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
里加(拉脫維亞語: [ˈriːɡa] ( 聆聽);立窩尼亞語:)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里加 | |||
---|---|---|---|
首都 | |||
里加 | |||
| |||
在拉脫維亞的位置 | |||
坐标:56°56′51″N 24°06′25″E | |||
國家 | 拉脫維亞 | ||
建立 | 1225年 | ||
政府 | |||
• 市長 | 尼爾斯·烏沙科夫 | ||
面积 | |||
• 首都 | 324 平方公里(125 平方英里) | ||
• 陸地 | 275.5 平方公里(106.4 平方英里) | ||
• 水域 | 48.50 平方公里(18.73 平方英里) 15.8% | ||
• 都會區 | 10,133 平方公里(3,912 平方英里) | ||
人口(2018)[1] | |||
• 首都 | 633,071人 | ||
• 密度 | 2,000人/平方公里(5,100人/平方英里) | ||
• 都會區 | 1,018,295(里加計畫區) | ||
• 都會區密度 | 101.4人/平方公里(263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歐洲東部時間(UTC+2) | ||
• 夏时制 | 歐洲東部夏令時間(UTC+3) | ||
網站 | http://www.riga.lv |
里加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里加是历史上汉萨同盟主要商业城市,其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2]。
欧盟欧洲电子通讯监管机构总部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通讯中心设在里加。里加是欧洲城市组织及欧洲首都联盟组织成员。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世界合唱比赛、200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2003年欧洲歌唱大赛、2006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2003年世界女子冰壶球锦标赛等活动的举办地。
歷史
里加位於古代利沃尼亞人(屬於波罗的芬兰人)的居住地上,位於道加瓦河與里加河的交會處,並曾存在過一個稱為里加湖的景觀,雖然它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3]。里加這個名稱也是從里加河而來的[4]。
歷史學家認為現代的里加是由德國商人傭兵與十字軍在12世紀後期抵達此地所奠基的,當時因為這個地區人口稀少,於是對於傳教士傳播當地人民基督教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德國商人則是在1158年建立與波羅的人貿易的前哨站,而奧斯定會僧侶則在1190年在此設立修道院。
里加的亞伯特在1199年成為利沃尼亞教區的主教,他在1200年帶領23艘船艦及500名十字軍抵達里加,並成立聖劍兄弟騎士團(Livonian Brothers of the Sword)[5]。
里加提供了西歐與波羅的人或俄羅斯的貿易路線,後來里加也在1282年加入漢薩同盟。漢薩同盟也讓里加的政治與經濟更加穩定,讓里加可以度過後來的政治動盪。
里加在1522年接受了宗教改革的主張,結束了大主教的統治權力。隨著條頓騎士團在1561年沒落,里加成為自由城市達20年之久。直到1581年時,里加受到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影響。里加在1621年受到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當時他參加了三十年戰爭)的統治。在1656年至1658年的俄羅斯-瑞典戰爭期間,里加受到俄羅斯的攻擊。直到1710年時,里加都是瑞典最大的城市,並且保持自治的地位。不過在1710年,在大北方戰爭的影響之下,里加受到沙皇彼得大帝的侵犯。俄羅斯與瑞典後來簽訂《尼斯塔德條約》,里加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這也象徵瑞典統治時期的結束,俄羅斯霸權的開始。里加逐渐发展成一座工業化的港口都市。這樣的狀態持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結束。
雖然波羅的海地區經過長久的改變與戰爭,波羅的海德國人仍然在里加擁有優越的地位。在幾個世紀裡,里加都使用德語為官方語言,直到俄語在1891年成為新官方語言為止(因為俄羅斯帝國推行俄羅斯化的緣故)。於是,拉脫維亞人從19世紀中葉開始取代德國人成為里加人口最多的種族。也因為拉脫維亞資產階級的崛起使得里加成為拉脫維亞民族復興的中心。1905年發生的俄羅斯革命(由拉脫維亞社會民主工人黨 所主導)則達到社會主義活動的巔峰。
里加緊接著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17年俄國革命的影響。德國軍隊在1917年進入里加,而1918年簽訂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則將拉脫維亞割讓給德國。不過因為1918年11月簽訂的康邊停戰協定,德國放棄拉脫維亞的主權,促使拉脫維亞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宣布獨立。拉脫維亞在1918年11月18日正式宣布獨立,里加於是成為拉脫維亞的首都。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年-1940年),拉脫維亞將注意力從俄國轉向西歐國家,建立了一個民主的議會制政府。英國與德國取代俄羅斯成為拉脫維亞主要的貿易夥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里加在1941年被蘇聯所佔領,而納粹德國則在1941年至1944年間佔領這個城市。在這段時期,波羅的海德國人被強制送回德國,而猶太人則被迫進入猶太人社區,並在開瑟瓦德(Kaiserwald)與Salaspils建造集中營。
紅軍後來再度於1945年佔領里加,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里加幾乎失去3分之一的人口。里加也開始工業化,並從拉托維亞其他地區湧入大量的人口進入里加,特別是俄羅斯人,並因此改變人口結構。
氣候
里加處於大陸性濕潤氣候区域,一、二月是最寒冷的季節,平均溫度為-6 °C,不過每年最寒冷的時候幾乎都會達到-20 °C to -25 °C之間。因為靠近海洋,所以秋季多霧,降雨也比較頻繁。里加的夏季則是溫暖潮濕,平均溫度為18 °C,最高溫通常會超過30 °C。
里加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 −2.3 (27.9) |
−1.7 (28.9) |
2.7 (36.9) |
9.8 (49.6) |
16.2 (61.2) |
20.1 (68.2) |
21.7 (71.1) |
21.0 (69.8) |
16.3 (61.3) |
10.4 (50.7) |
3.9 (39) |
0.3 (32.5) |
9.87 (49.76) |
平均低温℃(℉) | −7.8 (18) |
−7.6 (18.3) |
−4.7 (23.5) |
1.0 (33.8) |
5.9 (42.6) |
10.0 (50) |
12.3 (54.1) |
11.8 (53.2) |
8.0 (46.4) |
4.0 (39.2) |
−0.5 (31.1) |
−4.4 (24.1) |
2.33 (36.19)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34 (1.34) |
27 (1.06) |
28 (1.1) |
41 (1.61) |
44 (1.73) |
63 (2.48) |
85 (3.35) |
73 (2.87) |
75 (2.95) |
60 (2.36) |
57 (2.24) |
46 (1.81) |
633 (24.9) |
来源: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7] |
經濟
商業與旅遊業對於里加近年來的經濟成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大部分前往里加的觀光客是經由里加國際機場,這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機場,它曾在2001年因慶祝里加建城800年而進行整修與現代化。里加在最近幾年將會產生重大的改變。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開始於2007年秋天建造,並預計在2010年完工[8]。對於道加瓦河左岸中心區域的開發計畫也在市議會進行討論。而在Ķīpsala地區所進行的摩天大樓建設則產生相當大的爭議。達文西複合建築(25層)與2棟稱為Z塔(30層)的高層建築已經開始進行建設[9][10]。拉脫維亞幾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機構都位於里加,包括拉脫維亞的中央銀行-拉脫維亞銀行。近年來,外國的商業貿易活動在里加也逐漸增加,尤其是在2004年5月1日拉脫維亞加入歐盟之後。拉脫維亞有超過50%的公司在里加進行登記[11]。里加港也是一個重要的貨物航運中心。它是波羅的海地區一個主要的港口,而且在最近幾年內預期會因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的貿易而成長。
交通
里加國際機場是里加唯一機場,並有提供商業服務。從1993年至2004年間,里加的空中交通成長了2倍。渡輪航線往返里加、基爾、呂貝克與斯德哥爾摩之間。里加也是木材運輸的主要轉運港口,也是拉脫維亞的鐵路運輸中心。里加南部地區一座新的橋樑在2008年完工,並在11月7日通車[12]。這座橋樑是波羅的海國家近年來最大的建築計畫,將可以減少城市中心的交通阻塞[13]。另一個大型的建築計畫是在北邊的走廊上[14],預計在2010年開始。
人口
|
|
|
|
里加在2008年的人口為719,613人,也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城市,雖然自從1991年開始人口就逐漸減少[15]。造成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外移與低的生育率。有些人估計里加的人口在2050年時可能只剩下目前的50%[16]。根據2008年資料顯示,拉脫維亞人佔總人口的42.3%,俄羅斯人則佔41.7%,白俄羅斯人佔4.3%,烏克蘭人佔3.9%,波蘭人為2.0%,其他民族合計為5.8%[17]。而2006年時的人口組成則是:拉脫維亞人佔總人口的59%,俄羅斯人則佔28.5%,白俄羅斯人佔3.8%,烏克蘭人佔2.5%,波蘭人2.0%,1.4%則是立陶宛人,其他民族合計為2.4%[17]。因為拉脫維亞在1991年獨立的緣故,蘇俄時代的移民不再自動取得公民權,其中一些人於是遷居至其他地區,造成人口減少。從1989年至2007年之間,因為一些移民的遷徙造成俄羅斯人從47.3%降低到42.1%,而拉脫維亞人則從36.5%上升到42.3%。拉脫維亞人在2006年成為里加人口最多的民族[18]。
教育
里加擁有的众多高等學術教育機構:
- 拉脫維亞大學
- 拉脱维亚美术学院 (Latvijos dailės akademija)
- 里加工業大學
- 斯特拉金什大学
-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里加分校(Rigas Ekonomikas Augstskola)
- 里加法律高等研究院 (Rīgas Juridiskā augstskola)
- 商业和金融学院 ( Banku Augstskola )
- 图立巴大学 (Turiba University)
著名景點
世界遗产 | |
---|---|
里加歷史中心 | |
官方名稱 | (英文) (法文) |
位置 | 拉脫維亞(欧洲和北美地区) |
標準 | 文 (i) (ii) |
編號 | 852 |
登录年份 | 1997年(第21屆大會) |
網站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 里加主教座堂:新教的主教座堂,可能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教堂,建於13世紀,歷史上曾經數次改建。它擁有一台1844年的華麗管風琴。
- 里加聖雅各伯主教座堂: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
- 里加圣诞主教座堂:东正教的主教座堂。
- 里加聖彼得教堂:擁有123公尺高的塔樓。
- 聖約翰教堂(St. John's Church):一棟13世紀小教堂,位於聖彼得教堂的後方。
- 里加城堡:內部為拉脫維亞歷史博物館、外國藝術博物館及總統官邸。
- 火藥塔(Pulvertornis):里加古城牆上惟一保留下來的塔樓,內部是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
- 木造建築
- 拉脫維亞被佔領時期博物館:保存1940年至1991年間佔領拉脫維亞各種勢力的相關文件。
- 里加廣播電視塔:為歐洲第3高塔。
- 里加動物園
- 里加馬戲團:唯一一個永久設立在波羅的海國家的馬戲團。
- 里加歷史及航海博物館(Rīgas vēstures un kuģniecības muzejs):是里加及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及最古老的博物館。
- 自由纪念碑,1935年揭幕,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年-1920年)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
- 在阿尔伯特街等街道,拥有世界一流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精美建筑。
知名人物
- 以赛亚·伯林(Sir Isaiah Berlin):20世纪著名哲学家及观念史学家
- 米哈伊·巴雷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著名芭蕾舞蹈家
-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著名俄羅斯電影導演
-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Wilhelm Ostwald):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
- 瓦爾特·察普(Walter Zapp):密諾斯微型相機的發明人
- 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著名大提琴家
- 米哈伊尔·塔尔(Mihails Tāls):国际象棋选手,曾获得第八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 雅各布·W·戴維斯:世界上第一條鉚釘粗布斜紋褲发明者,這就是後來李維·斯特勞斯店裏出品的藍色牛仔褲。
- 萊拉·弗賴瓦爾茲(Laila Freivalds):瑞典社會民主黨政治家,曾擔任瑞典司法部大臣,瑞典外交部大臣及瑞典副首相。
- 弗里德里希·灿德尔(Frīdrihs Canders):苏联航天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液体火箭发动机发明者。
- 约翰·吉奥格·哈曼(Johann Georg Hamann):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其学生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为德国浪漫主义狂飙突进运动的基础。
- 尼古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波罗的海德国哲学家。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以及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形而上学学者之一。
- 尤里斯·哈特马尼斯(Juris Hartmanis):美国杰出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
- 保罗·瓦尔登 (Paul Walden) :著名化学家,瓦尔登翻转发现者,著有化学简史。
- 湯姆斯·博爾科夫斯基斯(Toms Burkovskis):綽號Tobu,著名音樂製作人。
- 朱莉·王(Julia Vang):第15季通靈之戰冠軍。
友好城市
下面列示里加擁有的友好城市[19]:
丹麥奧爾堡 | 義大利佛羅倫斯 | ||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 法國加萊 | ||
荷蘭阿姆斯特丹 | 澳大利亞凯恩斯 | ||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 | 烏克蘭基輔 | ||
法國波爾多 | 日本神戶 | ||
德國不來梅 | 俄羅斯莫斯科 | ||
美國達拉斯 | 白俄羅斯明斯克 | ||
瑞典北雪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
芬蘭波里 | 德國羅斯托克 | ||
俄羅斯聖彼德堡 | 智利聖地牙哥 | ||
瑞典斯德哥爾摩 |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 | ||
中華民國臺北 | 愛沙尼亞塔林 | ||
立陶宛維爾紐斯 | 波蘭華沙 |
參考資料
- . Statistikas datubāzes. [2020-03-26].
- (PDF). unesco.org: p. 3 (67).
- . Cities Environmental Reports on the Internet. [200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拉脱维亚语).
- . Riga City Council.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1) (拉脱维亚语).
- . Riga City Council. [2008-09-28].
- Charles, Jonathan. . BBC News. 2005-06-30 [2007-08-02].
-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2008-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3) (英语).
- . gaismaspils.lv.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4).
- . emporis.com. [2007-08-21].
- . vertikalapasaule.lv.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5).
- . lursoft.lv. [2007-09-25] (拉脱维亚语).
- . rdpad.lv.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 . dienvidutilts.lv.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5).
- . ziemelukoridors.lv. [2007-08-21].
- . csb.gov.l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0).
- Heleniak, Timothy.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February 2006 [2007-08-02].
- . Riga City Council. [200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0).
- . csb.gov.l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 . Riga City Council. [200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里加 |
- Riga Municipality portal
- Other riga - The home page about Riga
- Reliable illustrated guide to Riga City travel, hotels, business and entertainment
- 维基导游中有關Riga的旅遊指南
- Map of Greater Rig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Riga—entry (article and engraving) from The National Encyclopedia: A Dictionary of Universal Knowledge, circa 1900
- "Riga/Рига" photo album, circa 1910
- "Foreign Corn Ports-Riga"—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news article with engraved illustrations, published 1847]
- Riga Daily Photos and Webcams
- Riga City Council
- Riga Municipality portal
- Riga City Tourism Portal
- Riga's Own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