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威靈殿

重光威靈殿,又作後窟潭威靈殿臺灣話),俗稱後窟潭宮臺灣話),台灣澎湖縣廟宇,位於馬公市重光(後窟潭)的角頭廟,主祀池府王爺[1],法師流派為「普庵派」。[2]:60–62重光威靈殿為媽宮三甲七保之一[3],亦為澎湖天后宮交陪廟成員。[4]

重光威靈殿
Chongguang Weiling Temple
1970年由已故知名建築師(大木匠師)謝自南所設計的後窟潭宮,已拆毀於2019年。
1970年由已故知名建築師(大木匠師)謝自南所設計的後窟潭宮,已拆毀於2019年。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重光55號
創建年份 相傳為 大清 乾隆年間
廟格 角頭廟、王爺廟
主神 池府王爺
文衡帝君
池府夫人
相关人物 謝自南葉根壯

沿革

「重光」之名首見於民國35年(1946年),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此區聚落皆稱作「後窟潭」,隸屬東西澳管轄,其因位於媽宮社的後方,且聚落所在環繞三座水窟,因而得名;在二戰之後,後窟潭因有日潭、月潭兩座水窟(第三座已被填平),取「日月重光」之意,改名「重光」,沿用迄今。[5][6]

後窟潭面朝澎湖內海,南明永曆年間先是有來自泉州府同安的移民遷入[5],後約莫於清領時期乾隆年間,當時從金門移入後窟潭的移民有感兇年不斷、民丁不旺,且瘟疫頻仍,適逢池府王爺出巡後窟潭駐驆當地的土地公祠,顯靈驅逐鬼魅、順利平息瘟疫,居民遂另起建「威靈殿」,雕塑池府王爺金身奉祀,感念神恩浩蕩。[1]

綜觀清領時期,後窟潭社普遍民丁和財力皆稀薄,無有大規模重建廟宇的記錄,直到日治時期的明治年間才首次發起廟宇重建工程,亦因經費不足,拖延兩年才竣工。大正12年(1923年),舊威靈殿增建東、西廂房。昭和10年(1935年),威靈殿進行第三度重建,而地方名人高恭(首任馬公鎮長澎湖水師千總高其華之姪孫[7]:92-93)的石雕蟹蘭圖也應用在此次建築上,同時修葺境內的凌霄寶塔、福德宮、漳水神碑及日月兩潭。昭和20年(1945年),威靈殿曾有抽換樑棟、修補屋瓦的修建記錄。[1][8]

民國58年(1969年),威靈殿籌備起二戰後首次重建工程。其中,建築結構改以鋼筋水泥構成,工程圖由後窟潭出身的知名建築師謝自南(1907年-1990年)設計[9]、木雕委由「阿義司」葉經義蘇水欽弟子,2019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10])承作、「清教司」林清教則擔綱剪粘、堆花等施作[11],威靈殿增建東西兩側翼室,可供民眾集會等用途使用,順利於民國62年(1973年)落成。此次且負責匠師皆為一時之選,同為後窟潭人的「國寶級」大木匠師葉根壯也曾敬獻一對巨型花瓶於重光威靈殿內。[1][12]

民國108年(2019年),重光威靈殿全面拆除,另起重建。[12][13]

鸞堂

日治時期威靈殿的鸞務十分興旺,開辦「明善社日新堂」(成立年份有1922年、1927年不同的說法),編有善書《明善良箴》一部;太平洋戰爭期間,遭逢日本人的取締,鸞務一度沉寂,二戰結束後又重新開堂。民國38年(1949年),刊行《明新金鑒》善書。民國48年(1959年),威靈殿從原「明善社日新堂」,又增設分堂「日新社悅心堂」,分別刊行不同的善書。日新堂於民國52年(1963年)發行《明善金鐘》,後於民國54年(1965年)出版《明心寶鑑》;而悅心堂則分別於民國51年(1962年)和民國54年(1965年)出版《勸世牖民》、《勳猷覺岸》等善書。[1][14]

圖輯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後窟潭威靈殿

參考資料

  1.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0-10-04] (中文(台灣)‎).
  2. 甘, 村吉. .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灣)‎).
  3. 許, 玉河. . 澎湖縣湖西鄉隘門國民小學. 2019-10-19 [2020-10-07] (中文(台灣)‎).
  4. 郭, 金龍. . 澎湖縣: 開臺澎湖天后宮委員會. 2006: 340–362. ISBN 9868272300 (中文(台灣)‎).
  5. 顏, 尚文.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中文(台灣)‎).
  6. . 馬公市公所. 2017-06-30 [2020-10-04] (中文(台灣)‎).
  7. 高, 啟進. .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灣)‎).
  8.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9-12-20 (中文(台灣)‎).
  9. 許, 雪姬.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20-10-04] (中文(台灣)‎).
  10. . 文化部. 2019-10-30 [2020-10-06] (中文(台灣)‎).
  11. 張, 宇彤.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中文(台灣)‎).
  12. 陳, 正筆. . 澎湖時報. 2017-03-03 (中文(台灣)‎).
  13.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 [2020-10-06] (中文(台灣)‎).
  14. 余, 光弘; 黃, 有興. .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