongkar,较大促进了中华民国政府官方对此山的认知。

1932年,美国西康探险队详拼藏音为Minyag Gangs d'Kar,并首登此山。[5]

1934年,藏学家任乃强搜集西康地名,于《西康图经·地文篇》录山名为“木雅贡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康定县志》提及地方政府已简称此山为“贡嘎山”。

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攀登,官方材料已定山名为“贡嘎山”,其后沿用至今。

1985年前后,康定县地名标准化工作组曾定拉丁名为“Gong-ga Ri”,但未给出有力依据,也未产生较大影响。

地貌

贡嘎山块主要由山地地形构成,包含了几十座五千米以上的角峰,角峰间以刃脊连接,冰川发育广泛且活跃。1930年,海姆等人主持对贡嘎山地形与冰川进行了第一次考察测量。贡嘎山块上较早为人所知的山峰共有十三座,分别是山块北部的小贡嘎(奇布龙吉贡嘎)峰、嘉子峰(嘉子贡嘎峰)、日乌且峰(格洛斯温勒峰)、勒多漫因梭罗峰,中部的木雅贡嘎峰(贡嘎山)、达多漫因峰郎格曼因峰那玛峰,东部的爱德嘉峰中山峰(孙中山峰),南部的年波贡嘎峰戴山朱山

自1932年美国首登起,更多的雪峰逐渐被记录下来。日本山岳会中村保曾记录一些,如中部的多戈隆巴峰鹊巴峰。随着中国科学院青藏所几次科考和海螺沟景区的建立,又确认了山块南部像金银山龙山三连峰这样的山峰。

生态环境

贡嘎山地区是现代冰川较完整的地区。区内有大型的冰川五条(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磨子沟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其中的海螺沟冰川最低处海拔仅2,850米,其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大冰瀑布。

从贡嘎山南坡大渡河河谷至主峰顶水平距离29公里,而相对高差6,400米[6],因而造就了生物、气候分布的多样性和垂直变化,形成了带谱完整,层次鲜明,世界罕有的生态景观。

以贡嘎山为中心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环境容量最大的风景区,景区总面积10,000余平方公里,包括海螺沟燕子沟木格措塔公五须海贡嘎西南坡等景区。

科学考察史

贡嘎山科学考察记录(截至2017年10月)

Year

国家

Country

考察者/队伍名称

Name of team/expeditioner

路线

Route

目的

Aim

成就

Achievement

1877  英國 吉尔(William Gill) 打箭炉(康定)-折多山 旅行 侦查(recce, r.)
1879  匈牙利 塞切尼(Count Bela-Szechenyi)等[4] 打箭炉(康定)-折多山 探险 侦查/测高(r./measure, m.)
1890  英國 普拉特(Antwerp Edgar Pratt) 磨西面(磨西)-五色海子山 植物学考察 侦查(r.)
1911  英國 贝利(Frederick Marshman Bailey) 打箭炉(康定)-玉龙工(老榆林) 动植物学考察 侦查(r.)
1921  英國 佩雷拉(George Pereira) 打箭炉(康定)-折多山 旅行 侦查(r.)

r.

1928  美國 威廉·凯利—罗斯福亚洲探险队(William Kelly-Roosevelt Asian Expedition) 动物考察 测高(m.)
1929  美國 洛克(Joseph F. C. Rock)[7] 丽江-子梅-打箭炉(康定) 植物考察 测高(m.)
1930  中华民国

 瑞士

国立中山大学川边调查团[8] 环贡嘎山 地貌考察 测高 攀登(m./climb, c.)
1932  美國 西康探险队(Sikong Expedition)[9] 打箭炉(康定)-子梅 地貌考察 测高 攀登(m./c.)
1937  中华民国 庄学本,鲁色尔与郭喇嘛(Zhuang Xueben, Lu Se'er & Guo Lama) 打箭炉(康定)-子梅 摄影与民俗考察 拍摄(photography, p.)
1957  中国 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10] 贡嘎沟 气象与冰川考察 攀登 拍摄(c./p.)
1982  中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6] 环贡嘎山 冰川、植物与地貌考察 测高 拍摄(m./p.)

攀登历史

贡嘎山(主峰)攀登记录(截至2018年12月)
序号

No.

Year

国籍

Nationality

队伍/攀登者 名称

Name of team/climber

路线

Route

登顶

Ascent

登顶

序号

登顶

人数

事故

Accident

遇难

Dead

到达最高点

Reach

1 1930  中华民国

 瑞士

国立中山大学川边调查团[8] (那玛峰) N - - - - 5,200 m
2 1932  美國

 中华民国

西康探险队(Sikong Expedition)[9] [西北山脊]传统路线(Traditional Route, T.R.) Y 1 2 - - 登顶
3 1957  中国 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10] 传统路线(T.R.) Y 2 6 雪崩/滑坠(avalanche, aval./fell, f.) 4[11] 登顶[10]
4 1980  美國 Rick Ridgeway, etc. 南坡/北坡(S & N Slope) N - - 雪崩(aval.) 1 6,500 m
5 1981  日本 北海道山岳联盟队 东北脊路线(NE Ridge) N - - 滑坠(f.) 8 7,450 m
6 1981  瑞士 苏黎世学术山岳会(Akademische Alpen-Club Zürich) (中山峰) N - - - - 6,886 m[12][13]
7 1982  日本 市川山岳会登山队 东北脊(NE Ridge) N - - 雪崩/高山病(aval./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1/2[14] 7,500 m
8 1982  美國 D. Coffield, D. Kelley 传统路线(T.R.) Y 3 2 - 登顶
9 1983  瑞士 传统路线(T.R.) Y 4 3 滑坠(f.) 1 登顶
10 1984  德國 Gerhard Schmartz, etc. 传统路线(T.R.) Y 5 3 - 登顶
11 1985  英屬香港 传统路线(T.R.) N - - -
12 1989  法國 传统路线(T.R.) N - - - 6,000 m
13 1990  日本 传统路线(T.R.) N - - -
14 1991  日本 东北脊(NE Ridge) N - - -
15 1991  美國 西坡转西北壁(W Slope-NW Cliff) N - - - 5,464 m
16 1994  日本 东北脊路线(NE Ridge) N - - 雪崩(aval.) 4
17 1997  日本 东坡-北脊-西北脊(E Slope-N-NW Ridge) Y 6 2 - 登顶
18 1998   金载明 等(Kim Jai-myung, etc.) 东北脊路线(NE Ridge) Y 7 4 雪崩/滑坠(aval./f.) 1 登顶
19 2001  德國

 捷克

传统路线(T.R.) N - - - 6,400 m
20 2002  法國

 挪威

Antoine, Laurent, etc. 传统路线(T.R.) Y 8 2 高山病(AMS) - 登顶
21 2013  西班牙 N - - -
22 2016  中国 自由之巅攀登队[15] 东北脊路线(NE Ridge) N - - - - 6,700 m[16]
23 2017  捷克 Pavel Kořínek, etc. 传统路线(T.R.) Y 9 1 - - 登顶
24 2018  中国 自由之巅攀登队

(李宗利/童海军)[17]

东北脊(NE Ridge) Y 10 2 - - 登顶[18]Summit
总计 10 27 21

山峰资源

贡嘎山域山峰列表(攀登数据截至2020年2月1日)
编号 中文名称 西文名称 海拔高度[2] 未登峰 登顶次数 登顶人数 首登 山峰照片/备注
I 贡嘎山

木雅贡嘎

Minya Konka

Gongga Shan

Mt. Gongga

Mt. Konka

Mt. Koonka

Bo Kunka

Gongga Ri

7,514.96m

7,556m

7,590m

10 27 1932年10月28日

 美國

主峰(西坡视角)
I.1 骆驼背 the Hump 6,390m

6,390m

- - 1932

 美國

主峰西北脊上的小突起

主峰传统路线从此卫峰顶经过

I.2 6418峰 Pk. 6418

Peak 111[9]

6,309.0m

6,418m

存疑 1980

 美國[存疑]

主峰西南脊上的小突起
I.3 龙山 Long Shan 6,688m

6,684m

I.4 6672峰 Pk. 6672 6,672m 主峰与龙山之间,靠近龙山
II 中山峰

孙中山峰

Mt. Sun Yat-sen

Mt. Zhong Shan

Zhongshan Feng

6,885m

6,886m

2 5 1981

 瑞士

II.1 贡子峰[19]

中山南卫峰

Pk. 6652

Sun Yat-sen Süd

6,735m

6,652m

1 2 1981

 瑞士

主峰与中山峰之间,磨子沟尽头
III 爱德嘉峰 Mt. Edgar

E-Konka

6,618m 5 11 2001

 

IV 嘉子峰

嘉子贡嘎

Djaze Konka

Djazi Feng

Riuchi Konka(误)

Ru-dshe Konka(误)

Rutshe Konka(误)

6,540m 3 7 1982

 美國

V 戴山

金银山

Mt. Tai [Chi-tao]

Jinyin Shan

6,410m 2[20][21] 6 1981

 瑞士

海螺沟冰川,右上最高即为戴山
VI 日乌且峰 Riuchi Konka(应)

Ru-dshe Konka(应)

Rutshe Konka(应)

Mt. Grosvenor

Mt. Riwuqie

6,376m 5 11 2003

 英國

VII 朱山

三连山

三连峰

Mt. Chu [Chia-hua]

Mt. Sanlian

6,483m

6,468m

三连南峰至龙山南坳间若干山峰合称

南北二峰(6,368m/6,468m)

北峰为主峰

VII.1 三连南峰 Sanlian-South

Sanlian-Southeast

6,250m 1 3 2015

 波蘭

VII.2 三连中央峰 Sanlian-Central 6,335m

6,350m

VII.3 三连北峰 Sanlian-North 6,361m

6,368m

VII.4 6460峰 Pk. 6460 6,466m

6,460m

1 2 2014

 英國

 巴西

朱山与龙山之间,朱山西侧卫峰
VIII 达多曼因峰 Daddomain 6,380m 2 5 2004

VIII.1 多戈隆巴峰 Dogonomba

Peak 46[9]

5,960m 2 3 2008

 美國

达多曼因与勒多曼因之间

靠近勒多曼因

VIII.2 塞奎龙巴峰

色曲龙巴峰

Sequinomba

Peak 53[9]

5,962m 达多曼因与勒多曼因之间

靠近达多曼因

IX 郎格曼因峰 Longemain 6,289.7m

6,294m

1 2 2004

X 娘波贡嘎峰

年波贡嘎峰

Nyambo-Konka 6,098m

6,114m

2 5 2015

 

X.1 6124峰 Pk.6124 6,132m

6,124m

1 3 2015

 英國

 美國

 巴西

XI 勒多曼因峰 Reddomain 6,112m 6 17 1999

 日本

XII 小贡嘎

奇布龙贡嘎

奇布龙吉贡嘎

石笋山

Chiburongi Konka

Little Konka

C-Konka

5,928m 6 23 1981

 英國

XIII 那玛峰

洛奇玛峰

诺去玛峰

Nöchma (德语)

Peak Nochma

5,575.2m

5,588m

多次 多次 1982

 美國

XIII.1 贡巴峰 Gompa

Gomba

5,604.4m

5,614m

2 4 1982

 美國

其他

2018年1月,有廣州藉驢友試圖徒步穿越貢嘎山時因高原反應引起肺水腫而在帳篷中去世[22]

参考文献

  1. 地形突起度
  2. 贡嘎山主峰海拔高度以1985年《贡嘎山冰川图》所测高度,即7514.96±0.97米为准。这次高程测量结果是目前精度最高的,高于1972年中国国家基本图所测量的7556米(误差大于8米)。页面上其他处关于海拔高度数据的处理和来源:①中国国家基本地形图,1972年(加粗);②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贡嘎山冰川图》,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下划线)
  3.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六
  4. Béla Széchenyi, Die wissenschaltlichen ergebnisse der reise des grafen Béla Széchenyi in Ostasien 1877-1880, Wien, 1893, p. 88
  5. Burdsall, Men Against the Clouds –the Conquest of Minya Konka, prologue, p. xv.
  6.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贡嘎山地理考察》前言,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年
  7. Joseph F. Rock.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1930, (1930.10).
  8. Heim, Arnold. . Berlin: Hans Huber Verlag. 1933.
  9. L. Burdsall, Richard. . 1935.
  10. Shih Chan-chun, 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Alpine Journal, vol.63, 1958, pp.194-202
  11. 分别为:国德存、彭仲穆、师秀(下撤途中滑坠遇难),丁行友(攀登途中遭遇雪崩遇难)。[Shih Chan-chun,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Alpine Journal, vol.63,1958,pp.194-202 1957年攀登报告]
  12. R. Boutellier, Gregor Benisowitsch, Franz Häfliger, Minya Konka Expedition 1981, Akademischer Alpen-Club Zürich Jahresbericht, 1981
  13. 因山况不佳,瑞士队在主峰东坳附近改登中山峰(6886米)。见 American Alpine Club, Asia, China, Peaks East of Gongga Shan (Minya Konk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4. 崇幄. . 2018-11-26 [201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中文).
  15. 队员:李宗利 迪力夏提 童海军。逐梦贡嘎 | 2016年贡嘎主峰攀登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6. 逐梦贡嘎 | 2016年贡嘎主峰攀登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李宗利 迪力夏提 童海军. 2016年12月1日
  17. 时隔61年,国人再次登顶贡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年10月18号下午4点45分
  18. 我和小海在贡嘎6800的石头上坐了一晚——2018年再次挑战贡嘎主峰报告 自由之巅团队李宗利、童海军于2018年10月18号下午4点45分成功登顶贡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9-02-21]
  19. 川藏登山队. . 2011-01-04 [201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7).
  20. Akademischer Alpen-Club Zürich. . 1981-10-28. 已忽略未知参数|https://www.e-periodica.ch/digbib/view?pid= (帮助);
  21. 逍遥客户外探险. . 2018-08-27. 已忽略文本“http://bbs.8264.com/thread-5503730-1-1.html” (帮助);
  22. 广州籍驴友徒步穿越贡嘎失联 被搜救队发现时已遇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封面新聞.[2018-01-09].

書籍

  • ミニヤコンカ初登頂(ナカニシヤ出版)ISBN 978-4888484046
  • 生と死のミニャ・コンガ(山と渓谷社)ISBN 978-4635171533
  • ミニヤコンカ奇跡の生還(山と渓谷社)ISBN 978-463504712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