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鳥類

近鳥類学名:)或直接稱為近鳥型,是個演化支,包含恐龍之中親緣關係接近於鳥類而離偷蛋龍下目較遠的所有物種,例如鳥翼類始祖鳥熱河鳥和現代的鳥類)以及恐爪龍下目馳龍科傷齒龍科

近鸟类
化石时期:晚侏羅世至今,165–0 Ma
PreЄ
始祖鳥的標本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兽脚类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鸟吻类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龙类 Orionides
演化支 鸟兽脚类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虚骨龙类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盗龙类 Tyrannoraptora
演化支 手盗龙形态类 Maniraptoromorpha
演化支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盗龙类 Maniraptora
演化支 廓羽盗龙类 Pennaraptora
演化支 近鸟类 Paraves
Sereno, 1997
演化支
  • 強戰士龍屬 Imperobator
  • 斑盜龍屬 Overoraptor
  • 气肩盗龙属 Pneumatoraptor
  • 驰龙科 Dromaeosauridae
  •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 真手盗龙类 Eumaniraptora
    • 古老翼鸟龙属 Palaeopteryx
    • 近鸟龙科? Anchiornithidae
    • 擅攀鸟龙科? Scansoriopterygidae
    • 鸟翼类 Avialae

分類

近鳥類是由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1997年所提出[1]。保羅·塞里諾在1998年將近鳥類定義為一個演化支,包含手盜龍類中,親緣關係較接近今鳥亞綱,而離偷蛋龍較遠的所有物種[2]

同樣在1997年,凱文·帕迪恩(Kevin Padian)等人建立真手盜龍類演化支,範圍包含鳥類與恐爪龍下目。由於這兩個分類單元的範圍幾乎一致,較晚命名的真手盜龍類,常被認為是近鳥類的異名。少數種系發生學研究則認為這兩個分類單元範圍相近,但不完全一致。2011年的一份研究,提出擅攀鳥龍科阿瓦拉慈龍科屬於近鳥類,但不屬於真手盜龍類[3]。同年的另一份研究,則提出耀龍是唯一屬於近鳥類、但不屬於真手盜龍類的分類單元[4]

就理論上,近鳥類的祖先應是馳龍科、傷齒龍科、鳥翼類的最近共同祖先,而離偷蛋龍類較遠的物種。但目前仍不能建構出其祖先的面貌與特徵。在2003年與2005年、2009年,徐星等人提出近鳥類的祖先應該具有氣動性,能夠滑翔,可能是四翼恐龍,例如鳥翼類的足羽龍、馳龍科的小盜龍、傷齒龍科的近鳥龍[5][6][7]。在2007年,艾倫·透納等人則認為近鳥類的祖先不能滑翔或飛行,而體重應該非常小,身長大約65公分,體重介於600到700公克[8]。在2009年,徐星指出早期、原始近鳥類是可採四翼飛行的小型恐龍,包含:鳥翼類足羽龍馳龍科小盜龍、以及傷齒龍科近鳥龍[7]

演化關係

以下演化樹是根據徐星等人在2008年的研究,各演化支定義是採保羅·賽里諾(Paul Sereno)的2005年版本[9][10]

近鳥類
恐爪龍下目

傷齒龍科

馳龍科

鳥翼類

擅攀鳥龍科

始祖鳥科

今鳥亞綱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周忠和的2008年手盜龍類研究[9]

近鳥類
鳥翼類

樹息龍 (=擅攀鳥龍)

鳥綱

始祖鳥

熱河鳥

短尾鳥類

會鳥

尾綜骨鳥目

孔子鳥

鳥胸骨類

反鳥亞綱

扇尾亞綱

燕鳥

黃昏鳥

今鳥亞綱

恐爪龍下目
傷齒龍科

中國獵龍

寐龍

傷齒龍

馳龍科

半鳥

小盜龍類

斑比盜龍

小盜龍

真馳龍類

伶盜龍

恐爪龍

馳龍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2012年的近鳥類、馳龍科種系發生學重新研究[4]

近鳥類

耀龍

真手盜龍類
恐爪龍下目

傷齒龍科

馳龍科

始祖鳥

會鳥

熱河鳥

吉祥鳥

尾綜骨鳥目

孔子鳥

反鳥亞綱

Euornithes

巴塔哥尼亞鳥

紅山鳥

義縣鳥

松嶺鳥

燕鳥

神翼鳥

今鳥亞綱

忽視鳥

魚鳥

黃昏鳥

潛水鳥

鳥綱

在2011年命名的曉廷龍,是種非常類似始祖鳥的小型獸腳類恐龍。曉廷龍的發現,衝擊目前的主流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始祖鳥與某些鳥翼類可能屬於恐爪龍下目。需要發現更多的相關化石,才能確定始祖鳥是否屬於恐爪龍下目[11]。在2012年的郊狼龍研究,提出不同版本的分類,將始祖鳥歸類於鳥類,將近鳥龍歸類於傷齒龍科,而將曉廷龍歸類於馳龍科的最基礎型物種,而不是近鳥龍的近親[4][1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Sereno, P. C., 1997,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dinosaurs", Annual Review of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s 25:435- 489. (21)
  2. Sereno, P. C., 1998, "A rationale for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higher level taxonomy of Dinosauria",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Abhandlungen 210:41-83. (23)
  3. Agnolín, Federico L.; Novas, Fernando E. .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2011, 83 (1): 117–162. doi:10.1590/S0001-37652011000100008.
  4. Alan Hamilton Turner, Peter J. Makovicky and Mark Norell. .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371: 1–206 [2012-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5. Xing, X.; Zhou, Z.; Wang, X.; Kuang, X.; Zhang, F.; Du, X. . Nature. 2003, 421 (6921): 335–340. PMID 12540892. doi:10.1038/nature01342.
  6. Xu, X.; Zhang, F. . Naturwissenschaften. 2005, 92 (4): 173–177. Bibcode:2005NW.....92..173X. PMID 15685441. doi:10.1007/s00114-004-0604-y.
  7. Hu, Dongyu, Lianhi, Hou, Zhang, Lijun, Xu, Xing. (2009) A pre-Archaeopteryx troodontid theropod from China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metatarsus. Nature, Vol 461 1 October 2009, pp. 640-643. doi:10.1038/nature08322.
  8. Turner, Alan H.; Pol, Diego; Clarke, Julia A.; Erickson, Gregory M.; Norell, M. . Science. 2007, 317 (5843): 1378–1381. Bibcode:2007Sci...317.1378T. PMID 17823350. doi:10.1126/science.1144066.
  9. Zhang, F.; Zhou, Z.; Xu, X.; Wang, X.; Sullivan, C. . Nature. 2008, 455 (7216): 1105–1108. Bibcode:2008Natur.455.1105Z. PMID 18948955. doi:10.1038/nature07447.
  10. Sereno, P. C., McAllister, S., and Brusatte, S. L. (2005). "TaxonSearch: a relational database for suprageneric taxa and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PhyloInformatics, 8: 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Xu, Xing; You, Hailu; Du, Kai; Han, Fenglu. . Nature. 2011, 475 (7357): 465–470. PMID 21796204. doi:10.1038/nature10288.
  12. Senter, P.; Kirkland, J. I.; Deblieux, D. D.; Madsen, S.; Toth, N. (2012). Dodson, Peter. ed. "New Dromaeosaurid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Uta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Dromaeosaurid Tail". PLoS ONE 7 (5): e36790. doi:10.1371/journal.pone.003679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